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天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病?

2019-07-09     爱莲记Aimee

很多人都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冬天,因为冬天血管更容易受冷收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夏天同样容易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为什么夏天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病呢?

夏天温度高,身体需要排出更多的汗来防止中暑。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体血液循环就需要加快,那么血液循环负荷会增加,血压也会上升,就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此外,夏季感冒、腹泻患者居多,容易丢失体液,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也会引起血压下降,导致脑血流量下降、灌注不足,诱发脑梗塞。

还有一种情况是,室外和空调房温差太大,进入空调房时,血管会遇冷骤然收缩,也很容易引发危险。

为避免夏天时突发心脑血管病,应该注意什么呢?

1.不要太早开始晨练

夏天时,很多人习惯早起后到室外进行锻炼。早晨太阳初升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有危害。

心脑血管病猝死好发于上午6-10点。建议把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出来后一小时,温度适宜时再锻炼。且不宜在车流较多的马路旁、树林密集的地方晨练,这些地方也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2.运动后不要喝冷饮

运动后,心跳加速,毛细血管扩张,这会引起血压低和大脑供血不足。冷饮容易导致血管迅速收缩,短时间内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引发危险。尤其是冠心病患者,血管的自我调整能力偏弱,遇到这种情况容易诱发心梗。

建议随身携带一些白开水或温茶水,运动过程中适时补充。还需要注意的是,喝水时不要喝得太猛。喝水太猛,会使心脏负荷过大,从而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心悸、胸闷等症状,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的危险。

3.吃完午饭不要马上午睡

吃完午饭不要马上午睡。因为这个时候胃肠里存储了大量食物,处于饱胀的状态,躺着会让食物滞留的时间延长,不利于消化。

胃肠为了加快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会让更多的血液汇聚到胃肠里开始“加班”,这样就相对减少了脑供血。再加上饭后营养物质吸收入血,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对于有些心血管病患者和老年人来说,容易形成血栓,甚至引发中风。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等。

合理膳食

增加膳食纤维膳食的补充,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浓度。三餐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比如小米、绿豆、燕麦片等。食物要多样化,这样既可吃到可溶性膳食纤维,也可吃到不溶性膳食纤维。

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整果,少喝果汁。因为水果中的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果皮和果肉中。而加工果汁时,通常会把果皮和果肉去掉。

多吃豆制品。比如:豆腐、豆芽、豆腐干等。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适当补充鱼油。鱼油,取材于深海鱼,是从鱼的脂肪里提炼出的一种物质。虽然本质上是“油”,但它含有Omega-3,这个具有保健价值的成分。

Omega-3的主要作用之一便是降低血浆中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促进中性或酸性胆固醇从粪便排出。

再者,Omega-3的主要成分是DHA和EPA。DHA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传导有重要作用,是维持大脑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质,有“脑黄金”的美称。

DHA对眼睛视力及脑细胞有好处,可活化脑细胞,改善记忆,能增加眼睛感光细胞活性并改善视力。它在人体大脑皮层中含量高达20%,在眼睛视网膜中所占比例约50%。EPA被称为“血管清道夫”,疏导清理血管,改善血液粘稠、调节血脂、促进脂肪代谢。

此外,可以结合适量的运动。每次坚持运动半小时至1小时,每周3-5次。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

戒烟限酒,避免精神紧张,避免生活无规律或过度劳累,也很有必要。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身体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时,应及时看医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hNmYmwBUcHTFCnfgHo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