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心 筑牢防线

2024-09-20     甬派

昨天下午3时,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教育集团门口,学生在家长陪伴下安全离开。(徐能摄)

宁网编前语

台风接连来袭,我市各级各部门高度警戒、筑牢防线,全市人民风雨同心、严阵以待,体现了宁波防御的速度、保障的力度、治理的精度和城市的温度。记者兵分多路驻扎在风雨一线,发回多组报道。

昨天上午,市水务环境集团海曙分公司工作人员在海曙柳汀立交桥下调试强排设备。(戎美容林涵摄)

白衣天使送来“健康伞”

“台风天,外出不便,家里90岁母亲卧病在床,急需更换导尿管,不知如何是好……”昨天上午,奉化区大堰镇柏坑村村民王秀表遇到一件烦心事,他试着拨打大堰镇卫生院全科门诊主任罗益锋的电话,希望罗医生出手相助。

王秀表原以为台风天罗医生从单位过来不方便,没想到通话结束10多分钟后,对方便赶过来为王妈妈更换导尿管。

据了解,大堰镇是奉化区唯一的全山区镇,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在该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了近70%。

“王妈妈是我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服务对象,台风天和她一样‘看病难’的村民有不少。为此,我们将医疗服务关口前移,上门服务,为他们撑起健康‘保护伞’。”罗益锋说,上周六以来,大堰镇卫生院有20多名医护人员活跃在山区医疗服务一线。

家住大堰镇四岙村的王祥岳今年75岁,是一名长期胆汁淤积、黄疸伴乏力的患者。由于病情严重,他需要定期输注营养液,维持身体机能。“四岙村距离镇卫生院约3公里。平时,大家坐车去那里看病需要10多分钟。”王祥岳的女儿王月玲告诉记者,昨天上午,她担心台风天影响父亲看病,便打电话向结对的家庭医生罗益锋求助,“罗医生来到我家后,为爸爸进行了输液治疗、身体检查,前前后后忙了近两个小时。”

据悉,面对接连来袭的台风,大堰镇卫生院组建了一支应急救护队进村服务,为当地居民送去“健康伞”的同时,还为暂住在避灾安置点的群众准备了充足的救援医疗物资。(记者陈章升奉化区委报道组景士杰通讯员竺雪维)

工作人员检查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网。(王雨晨摄)

台风天的一碗红烧鱼

昨天上午10时40分,四明山区雾气缭绕,海曙章水镇李家坑村下起了大雨。

85岁村民李金娣拄着拐杖,站在自家老宅的屋檐下,时而抬头望望天空的台风云,时而看看院门外,翘首以盼……

“阿婆,您的饭菜到了……”院外传来熟悉的声音。李阿婆一听就笑了——这是村委会副主任李夏明来送餐了。

李阿婆的子女在异地工作,老伴已过世多年。她的腰椎有四节突出,导致双腿行动不便。“以前,我用电磁炉自己烧菜,早上烧好,吃一整天。”李阿婆指指自己的眼睛,“这两年左眼基本看不见,右眼视力也很模糊。”

因为烧菜不安全,所以李阿婆有阵子吃起了咸笋和榨菜。好在从今年9月4日开始,李家坑村成为章水镇高山送餐的试点村,她和村里其他70周岁以上的老人一样,吃饭这件事有了着落。

“阿婆,快坐下,趁热吃。”李夏明搀扶着李阿婆进屋,拿出袋子里的保温餐盒,放在桌上后一层层打开,饭菜香味顿时在屋内弥漫开来。

“今天菜很丰富,有红烧鱼、花菜炒豆腐干、清炒蒲瓜。”听着李夏明报菜名,李阿婆连连点头称好。

“鱼很新鲜,蒲瓜又软又香……送来的菜比我自己烧的好吃多啦!”李阿婆吃得停不下筷子,“中饭、晚饭都有人送来,每餐一荤两素,我每天只需付6元钱,划算又方便,尤其遇到台风天,我不用再担心吃不上饭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热心的村干部一直想着我们……”

李夏明告诉记者,村里共有41位老人享受了高山送餐服务,“配送人员将菜送到村里三个点位,年纪稍轻、行动方便的老人自行来点位取餐,对于行动不便的困难老人,由专人送餐上门”。

“阿婆,今天有台风,您待在家里,不要在院子里走动了。”

听到李夏明的贴心叮嘱,李阿婆连连道谢:“你们也辛苦了,要注意安全。”

台风天的一碗红烧鱼,香满味蕾,情暖人心……(记者沈孙晖沈天舟通讯员周正宵)

带上“智慧助手”给大坝“做体检”

昨天上午8时50分,慈溪龙山镇天气阴沉,偶尔有雨滴掉落。窖湖水库附近,巡查员方永军穿上厚重的雨衣、雨鞋,开始了巡查工作。他负责对大坝主体及周边水环境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后及时上报。

出发前,方永军唤醒了他的“智慧助手”。他打开手机里的慈溪小型水利工程标准化运行管理平台,进入工作界面,点击“工程巡查”,屏幕上便显示出他的巡查点位。

本次巡查单程路线1520米,需要对坝顶、坝坡等大坝各个部分进行观察,泄洪闸和水库管理房也在巡查范围内。

“每次巡查前看一眼手机里的工作界面,都能让我打起精神。它仿佛在提醒我,要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次巡查。”方永军说。

闸室内,闸墩、导水墙和启闭设施完好;水库水面平静,未见异常;未发现大坝坡面有凹陷、隆起和裂缝;未发现防浪墙存在墙体开裂和表层脱落等问题;未发现坝脚处有积水、渗水等情况;经检查,水库管理房的门窗完好。

巡查中,坝顶表面的裂缝受到了方永军的重点关注。坝顶的沥青路面受热胀冷缩影响,偶尔会出现裂缝,这并不影响大坝的正常运行。“但是,这些裂缝中可能隐藏着‘危险分子’,比如,由于坝体内部坍塌,坝顶出现裂缝,这就麻烦了。”

如何识别“危险分子”?方永军总结了一套法子。用脚踩一踩,感受路面是否疏松;用手摸一摸,观察裂缝处是否有水汽;用树枝插一插,探测裂缝深度。一旦发现问题,上报到“智慧助手”,后台的工作人员会及时组织团队对坝体进行检修。

一番检查后,方永军整个人几乎趴在了路面上,额头上挂满汗水。他拿着毛巾擦了擦,笑着对记者说:“一切正常!”

方永军用“智慧助手”记录了每个点位的巡查情况。点击“结束巡查”后,手机界面出现了大坝全景图,上面标注了一条蓝色的线路,正是他当天的巡查路线。各点位显示的绿色图标,表示设施设备正常。

方永军已经在这一行干了18年。平时,他一周需要巡查三四次,汛期则每日一检。遇到台风天,巡查频次增加。巡查工作看似枯燥,但每次出行前,看着大坝脚下屋宇连片、远处的达蓬山郁郁青青,方永军内心总会升起一股热情。“我很热爱我的事业。我想把水库、大坝保护好,让住在附近的人都能用上安全水、放心水、健康水。”(见习记者水蓝薇通讯员赵婷)

昨日上午,北仑区小港街道渡头董工业社区工作人员将自主研发的窨井盖安全笼装在窨井上。(孙肖许天长摄)

菜农全力抢收蔬菜

“我们正紧急采摘蔬菜,今早已经收获了大约1万公斤。”昨日一早,位于鄞州区姜山镇后鄮村的宁波尚蔬园菜篮子基地,农场主柯汉强正和农户们采收蔬菜。

柯汉强告诉记者,台风“贝碧嘉”前脚刚走,“普拉桑”紧随其后到来,过去一周里,他每天吃住在基地,做足准备,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

准备水泵,疏通排水沟渠,加固蔬菜大棚……连日来,柯汉强忙得像个陀螺。“我们必须赶在台风登陆前完成成熟蔬菜的采摘,既降低损失,也保障‘菜篮子’平稳……”柯汉强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

除了加固大棚和采摘,后续环节农场员工也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在称重室,女工们各司其职,有的给蔬菜分级称重,有的打包贴标签,还有的装箱装车。据不完全统计,9月18日以来,尚蔬园已抢收蔬菜超400亩,总重约10万吨。(记者王博)

20个涉水工程全部停工

宁波沿海于昨日0时起进入Ⅱ级防台应急响应、20个涉水工程全部停工。昨天上午,记者前往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实地了解沿海港口防台工作情况。

“我们通过梅山处预警预控信息群和电话提醒,对辖区内155艘避台船舶实施了全覆盖点验工作。”宁波梅山海事处工作人员介绍,宁波近岸海域已经出现2.5米以上的大浪、近海海域出现4米以上的巨浪,浪高呈上涨趋势。

梅山港区共有5个在建涉水工程,参与施工船舶108艘。近期,海事部门工作人员协同项目部对施工船舶分批次开展点验。

北坝水域,29艘商船和26艘渔船正在有序避风。据悉,海事部门联合海洋渔业管理部门开展安全提醒,谨防走锚、商渔船碰撞等险情发生。

记者还了解到,宁波宁海海事处通过“一船一策”的服务保障模式,促成电煤运输船“大唐7号”实现“直进直靠”,为该船节省运输时间共8小时,完成台风“窗口期”电煤抢卸4.8万吨。

在宁波舟山港大榭港区,“红宝石”轮完成了25万吨原油抢卸,在宁波大榭海事处执法人员的护航保障下,已有序驶离宁波大榭实华原油码头,前往安全水域避风。

截至记者发稿,宁波海事局辖区内所有码头均已停止作业、完成人员撤离工作,除拖轮、警戒船等应急力量外,其他船舶均已撤离至安全水域避风。

此次台风恰逢天文大潮汛,风、暴、潮相互叠加,转风转流期间船舶走锚风险陡增。海事部门已强化值班与应急准备,调集包括港作拖轮、社会应急力量在内的90余艘船舶在港口布防,全力应对台风挑战,确保安全。(见习记者林昱辰 通讯员祁凯 宋祖明)

平台加足马力配送外卖

台风天,很多市民依赖外卖解决一日三餐。宁波主要外卖平台、生鲜平台着手采取各项极端天气应对措施,保障“菜篮子”和外卖供应。(孙佳丽/文叮咚买菜供图)

“菜篮子”防台保供持续在线

面对持续台风天气考验,我市“菜篮子”如何应对?昨日,记者来到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了解情况。

“上一个台风刚走,新台风又要来了。不过市民不用担心,兰州货已经上市,我们积极调运,早就做好应对台风持续影响的准备。看,这是刚到的一车娃娃菜。”中心下属的宁波蔬菜批发市场经营户许晓芬说。

据宁波蔬菜批发市场工作人员竺文杰介绍,为满足台风期间市民对各类蔬菜的需求,市场在一周前就启动了蔬菜保供应急方案。

目前,当季蔬菜如青菜、黄瓜、茄子,批发价格分别在每公斤4元、5元、5元左右,总体平稳。蔬菜批发市场日均销售量稳定在2800吨,动态储备量4000吨,可充分满足台风期间宁波蔬菜供应需求。

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搬运蔬菜。(受访单位供图)

在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另一侧,市场肉类经营户于兹斌正在盘点库存:“最近台风多,每天货一到,很快就被分销出去。因此,我们每天会多准备半车到一车的量。”

宁波农副肉禽蛋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俞梦妍介绍,近期,白条肉日均销售量约1220头,禽类约6万羽,蛋类约115吨。冷鲜白条肉批发价格较上周下降3.4%,每公斤25.3元,冷鲜鸡每公斤13元,红皮鸡蛋每公斤11.2元。

此外,中心下属的宁波果品批发市场也已启动应急预案,时刻关注各类水果供应情况,加大市场调运力度,确保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库存。(记者孙佳丽通讯员郑蓉杨浩)

宁波志愿者奔赴一线

志愿者在避灾安置点忙碌。(通讯员供图)

来自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消息,面对接踵而至的台风,全市组织近100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团队,投身防汛防台一线,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众志成城助力维持城市运行、守护群众安全。截至记者发稿,参与的志愿者有6万余人次,直接服务群众2.5万余人次。

交通引导、防台防汛宣传、物资发放、转移危房人员、查看地质灾害点、巡查河道、避灾点秩序维护……各志愿服务团队和广大志愿者、社会力量迅速行动。在社区,党员志愿者带头,联合网格员、社工,吸纳新就业群体、社区居民等力量,开展走访高龄独居老人、清理阳台花盆、为行动不便的群众送餐送药等志愿服务,守护社区居民安全。

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30余支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24小时待命。慈溪市红十字群狼公益救援队昨天在慈溪体育中心基地进行备勤,预置抢险救援人员,并将水域救援设备20余件套和3辆应急救援车辆部署到位。鄞州蓝天应急救援队、蓝海专职应急救援队、奉化红海应急救援队等纷纷将应急备勤、装备、车辆等调整为备战状态。(通讯员梅灵记者王佳)

宁海县一市镇中心学校的跳绳馆成为防汛防台临时安置点,昨日上午11时,村民在安置点用餐。(王婧霞孙吉晶摄)

前江这支老兵志愿队冲在防汛一线

昨天,台风“普拉桑”带来降雨,江北区前江街道老兵志愿队闻“汛”而动、迅速集结,深入河道沿线、低洼地带、重点路段开展巡查。

裘市村地势较低,出现了道路积水现象,老兵志愿队成员立即开展清障工作,疏通道路。

这支队伍成立已4年,由街道人武部联合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召集乐于奉献的退伍老兵组成,现有队员16人。在往年的抗台工作中,排查隐患、加固河岸、疏散群众、引导交通等处均能见到老兵志愿者的身影。树倒了,他们去处理;积水了,他们去疏通;街道需要救援物资,他们来运送。

队员裘承扬是个“00后”,今年9月初刚退役,听到台风来临的消息,第一时间请缨,参与防台工作;队员张月锋是朱界村的村民,对村庄和周边环境非常熟悉,在他的带领下,村民转移安置工作迅速、准确、高效进行。

在老兵志愿队和街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当天,有200余名群众被转移到安置点。“退役不褪色,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志愿者,我会继续发扬优良作风,保护家园,为防台防汛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裘承扬说。(记者王岚通讯员马佳威 陈威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c24535206642d87b5a3089ab34d8c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