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狂飙》成了新的现象级神剧。
剧内,《狂飙》以“善人如何变恶”的独特视角打开了扫黑剧的另一种可能性。
后续更是从社会变迁、情理与法理、人性的复杂等多个角度,去探讨罪恶与良知的界限。
播出以来,《狂飙》的口碑与收视节节高升。
最终以8.6分的成绩收官。
同时,这部剧也捧红了张颂文、高叶等实力派演员。
张颂文俨然成为了近期中生代里话题度最高的男演员。
不仅如此,《狂飙》的带货能力也十分强劲。
剧中的美食肠粉、猪脚面火出圈。
包括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那本“成功秘笈”《孙子兵法》都成了电商平台的潮流单品。
《狂飙》的火爆程度,可以想见。
然而,剧外的《狂飙》却接二连三地翻车了。
2023年2月11日,“狂飙钟阿四真的不是演的”话题冲上热搜。
原来,有网友发现,《狂飙》里毒贩“钟阿四”的扮演者之前真的涉毒。
该演员原名“含笑”,曾经是一名歌手,代表作《飞天》。
2009年他因为吸毒被抓,后开始了长达3年的戒毒监管。
含笑事业尽毁,就此淡出大众视野。
后来,含笑改名韩朴俊,又出现在了荧幕上。
2月11日,《狂飙》发布官方声明,称含笑投简历时使用的是“韩朴俊”这个名字。
近十年内韩朴俊的影视作品也超过了10部。
所以《狂飙》才同意韩朴俊作为特约演员出演,仅拍摄了一天。
目前,《狂飙》已经删除了“钟阿四”所有的镜头。
“劣迹艺人”改名就能隐身,还能在观众眼皮子底下继续赚娱乐圈的钱,这不是很可怕吗?
这几年,韩朴俊参演的剧集包括不限于《九州·海上牧云记》、《长安十二时辰》、《猎狼者》等等。
他甚至还在网剧《罪途》中出演一名警察。
实在是荒谬。
东窗事发后,韩朴俊发布长文道歉。
文中,他表示自己当年是“因为颈椎疼痛难忍,加之对新型毒品的认知不清,导致误食”。
但根据当年央视曝光的新闻视频来看,这句话是“春秋笔法”了。
含笑被捕的时候,家中的桌上摆满了各类毒品。
而且有过多次复吸的行为。
他当时辩称自己是为了寻找“创作灵感”。
所以,他绝非是“误食”,也并没有那么无辜。
2014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有关广播电视节目、影视剧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传播管理的通知》。
其中,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是被明令禁止参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
2021年9月,中宣部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
要求加大对违法失德艺人的惩处力度,禁止劣迹艺人转移阵地复出。
含笑这些年来通过改名的方式继续参演影视作品,已经是侥幸。
如果不是因为《狂飙》大火,他被扒出来,谁知道他还要在演艺圈潜伏多少年呢?
甚至在事情败露后,还有人支持韩朴俊继续做演员。
吸毒艺人复出,那一辈子隐姓埋名牺牲后还不能刻碑的缉毒警察能复活吗?
对涉毒艺人零容忍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这既是对法治的敬畏,也是对无数献出生命的禁毒干警的尊重。
同时,这件事也为其它影视剧制作团队敲响了警钟:
在挑选艺人的时候,务必擦亮眼睛,不要给某些“劣迹艺人”可乘之机,让他们钻了空子。
除了误用劣迹艺人之外,《狂飙》还被指出片头涉嫌抄袭。
据网友爆料,《狂飙》的片头与纪录片《无辜档案》的片头高度相似。
人物展示采用的特效。
包括景别、滤镜色调,几乎一模一样。
很多细节都是雷同的。
而《无辜档案》是网飞2020年播出的纪录片,共9集,揭示了八起冤案背后不为人知的个人故事。
目前,《狂飙》官方也并未对此做出回应。
其实国产影视作品被曝出抄袭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此前《天才基本法》的片头就被插画师“LOST7”质疑抄袭其旧作。
周迅、黄磊主演的《小敏家》片头也被扒出疑似抄袭美剧《公寓大楼里的谋杀案》片头。
《扫黑风暴》的片头未经允许使用别人的延时摄影素材。
这样的事情在剧圈屡禁不止。
尤其是片头抄袭属于物料抄袭,其情形相比剧情抄袭要更加复杂。
因为这涉及到了外包设计公司、外包后期公司、供稿方、平台等。
如果原创方没有追究到底,这样的事情很多也就不了了之了。
虽然片头涉嫌抄袭这件事不会影响到《狂飙》的热度,但还是希望《狂飙》能妥善处理后续。
不要败坏路人缘。
也希望国产剧圈能够迎来更成熟的产业链,支持原创。
《狂飙》播出后,有人大火,有人却陷入风口浪尖。
这人就是张译。
《狂飙》完结后,关于张译“在剧组耍大牌” “轧戏,戏霸,擅自改戏删戏”的言论在网上不停发酵。
最开始,是因为演员刘若清的部分言论。
刘若清就是《狂飙》中女警姜超,同时也是安欣(张译 饰)的徒弟的扮演者。
《狂飙》播出时,有网友在刘若清个人账号下留言:“给我个面子,嫁给安欣好不好?”
刘若清回复:“怕伺候不了哈。”
还有网友问她“和张译老师合作的感觉是不是很好”。
刘若清的回复则是:“一辈子不想见的那种好。”
被问到张译是不是很帅。
刘若清的回答有点嘲讽的意味:“呵呵,你喜欢就好。”
其实在这之前刘若清就已经多次发布了暗示张译“人品不好”的言论。
比如回复网友“小姜应该嫁给安欣”的言论,说安欣“不靠谱”。
表示“人品好表里如一不欺负弱小的男人才靠谱”。
网友评价她扮演的女警没有“小五”这个角色出彩。
刘若清的回复也相当耐人寻味。
她暗戳戳地表示“小五”扮演者会溜须拍马,于是张译老师就给她加了戏份。
而自己很多出警的戏份被人以“女警不能出警”的理由删掉了。
“小五”有没有加戏我们不知道,但是看《狂飙》剧里,女警姜超出警的戏份还是有的。
“女警不能出警”这个理由站不住脚。
刘若清说的这些话也成为了“张译戏霸、耍大牌”这类谣言的温床。
事情发酵后,刘若清发文回应称,其实自己和大家一样喜欢张译,请不要对她说的话过度解读。
她解释自己是因为面对张译压力太大了,才会开玩笑说“一辈子不想见到张译”。
只不过刘若清的解释显然难以服众。
有人觉得她是趁机炒作蹭热度,有人觉得她就是嫉妒。
无论刘若清是出于何种目的,显然她说的这些话都已经超过了“玩笑”的限度。
尤其是说“小五”扮演者溜须拍马那段话,这都不是在阴阳怪气,而是在明晃晃的指责了。
张译作为《狂飙》的艺术总监,也作为主演,指导别人演戏很正常。
在这之前也有不少演员站出来感谢张译对他们的帮助。
演员的职责本来就是演戏。
只不过张译在演戏之上的把控会更加严苛。
张译自己就是“戏疯子”,他要求演戏做到完美很正常。
如果对演戏要求严格也算错的话,那演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能够理解她面对张译这样的演员有压力,但是发泄压力的方式不应该是通过在网上开所谓的“玩笑”。
这样的“玩笑”开多了,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关于网上诸多争议,张译一直都是沉默的。
最多也就是经纪公司发了声明进行维权。
张译的沉默,其实也成了谣言四起的原因之一。
这一边,是张颂文全程与粉丝全程互动。
片中反派“六大恶人”集体道歉。
《狂飙》完结后,演员们纷纷发文告别观众。
另一边,张译却毫无动静,还在收官第二天就删除了唯一一条宣传微博。
在《狂飙》剧组开庆功宴的时候,张译缺席。
在《狂飙》的实体书的角色介绍里,有饰演高启强的张颂文,也有扮演孟珏的李一桐。
唯独没有张译。
最初的通告单上,张译是艺术总监。
包括演员也都说张译是监制。
张译也确实设计很多桥段。
但是到了《狂飙》正片,片头片尾都没有标明张译监制的身份,只在主演列表里出现。
种种事迹表明张译和《狂飙》剧组似乎真的闹翻了。
后来《狂飙》剧组发表声明称关于安欣扮演者张译的不实信息系造谣,要求相关用户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而张译方选择冷处理,不辩解。
表面上,双方的关系似乎并未缓和。
网友们各占一方开启骂战,几轮争辩下来,留下一地鸡毛。
实际上,无论张译是否参与宣传,亦或者是否与剧组闹翻,都不该成为压过剧集本身的问题。
粉丝们互相拉踩、对骂、造谣泼黑水等行为只会喧宾夺主,影响剧集正常的宣传节奏。
这无论是对于张译、还是《狂飙》都是不利的。
剧组做好剧,张译演好戏,拿出优秀的作品才是对市场和观众最好的回馈。
自《狂飙》播出以来,张译就遭到了诸多争议。
剧中张译饰演的安欣,人设不如反派高启强饱满。
再加上张颂文细腻的演技,把高启强这个人物的辛酸、无奈与深情都展示了出来。
于是高启强火了,张颂文也火了。
而作为绝对的正派人物安欣,却被反派的光芒碾压。
剧外,关于张译演技的质疑接踵而至。
说他表演痕迹重。
甚至张译设计的方言台词都被吐槽太刻意。
后来,甚至传出其实安欣原定是杨洋来演这个消息。
在导演徐纪周点赞了这条消息后,杨洋也被拉进了舆论场里。
因为之前的《特战荣耀》两人就合作过,于是这条消息看上去很“真”。
很快,徐纪周解释自己是手滑,但并未道歉。
虽然后来以《狂飙》剧组的名义发布了辟谣声明,但收效甚微。
可以说张译声誉受到影响,导演需要负一定的责任。
回到安欣人设扁平的问题本身。
或许跟原剧删减太多有关,演员原话是素材剪出来一百集最后只剩39集。
这或多或少对安欣的故事线造成了影响。
但即便如此,安欣的赤子之心,依然动人。
前期的善良,中期被迫隐忍,后期力挽狂澜。
每一个时间段不同心态的安欣都被张译诠释得淋漓尽致。
如果不是张译来饰演安欣,那么《狂飙》可能都要成为“高启强”的个人传记了。
关于张译与《狂飙》剧组的恩怨,网上众说纷纭。
内幕是什么,只有当事人知道。
但这些捕风捉影的猜测,不应该成为否认张译的工具。
最后,《狂飙》作为热播剧,它的剧集质量本身是很能打的。
哪怕是收尾并不完美,仍然不影响这是一部好剧。
对于错误的行为不容忍,但也不必一杆子打死整部剧以及背后的制作团队和演员们。
我们仍然希望,像《狂飙》这样的好剧能够越来愈多。
《狂飙》大结局了,但影视行业的2023年才开始。
青石电影|派派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