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到现在这大半个月时间里,相信很多小伙伴跟我一样,把平时该买的东西都攒在这个时间买了。各个手机品牌在今年也给出了一定的力度,我们也推荐了一些手机产品。不过似乎无论性价比多高、或者多便宜的手机,总会有小伙伴觉得产品还不够好。而面对顶级旗舰呢,又在抱怨为什么卖的这么贵。
那究竟什么样的手机适合我们?这个问题很大,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但如果把手机按照价位分段,了解一下不同价位区间手机的特性,似乎就没那么难回答了。今天就简单按照价格区间来介绍一下不同价格区间手机的特性,不涉及具体品牌和产品,配图纯粹是为了好看。
1,1500元到2000元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足够了”
先说一下,这里的价格区间是指新上市的机型,如果一些老机型因为退市而出现“跳楼价”,那就不包括在内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000元以下的机型能得到安兔兔70万分左右的性能,1080p屏幕,日常使用包括追剧、看视频、购物、导航,以及平时拍照等等都足够用了。
这个价位的手机普遍是以保证够用为主,能做到各方面能力均衡,但没法面面俱到。手机品牌可能会让产品稍微“偏科”,比如拍照强一些、外观强一些,那跑分就会低一点。所以偶尔也会出现贵一点的机型跑分反而低的情况,消费者也最好要结合需求来选购,才能买到最适合的手机。
2,2000元到3000元:“性能太可以了,但用户觉得还不够”
如果你对性能有一定需求,比如喜欢玩游戏,需要跑分高配置高的机型,那这个价格区间已经足够用了,甚至有点过于够用了。比如这价位已经有骁龙8+、天玑9000这档的机型,跑原神都能很流畅,屏幕、影音、续航等也都会相当不错。
但是,这个价格区间的机型普遍没啥卖点,就是堆配置、堆性能、堆跑分。有的人可能会嫌弃手机卡顿等等,但这种问题不常出现,甚至未必有多明显的感知。更何况卡顿是很宏观的问题,即便是在高端机型上也没法完全避免。你纠结卡顿问题,只能说是因为你太在意了,心理因素在作怪。
3,3000元到4000元:“够用过头了,拍照还差点”
这个档位的产品已经开始不那么比拼性能了,因为硬件配置已经是基本盘,骁龙8+起步、配个骁龙8 Gen2也不嫌多,各家也都会努力告诉你他们把手机做到了多流畅,手机的颜值也在线。在这个价格范围内你不需要问性能怎么样,需要关心的是手机拍照怎么样。因为手机的影像系统可能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不会差,但说好又不是太好。
4,4000元到5000元:“安卓之光,拍照最强”
在这一档买产品的话,其实可以尽情挑剔了,因为你很难挑出什么毛病。不管是性能也好、续航也好,外观也好、拍照也好。这价位手机各方面都是顶级配置,配件都是供应链上最强的型号,手机品牌也愿意大量花时间精力去优化的。如果这个价位还满足不了你,那就没有什么能满足你的了。
当然,这时候如果上网看评测,会看见很多评测都在讨论谁更强、谁不太行之类,但这些都是顶尖产品之间互相对比的结果,不代表你能得到的使用体验就这样。退一步说,一个手机品牌会把骁龙8 Gen3旗舰做得卡顿、有各种小BUG吗?几乎不可能。
5:6000元+:“冲高端,但绝大多数都冲不上来”
为什么有人会愿意买非常贵的手机,而且它的配置看起来好像也不怎么强?这是因为配置可以不强,但技术必须强。供应链能把一项技术给你,就也能给别人。冲高端成功了的品牌,它们产品很多创新卖点不是供应链的,而是自己的,甚至会反哺供应链或者其他品牌,成为被模仿的对象,所以才有大量消费者对它格外信任。到这级别了还谈跑分,格局小了。
手机价格每提高1000元,用户可能就要减少60%。而现在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一款2000元的手机就已经足够舒服使用一年甚至三年。网上经常能遇到动不动就说性能不够用、拍照不够用、卡顿之类的人,其中大多数其实并不会认真了解产品,他们对于手机的态度,就像买车必先考虑B、B、A一样,这不是使用上的满足,而是在实现心里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