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何种性格测评需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为主,洋为中用为辅。《易经》由伏羲氏首创、周文王继承、再由孔子发展而来,《易经》的内容博大精深、且很具体,一般人可能操作有难度,《冰鉴》的原创是曾国藩,《冰鉴》的内容也很具体,值得后人借鉴和创新,中国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应该把传统的看人识人术发扬光大。中国之外,以希腊人、德国人、美国人为代表,他们在人性研究中,也有不错的成绩和成果,希波克拉底发现人有四种性格,荣格发展人有八种性格,美国人发现人有十六种性格,国外的东西,只能作参考,还是要以我为主,任何没有实用价值和准确性的东西,若不加分辨,随意使用,可能后患无穷,对个人而言,了解自己的性格,有利于人生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对国家而言,根据性格选专业、根据性格选职业,有利于实现国家的人才战略,践行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观。
世界上有一个字,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就是一个“爱”字,爱家庭、爱国家,都是假的,只有爱自己,才有可能爱家、爱国,此话怎讲?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真实性格,不能做到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必然会没有能力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更没有能力处理好自己与国家这个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爱自己不能输在性格测评,科学的性格测评是建立在完善的性格理论基础之上,到目前为止,基于知识的局限,还只能让人了解自己的基本性格,尚不具备了解次级性格和抗压性格的相关知识,现有的性格理论不仅不完善,而且也不完整,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总结前人的东西,也需要批判性地吸收国外的东西。
中国人习惯于把人分成内向性格、外向性格和综合性格,这种认知延续了很多个世纪,什么是内向性格?什么是外向性格?什么是综合性格?我个人做过一些思考,我觉得,稳重和随和是内向性格,强势和活泼是外向性格,既内向又外向可归纳到综合性格,选择性格词需避开褒义词和贬义词,锁定中性词,更有利于探索人的真实性格,国外的MBTI是以英文符号标记性格,毕竟国外的人不是讲中文,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在MBTI中,ST是稳重,SF是随和,NT是强势,NF是活泼。我通过对中国人对性格的习惯性认知,借鉴国外的MBTI,把国外的MBTI成功地本土化,MBTI把人归纳为十六类性格,升级和完善的MBTI把人划分成六十四类性格,我不知道六十四类性格与《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有何关联,如果老天爷让我长寿,这个工作我会做的。
六十四类性格的出炉,是我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知,也是看过两千多本心理学著作的支撑,我发现人的性格是自己的本性,附加父母的本性构成的,得出这个结论,耗掉了我近三十年的光阴,主导性格是一个人的本性,一个人的本性只有一种,从稳重、随和、强势、活泼,四选一,异性家长的本性也是四选一,且构成一个人的次级性格,同性家长的本性仍然是四选一,它构成了一个人的抗压性格,四乘四乘四,等于六十四,把人划分成六十四种性格,它的科学价值在于,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在安全状态下的行为和在压力状态下的行为,均可分别找到相对应的主导性格、次级性格和抗压性格的点,也就是说行为背后的机制,就是性格。
目前,国内学校和企业都在用国外的性格测评,国外的性格测评迄今为止,并未发现行为背后的机制和秘密,所以,测评前和测评后,并未提高人对自己性格的认知,选择决定命运的道理都懂,选择的前提是,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自己,这个前提大多数人可能从未思考过,当下的性格测评并没有协助人实现这个前提条件,个人对自己的性格一无所知,家庭怎么会关系和谐,国家的素质教育怎么会成功,不是外国人的东西都是好的,中国人也需要自己的杀手锏,我们这个民族自唐宋以后,多灾多难,通过性格测评认识自我,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使中国这个优秀民族更优秀,有什么不好呢?目前国内的教育改革,也需要用到性格测评,协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下一步的事就好办。
世保64型MBTI性格测试,可关注公号:世保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