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级时明明很优秀,为何到了三年级,却跟不上节奏呢?

2023-09-12     老张育儿

原标题:一二年级时明明很优秀,为何到了三年级,却跟不上节奏呢?

新学期开学两周,很多三年级的父母,就发现了孩子跟之前不太一样。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成绩,都属于班里比较拔尖的那种。

可是三年级伊始,却发现孩子有些跟不上。刚开始,还以为是假期玩嗨了,孩子还没有手心呢。

不过,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从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作业来看,跟假期没有什么关系,就是孩子学不会。

三年级成绩滑坡,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

整个小学阶段,三年级是个很重要的分水岭。

这么说吧,一二年级只要用心和认真,所学的知识基本上都能掌握到位,考试成绩也不会太差。

但是到了三年级,知识难度会有所提升,光靠认真是不够的。很多孩子,就是平时太认真,反而思维没有那么灵活。

除此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身上特有的好奇、散漫也不断的显现出来。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自然也就没有一二年级时那么热情。

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不太适应,每天就是听话照做;

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们适应了小学生活,但内心多少还是有些害怕老师;

到了三年级,孩子们年龄大了,心思也多了,对于老师和学习,多少有些疲倦。

再加上三年级的知识,确实不像一二年级那么简单,很多孩子就开始“自暴自弃”,反正我又学不会,就这样吧!

悲催的是,父母光在意成绩,在意孩子是否学会,却没有考虑过背后的原因。殊不知,三年级的孩子,他们也正在经历一次心灵上的煎熬。

身为学生,他们也会渴望好的成绩,毕竟会得到老师的认可,得到心仪的奖状。只可惜,父母的努力用错了方向,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内心。

跟三年级的孩子相处,父母要注重这些点

1、不能太焦虑

不可否认,成绩却是很重要,毕竟中国是应试大国。成绩,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

但前提是,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并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成绩和高度。换句话说:一切,皆有可能。

身为父母,千万不要太焦虑,更不要把这份焦虑转嫁给孩子。要不然,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更加不感兴趣。

2、不能太“狠心”

在学习方面,父母真的不要太“狠心”。谁也不敢保证,好成绩是永久的,小学阶段在意的,不应该是成绩,而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这么说吧,只要孩子在认真学习,哪怕他的成绩不好,父母也应该欣慰。因为,只要孩子愿意学习,未来进步的空间还很大。

那些为了成绩,不断责罚孩子的父母,是时候收起自己的“狠心”了。把责罚的时间,用在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岂不是更好吗?

3、不能管得“太多”

有很多父母到现在都不明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不能代劳!

担心孩子的成绩不好,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父母有这样的心理可以理解。但问题是,学习这件事,只有孩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且愿意为之努力,才可能会有好的结果。

所以说,父母要先学会放手,不要管的太多。始终相信:高压之下,必有反弹。管束的太严,孩子反而更容易焦躁、任性。

三年级孩子,如何才能跟上节奏呢?

首先:提前预习,必不可少

担心孩子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那就前一天让他预习,提前知道老师第二天会讲什么内容。这样的话,就能让孩子对新知识点有所了解,不至于像听“天书”一样迷茫。

其次: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学习难度上升,可以把难度分解,把大的知识点划分。当难度被分解后,孩子会发现学习没有那么困难,自信心也会倍增。慢慢的,他的学习兴趣也会重新燃起,对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阅读+摘抄,很重要

到了三年级,最让家长头疼的,应该就是作为和阅读理解了吧。没有好的办法,想要做好阅读理解,写好作文,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看书,并且把好的语句都摘抄下来。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枯燥且漫长的事情。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多一些的信心和鼓励,在他们年幼的时候,给他们多一些帮助。

与其责怪孩子太“笨”,学不会三年级的课程。倒不如,多去研究孩子为何学不会,这才是核心所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e7601d2722fb1ecf63cfe7e65d036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