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数据派
相关阅读:
2022年31省院士总人数及单位产量排名:江苏总数第一,浙江人均第一
刚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众多顶尖人才榜上有名。
中国科学院:
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工作已经结束。经第九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十次会议审议,中国科学院党组审定,确认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83人。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现将有效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
中国科学院
2023年8月31日
中国工程院:
关于公布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
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提名工作已经结束。经中国工程院第八届主席团第六次会议审议,中国工程院党组审定,确认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55人。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现将有效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
中国工程院
2023年8月31日
基于今天刚刚出炉的两院院士第一轮候选人名单,我们对其中来自于高校的部分候选人进行了梳理和排序,统计出本届增选各大名校上榜人数的排行榜。
从人数分布看,高校整体格局非常稳定,与各大名校的综合实力高度吻合,不同实力层次高校的表现基本与各自实力强弱成正比。
清华北大继续占据总候选人人数的前两名,清华在中科院、工程院两院的候选人数均排名全国第一,不仅保持了原有工科方面的优势,在自然科学上的进步有目共睹。
华五继续保持清北后第一集团的位置,但内部分化明显:浙大、上交在华五中遥遥领先,复旦居中,中科大和南大守门,不过本次南大守门失败,被北航无情攻破。
北航携手同济加入华五集团:北航超过南大,同济追平南大,两校继学科评估取得佳绩后在院士候选人方面继续保持华五之下第一集团的地位。
哈西华武川候选人人数排名与国际四大榜单均值排名基本吻合;北理工、东南在院士增选上表现优异,候选人人数排名高于国际四大榜单排名,作为工科大学,两校在科学院院士增选中的竞争力也有较大提升。
中国农业大学学术实力一向不容置疑;中大、天大表现尚可;南开、北师大遗憾跌出前20,凸显了工科不够强势的文理综合大学当下的困境;山大、厦大、吉大表现相当;人大近年来自然科学发展较快,本届拥有两位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打破纯文科大学的固有印象。
苏州大学表现优异,成为211高校的领头羊;首都医科大学则是最强双非和四非院校;地矿油在院士增选方面一向表现强势,本届依然如此。
本次候选人最少的985大学依次为:东北大学、人民大学、西北农林、海洋大学、华东师大、重庆大学、厦门大学、国防科大、吉林大学,均在4人及以下。
本次候选人最多的211依次为:苏州大学、中国矿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南京理工大学、华中农大、北科大、北邮、海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及江南大学,其中江苏一省就占据4个席位。
本次候选人最多的四非大学依次为:首都医科大学、昆明理工、浙江工大、广东工业大学、南华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西建大等,均为各地强势的医科大学或工科大学,尤其是北京、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四非高校,发展迅速,表现良好。
2 中国科学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小知识: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49年,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工程院(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
中国科学院包括院机关、派驻机构、分院及直属机构,中国科学院,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确立了“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以及“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办院方针。全院共拥有11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与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68个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20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承担3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正式职工6.9万余人,在学研究生7.9万余人。
3 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以下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候选人名单截选部分。
小知识:
中国工程院主要职能和中心工作之一是组织院士开展战略咨询研究、为国家决策提供支撑服务,建设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核心。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的战略咨询研究,主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组织研究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关键性问题,接受政府、地方、行业等的委托,对重大工程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方案及其实施等提供咨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