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是大自然留给我们难以再生的宝贵财富,奇石收藏在中国流行已久,而且形成了以奇石为载体的奇石文化。石头本无意,人类形成的种种文化基质给石头增添了人文的力量和色彩,折射出人类丰富的文化意蕴。
在目前世界经济格局下,一次次的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从侧面引发了一定的恐慌,于是开始寻求新的投资方向和项目,在房地产、黄金等被重视的重要资产背后,奇石市场默默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奇石市场,奇石资源有限,但是收藏的队伍却在不断扩大,越多的人知道奇石作为一种新型投资手段,而不仅仅是个人爱好。
奇石产生一般亿年以上,世间独一无二,材质永不腐烂,造型鬼斧神工,大自然艺术界名气最大,因此奇石价值巨大。一般而言,同样的物品,天然形成的比人工做成的价值应该高千倍以上。但目前现状是,奇石的巨大价值至今尚未被社会普遍认可,绝大多数被严重低估。目前,一件古董字画被拍卖出上亿元的已不是什么奇怪之事,可被评估出的亿元奇石不过区区几块,而且实际成交价格远远低于评估价。为什么奇石界就不能真正出现几百块甚至上千块亿元奇石呢?
根据目前石界现状,这一天在不远的未来必将会到来的,奇石的特殊巨大价值迟早会被社会所普遍发现、所认可的。其原因很简单:
一:目前玩石人群全国各地逐年大增。所以观赏石必将在今后艺术品领域占主导地位。且玩石人群每年增加人数普遍高于其他艺术品爱好人群的增长。 比如古董字画收藏。这是近现代流行的收藏品种。但时至今日,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这些高科技对仿制古董字画的运用,仿制的赝品数量和比例越来越多,仿制的水平越来越高,普遍使得一些新人爱好者望闻止步。而奇石则不然,就目前来说人为作假技术再高,也蒙骗不大自然的天然手法。
二、奇石奇在每一件都是绝无仅有,它集天然性、唯一性、稀缺性、艺术性、不可再造性于一体,世界上其它任何艺术物品都很难同时达到以上条件。精品奇石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受产地和存世量的局限,有枯竭客观性存在,所以价值只会上升不会下降。再加之赏石可以反复消费而没有损耗,随着时间推移更能增值,可以代代相传,分享千年”。
奇石未来巨大的升值空间是奇石成为未来社会主流收藏品的内在动因也是必然因素。奇石文化上的无穷观赏价值和经济上的巨大投资价值是奇石收藏的魅力所在。
所周知,人的需求总体上分两大类:一是物质需求,一是精神需求。当物质需求满足以后,人们就会不断地追求各种精神生活。赏石情趣陶冶、价值增值、心情愉悦将是自古所流传至今奇石收藏的普遍收获。而每一枚雅石所带给自己心灵的洗涤,人生的启悟,眼光的敏锐,思想的深邃,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比拟的。为此,我们奇石收藏人,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奇石收藏,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收藏!
一枚观赏石从被石农发现到最终摆上藏家的案几,其间要经过几个环节的包装和增值,这个过程是观赏石观赏价值不断发掘的过程,也是观赏石交易价格不断攀升的过程。根据观赏石在市场流通的一般顺序,我们把观赏石交易价格划分为三个层次:石农价、石商价和藏家价。
石农价
石农价是指观赏石产地的人们把自己捡拾的石头对外出售的价格。因为身在产地的优势,石农获取观赏石的代价一般都很低,尤其是在该石种被发现初期,资源非常充足,石农付出的代价只是弯腰捡拾和运送回家。由于大多数石农缺乏基本的鉴赏知识,在其心目中奇石与大白菜等同,出售的价格非常低廉,全无惜香怜玉之意。如早期的戈壁石,牧民们从山上收集一卡车珍贵的沙漠漆只能得到几百元报酬,不及现在一枚中低档戈壁石的价格。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石农获取奇石的难度越来越大,其出售价格也在逐渐上涨,但石农价仍然处于观赏石交易链的最底层。
石商价
石商价是指专门从事奇石贩卖、交易的商人出售奇石的价格。石商是沟通产地与市场的桥梁,他们以奇石交易为生计,从石农手中购买石头,再包装一番推销给藏家,类似媒婆的角色。石商价处于奇石交易链的中间层,但石商承担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却是最大的,做媒婆只需一张花言巧语的嘴巴,石商却要先行买断,能否寻个好人家还要两说。藏家的成熟和挑剔、精品货源的匮乏、成本的增加、信息的透明等因素不断挤压着石商的生存空间。
藏家价
藏家价是指观赏石收藏者转让观赏石的价格,这无疑是观赏石交易链的顶端。藏家的石头多是从市场精心挑选购买的,其观赏价值在藏家日夜赏玩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藏家也对其将来的市场价格抱以巨大期望,倾城丽人谁也不肯轻易割爱,市场上屡创新高的惊人报价多来自藏家。但有时产地资源采尽,石价暴涨,而一些早期藏家已经很满意其藏石的增值幅度,也会以低于石商价、甚至石农价出手,这对稳定石价又会起到适当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