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SIFF|影迷林捷:一份观影手册留下时代痕迹

2023-06-08     中国电影报

原标题:我与SIFF|影迷林捷:一份观影手册留下时代痕迹

《三十“光”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三十年展》藏品征集活动已于5月10日截止,我们从征集后台感受到了影迷们的大力支持:近百人提供了数千份藏品。这些藏品无不蕴含着大家对电影的热爱、对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深厚情感。

许多故事让我们深为感动:72岁的资深影迷梅海星先生,收集了每一届的票根、展映片单,书写了一部生动的电影节“影迷史”,让人肃然起敬;年轻的影迷葛亚洁,在电影节展映活动中,找到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另一半,得到了全网影迷的祝福;从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之初就提供印制票版服务的张厂长,见证着上影节的成长和上海这座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网友感慨“看哭了”……

这次征集,更是一次电影节文化的普及:为什么谢晋导演等一批老一辈电影人,当年要全力以赴办一场电影节?电影节给上海这座城市,给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到底带来了怎样改变?我们希望在“我与SIFF”这个版块中,能让影迷和大众了解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中国唯一A类电影节的意义。

如今,征集活动已经结束,我们将继续推出已征集到的动人故事,同时也在整理征集到的藏品。部分极具历史价值和意义的藏品,将会亮相6月6日-19日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举行的小型展览。

期待热爱电影的每一个你,能继续关注我们,支持上海国际电影节,与我们共同奔赴下一个、再一个、又一个的“三十‘光’年”之约......

林捷

影迷

林捷

随着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日益临近,60岁的资深影迷林捷开始频繁关注电影节官网、官微,“我会获取权威性信息,便于提前做功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从手机上就可以随时获取电影节资讯,这在30年前,是完全不能想象的。

“那时,我们主要靠影迷自发组织印制的观影指南,来了解官方片单中的影片资讯。虽然这本刊物印刷比较粗糙,但最重要的是它留下了时代的痕迹,浓缩了电影节的记忆。”这份早期的观影指南曾让爱电影的林捷如获至宝,而参与编写的年轻团队完全是“为爱发电”,他们自掏腰包、不计报酬,凭借着对电影的热爱,为影迷们奉上了一份观影宝典。

一本杂志引领影迷编制电影资讯

由林捷提供:上影节活动现场、观影票、 上影节周边(2015年-2021年)

1993年10月的一天,家住石门路附近的林捷来到新华电影院观看了来自中国台湾的参赛影片《无言的山丘》,这部由王童执导的影片最终获得金爵奖最佳影片。从此,这位在金融行业工作的文艺青年,开始了他的电影节之旅。

他回忆说:“我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加入了青年影评协会,当时影评协会每个礼拜六都会组织我们在延安东路的沪光电影院看片。1993年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影评协会的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影展的信息,我们几个好友还会凑在一起研究买哪部影片的票子。”

电影节从创办之初就不缺热情、专业的影迷,但在尚未有互联网的年代,影迷们想提前获取电影节资讯,渠道是有限的。早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有比较简单的《参赛参展影片映片目录》,后来进化成《排片表》,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只是官方片单,并没有详细的影片介绍。对于刚刚接触国外电影尤其是国外艺术片的影迷来说,哪些影片符合自己的口味,难以在其中发现端倪。直到1999年,一本特别的观影资讯杂志问世。影迷“用爱发电”的这本刊物,填补了早期的空白。

林捷说,这本刊物的出现,离不开一本上海著名的杂志——《电影故事》。他回忆说,1995年底,在《电影故事》狭小的编辑部,编辑部主任郑向虹召集包括林捷在内的电影爱好者开了一个会,“编辑部给我们每一位影迷发了一张证,为我们提供专栏撰写影评。”1996年1月,《电影故事》刊登了寻找“超级影迷”的启事。

随后,一群“超级影迷”在《电影故事》编辑部的帮助下,自费印制电影刊物。1999年9月,在第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前,这本酝酿许久的民间刊物正式出炉。

一本观影指南凝聚影迷满腔热忱

由林捷提供:上影节场刊

(2015年-2021年)

热点影片推介、观影路线设计、看片花絮分享……林捷在电影节举行的日子里,每天都可以通过这本观影指南获取最鲜活的资讯。“这是一群热爱电影、志同道合的青年人自掏腰包编制的刊物,他们从内容采写、排版,到印刷、递送,全部由自己独立完成。他们把对电影的热爱全部投入到这份刊物中,所有内容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他们不计回报地为影迷提供观影指导,相当于一份给我们普通观众的厚礼。”

因为热爱电影,林捷也关注着这群自发做杂志的人。电影节期间,这群爱电影的年轻人每天收稿、排版、印刷,再由专人手工折叠,随后运送到环艺电影城。林捷一边期待每天的看片时光,一边期待领取这份刊物,“这本册子每天总共有100份左右,一般从下午开始发放,因为太过抢手,一般到6点半基本就发完了,剩一些会被运到上海影城主会场发放。”

多年以后,再回看这本刊物,林捷坦言“印刷相对粗糙”,“但这份小册子资料齐全,内容丰富,最重要的是凝聚了影迷们的心血,他们合力留下了电影节的时代痕迹,保存住了一段电影时光,让电影节这个人民大众的节日的历史,变得更加鲜活。”

如今的林捷和所有的影迷,当然不用再苦等这份观影手册。每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都会通过官网、官微、主流媒体、新媒体等平台,及时发送影片介绍、艺术特色分析、主创来沪信息、观影指南等等服务信息,影迷们也会在社交网络转发自己的影片推荐和观影感受。交流变得丰富,但不变的是,“林捷们”对电影的热爱,一如当年那些不计报酬的年轻影迷——因为热爱,所以投入。

作为万千影迷中的一员,60岁的林捷陪伴电影节走过了完整的30年,电影节则为他打开了一扇世界电影之门,让他从一部部精彩难忘的影片中触摸到多元多彩的人文世界,为他的人生留下永恒的光影记忆。

万志远

影迷

由万志远提供:杂志

(2017年)

这本杂志是我在2017年通过网购渠道获得的,当时看到这本杂志,第一时间就下单了,主要就是为了收藏,留下珍贵的记忆。

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之地,为中国电影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中国首个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A类国际电影节,更是在中国电影和上海的发展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可安

影迷

由徐可安提供:部分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票根、纪念品

从高中开始每一年都要来上影节看几十部电影,好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最喜欢2019年送的周边,拿到了《星际穿越》的海报、官方的票根夹,还有很好看的场刊,希望今年也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f41cfeeef63fedf57c0f4f5c1c79668.html

11月市场启幕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