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行至尾声,回顾今年市场的走向,开年资金纷纷涌入,上证指数一路涨到3400点。下半年A股则重启震荡模式,情绪明显降温,两度跌破3000点,甚至下探至2900点以下的低点。
在震荡市场的影响下,基金行业困难与挑战并存,但行动从未停下,不断为未来积蓄力量。这一年,公募基金行业存在哪些或影响深远、或令人印象深刻的大事件?
1.规模逆势增长,公募基金规模首超银行理财
今年是公募行业诞生25周年,在股市震荡、债市向好背景下,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增长,两次刷新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27.77万亿元,刷新去年8月底的历史高点。7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继续攀升至28.8万亿元,首次突破28万亿元历史关口。尽管受到股票市场持续震荡影响,目前公募管理规模仍保持在27万亿元上方。
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是国内最大的两个资管子行业,也是资管市场上唯二的公募资管产品。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公募基金存量规模则达27.69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超越银行理财。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民财富管理意识觉醒,公募基金规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9年末,公募基金规模为14.84万亿元;2021年末,这一数据增至25.72万亿元。2022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主动权益类基金占比下降,“固收+”则保持相对稳定增长。
2.公募基金降费降佣改革启动,浮动费率产品面市
7月,证监会出台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监管引导推动与行业主动作为相结合,指导公募行业稳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他行业机构合理调降基金费率。即日起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
随着证监会的各项改革措施渐次落地,预计到2025年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较2022年将下降约26%。公募基金行业预计每年将向基民让利100亿元以上。
12月8日,证监会再次发布《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将权益类基金的佣金分配比例上限由30%调降至15%。
据证监会测算,以2022年数据为例,公募基金股票交易佣金总额将由188.68亿元下降至126.36亿元,降幅为33.03%,每年为投资者节省62.32亿元的投资成本。
8月26日,首批与基金规模挂钩、与基金业绩挂钩、与投资者持有时间挂钩的20只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同步获批。8只基金的费率与业绩挂钩,3只的管理费率与规模挂钩,9只产品的费率与投资者持有期挂钩。募集资金规模合计达76.37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合计超11万户。
3.投资端改革出新招,允许公募自主选择证券交易模式
9月,证监会发布《优化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优化券商交易模式,推动证券行业建立统一业务标准。
证券交易模式方面,《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结合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证券交易模式;加强交易行为监管方面,证监会将继续加强证券交易行为监管,指导制定自律管理规则,明晰各方权责,督促合法合规参与交易;保险公司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其管理的各类产品,参照适用本方案。
经过5年多的改革实践,券商交易模式较好满足了权益类基金的投资运作需求,对防范异常交易风险起到积极作用,采用券商交易模式的公募基金产品规模稳步增加。截至12月26日,采取券商结算模式的公募产品共有931只(只计算主代码)。
4.外资公募获批速度加快,券商系基金公司扩容
今年以来,外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e70b59b4849635c0c67e8aaf2209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