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晁安寿相熟的有个名叫廖三泰的瓦匠,两人志气相投,廖三泰有个儿子名叫廖馗,和晁玉娘正好是同岁,而且小伙子长得十分精神,于是晁安寿和廖三泰就为儿女定下了亲事。两家门当户对,而且知根知底,不失为一桩好姻缘。当时两个孩子还小,两家约定等过几年两个孩子再大些,到时挑个良辰吉日再完婚。
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是正常的,廖三泰心想,可能孩子再大些自然会明白一些道理。廖馗便每日和街上的几个毛孩子一起胡混,廖三泰整日忙着干活,也没有过问。有一天,廖三泰正在县里一个财主家干活,一个邻居突然跑过来说道:“廖师傅,不好了,你家儿子廖馗打死人了。”
廖馗一看情形不对,吓得拔腿便跑。好在廖三泰平日和郑屠交情不浅,廖三泰积极表示赔偿,帮助料理郑顺的后事,一面表示只要找到廖馗,定然将他交到郑屠手中,任他处置。谁知就在这时,那郑顺突然又活了过来,原来郑顺当时倒地,只不过暂时昏死过去闭了气,后来缓了好大一会,竟自己又醒了过来。
郑顺毕竟是个孩子,醒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说自己知道错了,不该在骰子里做手脚出老千。众人见只是虚惊一场,便各自散去,郑屠也没有再追究。但是自那以后,廖馗却踪迹皆无,廖三泰四处打听也不见他的下落。转眼几年时间过去,晁安寿有些坐不住了,毕竟女儿一天天长大,身大袖长多有不便。
此后不久的一天,晁玉娘上街买菜,她正低头琢磨心事,无意之间与一个人撞了个满怀。晁玉娘抬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此人正是尉氏县有名的恶少,名叫薛天彪。薛天彪本想发作,但是一看是这样漂亮的一个美人,当时两个眼睛都看直了,嘴里不住地流哈喇子。晁玉娘吓得施了个礼,然后急匆匆朝家里跑去。
等廖三泰和晁安寿醒来之后,发现他俩被绑在柱子上,薛天彪扬言自家遭窃,定是他们二人所为,将他们打了个皮开肉绽。最后薛天彪放出口风说道:“听闻晁玉娘那女子长得不错,倘若能将她送到我府上,咱们还能成门亲戚,这事就这样算了,要不然的话,我非将你们打个半死,然后再去送官。”
晁玉娘听闻父亲和廖大伯因她被打,心一横说道:“我愿意嫁给薛天彪,不过我要一千两的彩礼。”其实晁玉娘当时心里已经打定主意,等要到彩礼之后,让父亲和廖大伯两家远走高飞,自己嫁到薛天彪家再一死了之。薛天彪一心想要抱得美人归,也不在乎那点钱,拿出一千两银子送了聘礼,将晁安寿和廖三泰放了,准备当日就完婚。
再后来廖馗从黑砖窑逃了出来,见当地正好官府招兵,而且有俸禄,于是廖馗就入了伍。在部队中廖馗不但头脑灵活,而且身体结实,能打好斗,深受将军赏识,不久便提拔为千总。后来有从尉氏过去的同乡,廖馗这才得知当年郑顺没有死,他想起自己一别几年杳无音信,父母还有晁玉娘定然着急,于是便向将军告假,特地回来完婚。
廖馗大骂一声说道:“薛天彪这小子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说罢,廖馗策马扬鞭朝薛家赶去,廖三泰和晁安寿怕出事,也急忙跟了过去。当时薛天彪正准备拜天地,廖馗手持钢刀闯了进来,晁玉娘一看廖馗回来了,当时是又惊又喜。薛天彪一看有人抢亲,连忙命奴仆与廖馗厮打。最后有人报了官,双方都被带到县衙。
薛天彪见晁玉娘又醒了过来,嚷嚷着说道:“县令大人,死的晁玉娘我不要,活的我得要。”县令拿着具结画押的文书在书案上一拍,喝道:“薛天彪,方才你已经签字画押,这晁玉娘跟你不再有半点关系,如今你出尔反尔,咆哮公堂目无法纪,不给你点苦头尝尝,你是不知道法理何在,来人,拉出去重打四十棍。”
这个故事给我们几点启示:
第二:出门在外,防人之心不可无,廖馗轻信商人,最后被卖到砖窑做了两年苦力。廖三泰和晁安寿在薛家做工,被灌得酩酊大醉,最后被栽赃陷害,险些葬送性命。
第三:善恶皆有报,天道好轮回,薛天彪千算万算,最后把自己小命算丢。廖馗和晁三娘虽然经历坎坷,但是彼此都有坚守和信仰,最后得以团圆,也算是善有善报。
【郑重声明】
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纯属文学创作,故事情节人物均为虚构,旨在丰富读者业余生活,请勿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
长按点赞,好运连连,我的读者里卧虎藏龙,评论比故事精彩,作者会认真回复读者的每一条评论,欢迎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