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剧情大崩塌!男主降智,配角改戏加戏!主线虎头蛇尾

2024-05-25     娱乐中班长

随着《庆余年2》的播出,期待已久的观众们纷纷涌入荧屏前,希望能继续领略第一季中权谋斗争的紧张刺激与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

这部备受瞩目的续集却未能如愿以偿地满足观众的期待,反而因为剧情的崩塌、人设的失衡以及主线的模糊,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吐槽和失望。

在前言中,我们不得不提及《庆余年2》所遭遇的口碑危机,作为一部以权谋斗争为主线的古装剧,观众对其剧情的期待自然是严谨、合理且引人入胜的。

从播出的效果来看,《庆余年2》显然未能达到这一标准,剧情的崩塌不仅体现在故事逻辑的不连贯和不合理上,更体现在人物塑造的失败上。

这种崩塌不仅仅是一种创作上的失误,更是一种对观众期待的辜负,在众多被吐槽的点中,范思辙这一角色的处理尤为引人注目。

作为剧中的关键人物之一,范思辙在第一季中以其独特的性格和深邃的城府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在《庆余年2》中,范思辙的行为却引发了观众的极大不满,他开青楼逼良为娼的行为,不仅与其之前的形象大相径庭,更在道德上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感。

更为糟糕的是,剧中对于这一行为的后续处理显得极为疏忽和纵容,这无疑加剧了观众对剧情崩塌的感受。

除了范思辙之外,范闲这一主角在剧中的表现也让人大跌眼镜,他举报二皇子和长公主走私的情节。

原本应该是一个展现他智谋和勇气的关键时刻,然而剧情的处理却显得极为草率和牵强,缺乏实证支持的举报。

不仅让范闲的形象大打折扣,更让观众对剧情的合理性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这种强行降智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对观众智商的极大侮辱。

剧中频繁出现的笑料和角色梗也成为了观众吐槽的焦点,作为一部权谋剧,《庆余年2》原本应该注重于权谋斗争的紧张感和严肃性。

剧中却频繁出现一些与主线剧情无关的笑料和角色梗,这不仅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更让整部剧显得轻浮和不够严谨。

这种过度追求喜剧效果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对权谋剧这一题材的极大亵渎,对于《庆余年2》这样的权谋剧来说,剧情的紧凑和人物的深度是吸引观众的关键。

笑料和角色梗可以作为点缀,但绝不能成为主导,如果编剧和导演过于追求喜剧效果,而忽略了权谋剧的核心魅力,那么这部剧就很难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不能否认笑料和角色梗在剧中的积极作用。它们可以为观众带来欢乐,缓解剧情的紧张感。

在使用这些元素时,我们必须注意其度量和方式,只有在适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呈现,才能真正起到为剧情增色的作用。

而更令人失望的是,演员现场加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种创作方式不仅让剧情显得乱糟糟的,更让观众对剧组的创作态度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作为一部备受期待的续集,《庆余年2》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更加严谨和专注,而不是过度追求喜剧效果而忽视了主线剧情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庆余年2》的口碑崩塌并非偶然。剧情的崩塌、人设的失衡以及过度添加笑料都是导致观众不满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部备受期待的权谋剧续集,《庆余年2》的失败无疑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未来的创作中。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剧情的连贯性和合理性,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呈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观众的信任和喜爱,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不禁要问:《庆余年2》的失败是否意味着权谋剧这一题材已经失去了观众的喜爱?或者说,是剧组在创作过程中的失误导致了观众的流失?

这些问题或许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无疑都值得我们深思。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e75456d2420d604153d1b4d4091ba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