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追悼会,为何毛主席缺席?背后苦楚谁能理解

2023-09-28   文史风云

原标题:1976年周总理追悼会,为何毛主席缺席?背后苦楚谁能理解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1月,周总理因病去世,他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当天,许多重要人物都来到了追悼会现场,无数的百姓更是自发前来为周总理送行。

然而,这场追悼会上,周总理生前最重要的革命战友毛主席却并没有出现。

于是人们猜测纷纷,毛主席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

病魔缠身

作为一生的战友和知己,在这最后的时刻,毛主席当然想要去送一送周总理。

他之所以没有去,也是出于无奈。

进入60年代,周总理的身体状况便一直很糟糕。

1967年,他便被诊断出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当时医生还反复劝告周总理,一定要停下手中的工作,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可对周总理来说,国事为重,中央的运转根本离不开他,所以,休养的事情便一拖再拖。

到了1972年,更糟的事情发生了。在连续几个昼夜的工作之后,周总理忽然感到身体强烈的不适,心脏抽痛,险些昏死过去。

工作人员赶忙把周总理送到医院,而医生拿出的诊断结果,让大家的内心更是平添了一层阴霾。

因为医生发现,周总理极有可能患有膀胱癌。出于谨慎,医院又给周总理安排了一次会诊,而会诊的结果则进一步确定,癌细胞已经有扩散的迹象。

另外,周总理此前的心脏问题也加重了很多,这次周总理突然发病,也是因为心绞痛。

总之,种种因素都表明,周总理的身体已经难以再支撑超负荷的工作了。

工作人员立刻把这一消息上报给了毛主席,请他拿主意。

一向冷静的毛主席看到周总理的病情报告,也变得十分焦急,赶紧叫来了医生询问。

只是,周总理的病情实在不容乐观,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没有将癌症治愈的把握,很可能需要进行几次大手术。

听医生这么说,毛主席又忙问,手术有多少把握?

这个问题却让医生更加为难,原来,周总理这癌症发现的时机太晚,加上周总理一向放不下工作,所以更加耽误病情的治疗。因此,即便手术,也不能说有十足的把握。

最坏的结果是,手术不成功,直接危及到周总理的性命。

这让毛主席更加着急了,他亲自给周总理下了指示,写的是:“应当休息、节劳,不可大意。”

同时,他告诉医生,对于手术一定要谨慎,过去也有几位老干部就是死在了手术台上。

事关周总理,毛主席的态度就更加小心。

也幸亏有毛主席的劝说,周总理在1973年的3月,终于决定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妻子一起前往玉泉山休养。在临别之前,周总理还特意询问了毛主席的身体状况。

彼此牵挂

原来,当时毛主席正在和病魔作斗争,他患有严重的肺炎和失眠症,自从上了年纪,有时候整夜整夜都睡不着觉,还有的时候会陷入昏迷。

一但工作劳累,就头痛欲裂,精神也变得非常脆弱,突然的一声响动,都有可能让主席陷入心悸。

毛主席的健康状况是周总理最牵挂的,在周总理心里,毛主席的健康远比自己的身体健康要重要。

所以1972年初,已经病得非常严重的周总理,还是特意抽时间来到了中南海。

警卫员回忆,当时毛主席看到周总理来了,变得非常高兴。

他问周总理的一句话就是:“恩来,你的病好了么?”

这样的场景,警卫员一生难忘。

其实,当时两位老人家都已经病得很重了,可他们还是牵挂着对方。

周总理去休养之后,毛主席也是常常找人打听周总理恢复的如何。只可惜天不遂人愿,癌细胞的扩散还是导致周总理的健康,一天天恶化下去,到最后,只剩下做手术这一条路了。

这让所有人的心情都变得很沉重,更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个消息告诉毛主席,毛主席本来就深受病痛折磨,还能承受得了打击吗?

可是,尽管大家都有意的不让主席操心,毛主席自己也能隐隐约约猜到。

有一天,他忽然把外交部的王海容和唐闻生都找了过来。

王海容还以为毛主席是要问关于外交部的事情,没想到,他们一坐下,毛主席就问他们:“总理情况怎么样?”

原来,毛主席预料到周总理可能要手术了。

听了毛主席这话,两人也不敢耽搁,赶忙又打了电话去问总理办公室以及医院的相关人员,随后又一五一十的将总理的身体状况,报告给了毛主席。

后来大家得知,为了了解总理的身体状况,毛主席连会见外宾的时间都特意延后了。

对于自己要做手术这件事情,周总理是有心理准备的。

医生回忆,周总理表现的非常坚强,从化疗到做手术,这样的经历非常痛苦,可是周总理从来不喊一声疼,有时候还会反过来宽慰医生们。

也许就是因为周总理意志顽强,所以,即便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细胞,也并没有立刻将周总理打败。

而且,即便生了重病,周总理还是没有放下工作,依旧在筹备各类大小会议,偶尔身体好了,还是会出去接见外宾。

对于这些事情,很多人来劝,可总是劝不住,而且,许多场合没有周总理的确不行。

例如,周总理病重之后的人大会议,按照惯例,还是周总理上台讲话。

周总理也反复的跟毛主席表示,自己能够坚持住。

周总理如此表示,毛主席也就没有再反对。

不过,他还是找到负责起草稿件的王海容,细心的叮嘱她:“稿子一定不要太长,总理站不了那么久。”

毛主席对于周总理的关心,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周总理病了不久,有人给毛主席送了个坐垫,因为当时毛主席身患重病,躺的久了,难免会生褥疮。

那种垫子中间有孔,类似于更松软的泳圈,褥疮患者坐起来会舒服一些。

毛主席拿到坐垫之后,自己不急着用,而是叫来秘书,让他给周总理送去。

因为他想到,周总理也是长期患病卧床,肯定很需要这个东西。

终须一别

转眼进入了1974年,周总理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手术的过程也变得频繁起来。

当时,几乎每隔40天就要进行一次手术。

毛主席对周总理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他要求秘书,只要得到关于周总理病情的报告,就要念给自己听。

那时候毛主席得了严重的白内障,所以,读书看报对他来说都变得很困难,只能听别人念。

顶着这样的身体条件去处理国家政务,对毛主席来说压力巨大。

可纵然如此,他还是会抽出固定的时间,来听取周总理的病情报告。而且,关于报告里的每一个细节,他都能够记得清清楚楚。

进入1974年下半年,毛主席的眼病越发严重了,甚至长时间的处在失明状态。

医生不得不对毛主席提出与周总理同样的建议,那就是放下工作,尽快休养,否则,情况会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毛主席考虑之后,便决定到南方住一阵子。

可他还是放心不下病中的周总理。又反复叮嘱医院,即便自己在休养,关于总理的病情报告,也不能断,如果有了什么好的治疗办法,一定要及时上报。

1975年12月26日,这是毛主席的82岁生日。

在此之前,一直躺在医院的周总理特意问华国锋:“主席的病怎么样了?”

听到周总理这么问,华国锋心中酸楚异常,毛主席长期的卧床昏迷,清醒的日子越来越少了,几乎已经不能下地行走,就连吃饭都必须要别人喂了。

可是这种状况,华国锋自然不敢和周总理明说,他只能强颜欢笑,对周总理说:“主席刚刚大病初愈不久。”

听到毛主席的病好了,周总理一下子开心起来,他对华国锋说:“那就好,你代我向主席问好,马上就是他82岁的生日了,我的身体是去不了,还请主席见谅。”

华国锋强忍着眼泪,跟周总理保证一定把话带到。

周总理说的这句话没多久,就又陷入了昏迷。

几次大手术,终究没能帮助周总理战胜死神,从越来越糟糕的体检报告之中,毛主席也预感到,自己的老朋友或许马上就要离开了。

虽然反复的做了心理准备,可是,当周总理的死讯真的传来,毛主席依旧很难接受。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在周总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毛主席好像心有所感 一整夜都没有睡着觉。

到了这天上午,中央办公厅的负责人,满怀沉痛地告知了毛主席周总理逝世的消息。

毛主席当时什么话都没有说,悲痛已经让他无法开口了,他只是强撑着精神,对工作人员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到了下午,周总理的讣告便送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毛主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读给他听。

工作人员便强忍眼泪,一字一句的读:“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毛主席听完,还是没有说话,他闭上眼睛,眼泪却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随后,大家便忙着为周总理操办后事。当时,关于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一发出去,全国上下都震惊了,人们无法相信,一生为国为民的好总理就这样离去了。

普通人尚且如此,作为至交好友的毛主席心中有多悲痛,也就可以想象了。

最后一程

自从得到周总理去世的消息,毛主席的心情便一直很压抑。

工作人员本想问毛主席要不要去出席追悼会,可又不知如何开口。

按理说,毛主席是一定要去的,可现在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却很难再支撑他出席如此场合了。

要知道,为了保证国家政局稳定,关于毛主席的病情一直都是个秘密。

最后几年,由于毛主席病的实在太重,所以他也就很少再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

但若因为这样便不去,似乎又是个更大的遗憾,所以,大家心中百般纠结。

毛主席自己也并没有下定决心,一直到追悼会临近的时候,毛主席还是没有明确的说自己去还是不去。

直到追悼会的前一天,医生前来为毛主席检查,说话困难的毛主席这一次破天荒的向医生表达了很多,他一直询问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到底怎么样?

大家都明白,他这是要确认自己还能不能出席追悼会。

可是,医生很清楚,凭主席现在的身体 恐怕根本没有出席追悼会的可能。

面对主席殷殷期盼的眼神,医生只能不断的沉默。

看到医生这样的表现,毛主席心里也就明白了。

他看了看屋里静默的工作人员,眼泪又流了下来,他举起手拍了拍自己的腿,十分痛苦的说:“我也走不动了。”

就这样,毛主席没能出现在追悼会的现场。

但其实,毛主席依然与众人一样,走完了追悼会的全程。

追悼会开始的那天,天还没亮,毛主席就着急的要秘书打开收音机,然后不断的追问追悼会到底开始了没有。直到广播里传来声音,他才稍微安定了一些。

因为毛主席没有到场,所以,是由邓公来为周总理致上最后的悼词。

毛主席一边听一边哭,眼泪怎么劝都止不住。

在追悼会结束之后,毛主席还是无法控制悲伤的情绪,他不顾医生的劝阻,要大家举着书和报纸,要念书,要处理文件,哪怕视线已经模糊不清。

大家知道,他是太思念周总理了,所以,只能尝试用工作来麻痹自己。

然而,悲伤的情绪是无法被任何东西掩盖的,毛主席始终没能从周总理去世的悲伤之中走出来。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去世,病魔对于每一个人都同样残酷。

值得欣慰的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革命成果延续了下来,他们的生命永远与中国的历史融为一体。

参考资料:

王宇清《最后的情谊——周恩来病重期间和病逝后毛泽东的牵挂与悲哀》

凤凰网《主席逝世43周年:毛泽东最后的岁月》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