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中国香港电影《正义回廊》。
片名The Cloister of Justice / The Sparring Partner (2022)。
《正义回廊》改编自香港2013年轰动一时大角咀肢解父母案。
在真实案件中,一名年轻男子周凯亮因为与父母的经济纠纷引发争吵,随后串通好友谢臻麒杀害了自己的父母,并分尸肢解尸体。
作案后,周凯亮还向哥哥隐瞒真相,谎称父母外出旅游。哥哥好几天联系不上父母后开始网上寻找父母下落,并最终报警。
报警后,周凯亮早已预料了警方盘问,并想好了对策。后来警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自己是周凯亮的游戏好友,听过周凯亮炫耀杀害父母,就这样警方逮捕了周凯亮。
被捕后,周凯亮将罪名推给谢臻麒。经过检方对二人智力测试,周凯亮智商高于常人、谢臻麒智商低于常人,因此推断谢臻麒不足以完成这起案件,周凯亮才是主谋。
周凯亮长期处于阴暗心理下,他身材矮小,经常被人讥笑,外出留学也被外国人霸凌,从没谈过恋爱,炒股也一败涂地,为了还债需要抵押房产。他把所有这些过错归咎于父母,决定杀掉父母,这样能分得遗产。
这些元素在影片中均得到体现。
周凯亮、谢臻麒在影片中对应的是张显宗、唐文奇。
张显宗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崇拜希特勒,在生理上还有早泄等问题,他的作案动机明显,证据确凿。他嫉妒哥哥,想除掉父母获得遗产。
唐文奇肥胖、低智,呈现一种病态的外观。导演在刻画这个角色时采用了不同策略,总是若有若无地提醒观众,这个看起来智商情商都不行的人可能有猫腻。这也是影片和真实案件最大的不同点和看点。
律政悬疑电影《正义回廊》的评级是三级片,毕竟案件本身就是三级片的理想题材。
影片中有大量露骨镜头,用来比喻相关的欲望,这也是港片曾经辉煌过的证据。影片上映后,票房稳步节节攀升,这对于一部三级片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了。
本片刻意打碎叙事过程,不断采用亦虚亦实的场景转换,通过阴暗致郁的叙述方式来打破商业电影套路。
影片并没有满足于拍摄一部猎奇案件,而是融入了各种元素,呈现了其独特思想性。《正义回廊》前半段像是《踏血寻梅》,随后陪审团的争辩则像是《十二怒汉》。
张显宗这个角色看似充满看点,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不会有太多变数,影片刻画的关键角色反倒是并不起眼的唐文奇。唐文奇的设定像是《黑鸟》里的拉里·霍尔(Larry Hall),看似智力不足人畜无害,但在镜头反复聚焦下,表现出让人不安的诡异。
扮演唐文奇的麦沛东在这里奉献了精彩表现,可以对标《黑鸟》里的保罗·沃尔特·豪泽(Paul Walter Hauser)。
真实案件怎么判的已经无法改变,电影中的安排就不会这么简单了。导演何爵天显然对这起案件判决有着自己的想法。
任何作品都会带有创作者的价值观,即便是号称客观的纪录片也有制作者的价值取向,这部商业三级片更是如此了。何爵天反复聚焦唐文奇,潜台词自然十分明显,他觉得唐文奇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也不应该这么轻判。事实清楚的案件硬是这样变成了一场《罗生门》。
导演将这种观点通过质疑陪审团制度传递给观众。
这里的司法制度坚持疑罪从无,在这起案件中,的确做到“不错怪一个好人”,但没能做到“不放过一个坏人”。陪审团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并非专业人士,只能凭着个人价值观去判断案件,这就造成了情感占据主导,理性思考需要做出让位。
影片的观点也很直白,专业的事情应当留给专业的人去做,而不是留给可以被操控感情和思想的外行人。唐文奇和他姐姐,通过庭审上的精彩表演,成功博得了陪审团同情,让大家觉得一个参与分尸烹尸的人是“无罪”。
《正义回廊》中也大量采用陪审团视角,观众不妨将自己带入其中,看看自己会做出怎样的判定。
同样是基于真实案件的律政题材,《正义回廊》后劲要比《毒舌律师》大不少。
《毒舌律师》改变了案件结果,爽一把完事,把现实生活中没有能侦破定罪的案件在虚拟世界里画上了一个不错的句号,让观众们在大荧幕上看到了公平正义。
《正义回廊》则是不改变既定事实的基础上,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件进一步夸大演绎,对这个并不合理的制度发出质疑。陪审员甚至可以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觉得应该给张显宗一张无罪票,这是何等可笑。
我猜测近期的香港名媛碎尸在未来也会被改编搬上大荧幕,就不知道到时候创作者会采取何种角度了。
这两部电影合在一起就很有趣了。
《毒舌律师》表明有钱人可以随意玩弄法律,敢抗争的律师只在电影里,《正义回廊》表明陪审团制度形同虚设,装聪明不可能、装傻很容易,只要演技到位,陪审员的无罪判定十分廉价。
制度和人都已经被证明不堪重用,普通人只能在电影里寻求公正,这还能好么。
犀利剖析真实性,
反思陪审团制度。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