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侠3:英雄无归》 的北美票房已经击沉了《泰坦尼克号》以及《阿凡达》,成为电影史上的第三名了。
不得不说的是,实际上单纯说电影本身的质量,虽然虫3很不错,但显然跟詹姆斯·卡梅隆的两部力作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
但在北美地区疫情依然严重的情况下,还能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情怀”的威力。
依靠着老版《蜘蛛侠》三部曲跟《超凡蜘蛛,侠》多年以来打下的基础,加上三虫同框的噱头,这就是成功的关键。
观众进影院为的就是给自己的情怀买单,再加上蜘蛛侠这名超级英雄极高的人气,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电影质量不是太敷衍或差到人神共愤,都是绝对会成功的。
事实上,在最近这几年来,不管是好莱坞还是国内的影视、娱乐圈,甚至是游戏圈等,基本上也是拼命地往“情怀”这两个字身上靠,但有意思的是,情怀牌不是那么容易打好的,有很多就翻车了。
比如,基努·里维斯的《黑客帝国》三部曲,可以说是电影史上很经典的一个系列,本身也拥有很大的影响力跟众多的拥趸者,按常理来说,它是具备打情怀牌的“硬件”的。
然而,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黑客帝国4》推出以后骂声一片,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成绩都非常惨淡,评分甚至只有跌到6分以下,跟老三部曲接近9分的评分相差甚远。
那么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成也情怀,败也情怀”。
很多时候,情怀是会削弱制作方对作品的制作态度的,一般来说正常拍电影的话,制作方摆在第一位的当然是怎么把电影拍好,让观众们满意。
然而,加入了所谓的情怀以后,很多制作方就会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比如上面说到的《黑客帝国4》,里面把重点放在大量的情怀镜头,以至于本身的故事,特效什么的都散发着浓浓的例行公事的感觉。
通俗点说就是,“咱们这部电影是卖情怀的,你知道就好,咱们就不想什么新镜头新点子了,赶紧来为你的情怀买单吧!”
很难想象,这是同样的导演拍出来的作品。
除了《黑客帝国4》以外,其他诸如《终结者6》《黑衣人:全球追缉》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基本都是拍一部扑一部。
这些电影失败的原因也是非常简单,制作方压根就没想拍好片子,只是想着“我把经典ip都给翻出来了,你们赶紧买单就是了”。
可想而知,情怀这两个字是有多大的魔力。
本身算是卖情怀卖得比较好的《侏罗纪世界》系列,也将会在系列的第三部把老版的几个角色给拉出来,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也是走《黑客帝国4》那种路子,那失败的概率非常高。
因为当初的《侏罗纪世界》第一部,虽然也是卖情怀,但其中的创新之处也是很多的,这样就把新老观众两个群体都给牢牢地吃住,倘若当初第一部就是想着吃老本情怀,那也是大概率失败。
无独有偶,除了好莱坞以外,咱们国内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加强版”的。
其实,卖情怀卖情怀,说白了能卖的只有两个东西,第一整部是电影的情怀,包括刚才说到的《黑客帝国4》就是典型的例子,要么就是卖影视角色的情怀。
比如国外的话,就是开篇说到的,三代蜘蛛侠同台,卖的就是角色的情怀。
咱们国内的情况,也是属于两手抓,既要卖经典电影的情怀,也要吃经典角色的米饭。
这个只要看看这些年来一些节目兴起的“剧组”重聚什么的,在舞台上让演员们扮演自己曾经的经典角色的现象就知道了。
比如,97版本《天龙八部》演员重聚,大家都换上当年的经典服饰。
香港演员吴启华,最初来到大陆后工作困难,后来才发现情怀饭好吃,于是把自己曾经在《九品芝麻官》里所出演的“方唐镜”给拉出来,让他频频登场等等。
当然,这种做法也有人质疑这群老演员们只会吃老本,一个角色养自己一辈子等等,但也有人认为一辈子能有个让广大群众都记住的角色,这本来就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
不过,情怀饭吃不好也是很容易翻车的,特别是有一些入戏太深的明星更是如此,比如“皇阿玛”张铁林。
张铁林在这几年里,不断地在各种节目里,如《演员请就位》《中餐厅》等频繁地活动,打情怀牌,继续出演“皇帝”,摆起皇帝架子来也是毫不含糊。
当然,要卖情怀也是演员个人的自由,但如果入戏太深那就不好了,张铁林就是如此,在之前的直播里公开要贩卖自己所写的书法字画,自称一幅价值10万块钱,但在直播间图个喜庆就便宜点。
结果可想而知,这引起了网友们的不满,网友们把他英国国籍的事儿翻出来,还把他曾经的一些“精彩言论”,比如批评国内的文化局限性很大,英国的美术馆博物馆里的东西却是展示了全世界的文化等等都给挖了出来。
一些书法家也是毫不留情地表示他写的那些什么字画根本没有任何价值。
显然,尽管在曾经的经典影视剧里张铁林是皇帝,但现实里可不是,群众们也不会因为你演过皇帝就真把你当皇帝,把你的行为什么的视为必须遵从的准则。
在这方面,所谓的情怀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影视方面,之前由王晶拍摄的《倚天屠龙记之九阳神功》也是如此。
虽然1993年王晶拍的《魔教教主》影响力不小,但在新时代想吃这个情怀饭,根本是吃不了的,即使把当年的美人张敏请回来,给观众的感觉也只是在消费演员而已。
至于一众想吃周星驰电影羊毛的片子,基本也是处于被观众们批评,当笑话看待的情况。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总是想着卖情怀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如上面所述,如果什么都想着情怀,那就是做节目时想着让演员们来个同台演出,拍影视时重点放在割情怀韭菜,反而忽略了本身节目跟作品的制作。
而且还会出现很多“强行情怀”的状况,比如上面说到的《魔教教主》,本身是一部香港电影,虽然人气很高,在受众上就有它的局限性,这也要拿来吃全国范围的情怀饭。
毕竟在快节奏的时代,能轻松赚钱的话,资方是绝对不会想着费更大的力气跟资源的,但这样子的话最后受到影响的也只是行业本身而已。
实际上,从如今越来越多的各种翻拍也能看出这点,从某种角度来说,不断地把各种经典影视翻拍,本质上也是止步不前的“混吃等死”操作,这样只会让整个行业停滞不前。
但很显然,如果影视行业要发展,如果娱乐行业要能给观众们带来欢乐,显然不是靠整天的原地踏步乃至回头望能做到的,一直吃情怀饭对整个行业的前进根本就毫无作用,甚至会起到反效果。
如今国内的市场体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并且可预见的未来将会成为世界第一,但单纯说到发展的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虽然好莱坞也在卖情怀,但架不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所以说,国内的从影人员们,还得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