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25岁小伙参加北洋舰队:我愿为中国献出生命!死后披上大清国旗

2022-10-13   百晓生侃历史

原标题:美25岁小伙参加北洋舰队:我愿为中国献出生命!死后披上大清国旗

中国历史有上下五千年之久,在这5000年之中,我们可以说是辉煌了4800年,而在最近200年却因为清王朝的闭关锁国而落后挨打。在那个人人得而欺之的时代,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想在中国为自己攫取利益。凡事都有例外,美国人马吉芬就是一个例外。1885年,李在鸿章的总督府外,有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要求亲自面见他。此时中法战争刚刚结束,李鸿章也不敢怠慢了洋人,便同意见一见他。

李鸿章见到这个洋人后,只见他一身挺直的军装,阔步走到了自己的面前后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随后李鸿章示意他坐下,语言不通的两个人在秘书毕德格的翻译下谈了起来。马吉芬年纪不大,当时只有25岁。他怀着一颗海军梦,原本是希望为自己的祖国美国效力的,但是美国海军招人时,马吉芬却落选了。为了实现自己的海军梦,马吉芬便来到了中国,希望能够在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中谋一份差事。

得知马吉芬要为自己效力,李鸿章非常开心。跟洋人打了半辈子交道,他们一个个的都瞧不起大清,马吉芬这么主动的投靠自己,这是李鸿章想都不敢想的。为了不让马吉芬寒心,李鸿章当即给他开出了100两纹银的月薪。这100两纹银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当时大多数的美国人,年收入折合成纹银后大约只有160两,一个中国人仅有3到5两。李鸿章开出这样高的薪酬,让马吉芬欣喜若狂。就好像一匹千里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伯乐。

马吉芬为了来到中国,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钱,如果李鸿章拒绝了他,他自己都不知道该何去何从。随后李鸿章便派人带他去舰上,让他在自己所梦想的地方发挥自己的才能。李鸿章的大度和慷慨征服了马吉芬,使得他将自己的生命都托付给了北洋舰队。由于具备专业的海军知识,所以马吉芬被任命为教官。马吉芬也没有辜负李鸿章的期望,他教北洋的海军官兵学习测绘、几何、二次曲线、微积分等海军必修课程,还训练他们使用武器。

马吉芬在华10年,不仅和北洋官兵们打成一片,还和丁汝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能力和人品都值得肯定,所以李鸿章和丁汝昌对他非常器重,马吉芬也因此被屡次委以重任。1894年,中日围绕朝鲜半岛的宗主权大打出手,马吉芬立即放弃了回国探望母亲的假期。他给母亲写信说:我愿意为中国献出生命!我不能抛弃我的战友!李鸿章得知此事大为感动,任命他为“镇远号”的副舰长,同日本海军展开战斗。

189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爆发,镇远号在处于完全劣势的状态下击中了日军的浪速号。甲午海战的最终战败,掩盖了马吉芬所取得的小胜,他本人甚至为此负伤,还留下了这张头裹棉纱、浑身是血的照片。李鸿章将马吉芬的事迹上报朝廷,清廷为了表彰马吉芬为大清做出的贡献和牺牲,特赐他顶戴花翎和三等第一级宝星勋章。但马吉芬还没来得及感动,清廷就无耻地将战败的责任推到了他的头上。

得知消息的马吉芬既愤怒又心寒,他片刻也不能再在大清待下去了。在偷渡回到美国后,他开始到处宣传北洋官兵的勇敢。在对当时西方所盛传的“中国士兵懦弱不堪”的舆论之下,马吉芬被当成了一个疯子。虽然甲午战败不是他的责任,但马吉芬一直为此耿耿于怀,一度有轻生的念头。1897年2月12日,是好友丁汝昌在刘公岛自杀的2周年纪念日。悲愤交加的马吉芬想起了自己的战友,他留下了遗书:死后为自己披上大清的国旗。

随后他换上了自己在北洋的军装,并将自己的着装整理好,最后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37岁。在马吉芬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谨立此碑以纪念一位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却把生命献给了另一面国旗的勇士。”马吉芬是中国的朋友,他不仅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中国,还敢于挑战西方不公的舆论,他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参考资料:《马吉芬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