或许在许多人的理解中,景区开发只是诸多生意的一个门类,而开发者仅仅是一份职业,除了营利不必思考更多。但在马奔看来,一个景区从无到有的过程,恰好是开发者开启它生命力的良好契机。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是为一方水土与百姓带来改变的机遇,也成为自己实现梦想的平台。蔡家峪,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易县贫困乡镇,将以蔡家峪中医药文化小镇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注入的是马奔对于文化农业的思考,和对于旅游产业的创新。
个人简介
马奔,实名马建民,出生于1974年,保定易县人,文化农业创始人,(中国)蔡家峪摩天岭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立志改变家乡
他是文化农业创始人
1974年,马奔出生在易县裴山村,他喜欢绘画,从小与文化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面对农村落后的面貌和环境,幼年时的马奔就立下了改变家乡的宏伟志向。
1993年,马奔考取河北农业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大学毕业正值“双向选择”的年代,他毅然回到家乡,毛遂自荐到狼牙山脚下的农村信用社当起了普通的金融信贷员。
在多年的农村金融工作经验中,马奔深深地感受到农民对资本的渴望和对文化的缺失。于是,他成了易县农村信用社系统第一个公开经商办企业的大学生,行业涉及农产品开发、非遗项目、金融投资、装饰装修、旅游开发等多个领域。2013年4月,他更主动辞掉了从事19年的信用社工作,专心做起了自己梦想的事业——文化农业。
何谓文化农业?这是马奔创造性地在全国率先提出的概念。“文化农业”的定义是:以资源整合为前提,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文化创新为手段,以文化农产品打造为切入点,以文化农民培养为动力,以文化村镇建设为落脚点,以助推城镇一体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和谐社会为目标的一种创新三农建设服务体系。
在实践中,马奔先后协同相关部门企业,打造了“菲茶本草”“易州贡柿”“易州御绣”“易州画石”“龙之梦”等一批文化品牌。2014年,他成立了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2015年,他被评为“最美中国三农领军人物”,也是河北省唯一一位获奖者。
与蔡家峪结缘
他爱上这片心灵净土
真正促使马奔迈出关键一步的正是2012年底与蔡家峪的一面之缘。
蔡家峪位于易县深山区,始建于唐代。虽然在易县诸多知名乡村里,蔡家峪并不突出,但这里有宋辽古战场的帅将台、皇姑营,康熙私访垒的横墙子,杀死元兵的鞑子沟,北山栈道遗址,古代饲养战马的牧马场,驻扎过山大王的红花寨,以及抗日战争时期英雄血染的翻眼岭。
更令马奔陶醉的是蔡家峪纯净与绝美,三年前的他对这个小乡村还几乎一无所知,如今说起蔡家峪的一切却如数家珍:平均海拔1000多米,境内最高峰摩天岭海拔1813米;夏季最高温度不超过27℃,年平均气温15℃左右;天然林、人工林、飞播造林共计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2%,负氧离子浓度达到10000个/立方厘米以上……只要来过这里一次,便成了永生难忘的世外桃源。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很多地方的天不再蔚蓝,空气不再纯净,连水质也受到了污染,而蔡家峪遗世独立,远离尘嚣,境内没有一家企业和矿山,环境零污染,是环首都最近的一处‘心灵净土’。”马奔满怀激情,他立志将蔡家峪最美的风景保护起来,让祖祖辈辈居住在这山水中的人民也享受到旅游产业的福利。
于是,马奔所代表的开发者不再仅仅指“会利用景区赚钱的人”,而是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将开发与保护、传承有机结合的人。为此,他成立了(中国)蔡家峪摩天岭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蔡家峪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作为未来几年的主要任务。
传奇龙居圣地
他既要开发也要传播
易县古称易州,是中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这里有承载燕赵文化半壁江山的燕下都遗址,有把人类推向了8000年以前的北福地史前文化遗址,是易经的发祥地,也是牡丹的故乡……易县自古闻名全国,但偏居西北一隅的蔡家峪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却用了很长的时间,这也是马奔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从保定市区出发,沿G4转G5,穿过五个隧道,在紫荆关下高速,向北1公里,再向西10公里,就可以抵达蔡家峪。这几年,这条路马奔不知道走了多少回。也许很多景区的开发者会把目光放在风景本身,但马奔却另辟蹊径,他要做的不是单纯地将蔡家峪的仙山秀水推介给游客,而是深度挖掘这块地域特有的文化——龙文化。
蔡家峪境内有老龙潭、黑龙潭、青龙潭和白龙潭等多处龙潭胜景,是周边100公里老百姓逢旱求雨的显灵圣地,被当地人称之为“龙居圣地”。马奔与“龙”有很深的渊源,他自2009年开始公益赞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摆字龙灯”,并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
“自从深入探究这一非遗项目,我对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情结,也因此爱上了民族文化。”马奔说,2014年在修建蔡家峪龙形山门后,2015年东山石龙出现,龙文化已经成为他与蔡家峪人民毕生的信念和追求。与普通百姓不同的是,马奔不仅是崇尚者、爱好者,更是传播者,将对龙文化的挖掘和推广深入到蔡家峪生态旅游项目之中。
生态养生福地
他打造中医药文化小镇
蔡家峪的中医药文化由来已久,这里的摩天岭和红花寨作为易州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长着100多种纯天然中草药,千百年来,当地老百姓以挖掘纯天然野生中药材为生。易县籍古代中医易水学派代表张元素的精心炮制,让蔡家峪自古就成为了北方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更是当之无愧的一块“养生福地”。
我国自2014年起多次发文鼓励中医药文化,如《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合作协议》《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特别是明确提出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概念,以拉动国内旅游消费,助力我国经济发展。而这一概念正是由马奔的好友,北京养生创意协会会长赵立冬于2011年提出并在北京践行实施的,令马奔获益匪浅,也得到了大力鼓舞。
关于蔡家峪中医药文化小镇的设想,从马奔脑海里的模糊影像逐渐清晰,并成为蔡家峪生态旅游项目的重要一环。建成后的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园将包括中草药种植游览区、中医药健康养生区、中医药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区、中医药文化交流区、中医药企业及知名中医人才聚集区、禅修区和养老苑等。这也是京津冀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景区暨京津冀“旅游扶贫”示范景区。
“这里将进行野生中医药挖掘,打造中医药文化系列产品,实现休闲养生与高端医疗相结合。”马奔说,“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龙文化为符号,以中医药文化为亮点,是蔡家峪今后发展的方向。”
旅游产业扶贫
他说要让更多人富起来
蔡家峪生态旅游项目总面积7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期8年,计划总投资15亿。有些人说马奔傻,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收益,但马奔并不觉得。在他心目中,文化是产业,旅游是平台,最终要依托生态环境,带动百姓脱贫。
曾经的蔡家峪,绒山羊饲养是唯一致富渠道,摩天岭原始森林许多区域遭到破坏,山体滑坡现象时有发生。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蔡家峪摩天岭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河北鑫流投资有限公司于2014年自愿与蔡家峪国有林场签订了义务植树造林及荒山治理合同,目的就是保住蔡家峪这片净土,为生态旅游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态保护第一,开发利用第二。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为了彻底改变落后面貌,马奔组织人员对蔡家峪的人口、房屋、土地等详细调查分析,综合利用资源,成立合作社进行中医药及花卉种植。他还提出将旧房变废为宝,修建复古民俗,为当地农业人口找到切实可行的经济增长模式,创造北方旅游新概念。
“有舍有得,先舍后得。造福一方百姓是历史的使命,也是每一个易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我更欢迎喜欢生态自然,有情怀,有才华,有智慧的朋友加入进来,为这片净土出一份力。”马奔在讲这句话时,目光闪亮,坚定不移。
(来源:莲池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