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认知 | 眼睛的运动与阅读

2023-09-15   广东省中医院

原标题:语言认知 | 眼睛的运动与阅读

开栏语

语言认知康复专栏将定期为您推出有关语言、智能障碍及认知行为问题的康复诊疗相关科普知识,欢迎持续关注!

我们的眼睛是圆球形状,控制眼球运动的12条眼外肌。它们可以在大脑的控制下,让双眼协同地精确的运动:两只眼睛水平左右运动、垂直上下运动,以及看远时同时外传看近处时同时内转。身体的运动需要不同肌肉协同配合,眼睛的运动也是一样的。12条眼外肌保持同步控制眼球运动,当我们看向某一个方向时,会有一些眼外肌紧张而一些眼外肌得到放松。一旦我们睁开了双眼,眼外肌就处在运动状态。当双眼变换注视位置的时候,视线快速的移动,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扫视。看向近处的物品时,两只眼睛同时内转进行反向运动,这个过程我们称为集合。

我们在阅读或者书写的过程中,根本不会注意到眼睛的运动,我们只是看文本,阅读内容,但是阅读中双眼需要保持平滑的水平运动,换行需要快速的对角线移动。比如我们在看一本书时,由于我们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到右再从上到下,因此眼球在此期间运动轨迹为双眼从左到右水平移动看完一行,当这一行结束后,双眼的视线沿着对角线移动到下一行继续从左到右运动而进行阅读。

眼球运动能力不应该被认为时理所应当的,如果阅读一会儿很快就觉得很疲惫,很有可能是眼球运动出现了问题。阅读对双眼肌肉的协同运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阅读时双眼必须协调双眼,让视线沿着文字移动,我们阅读时,实际上眼睛在进行着非常快速的“跳跃”,我们称为阅读扫视,人类天生并不具有该能力,这个是需要后天学习的。一旦我们掌握了这种能力,即使眼睛进行很久时间的阅读扫视,也不会觉得疲劳。

然而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如果存在视觉功能缺陷但是没有被发现,就很难控制眼部肌肉进行阅读扫视。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并没有把视线停留在分割点上边,因此而孩子在阅读的时候经常觉得困惑。因此眼睛很快会感觉到疲劳,阅读也变成一件困难的事情。当阅读到下一行的时候,他们可能跳过一些重要的词甚至直接跳跃一整行。如果是这样阅读的话往往容易遗漏很多信息,文字无法完整组合在一起因此变得没有意义,阅读也变得很艰难。因此眼球运动能力对阅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认知 |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育特征(二)

语言认知 |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育特征(一)

语言认知 | 眼动技术带我们了解孤独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语言认知康复中心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语言认知康复中心即原言语吞咽诊疗中心,成立于2014年11月,是康复医学科言语病理学亚专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颁布的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之一。

目前科室分别在大德路总院、大学城医院和芳村医院分别有专门的诊疗区域,其中大德路总院占地约450平方米,设有脑功能实验室、语音采集室和语音实验室、吞咽治疗室、传统/音乐治疗室、脑功能训练室、多感官训练室、儿童训练室等多个独立功能诊疗区域。

【科室主要业务范畴】

1、脑功能康复:

中心引进了ERP脑电系统、经颅磁刺激技术、多参数脑电生物反馈、德国Rehancom电脑认知评测系统等国际先进设备,开展了大脑功能的测评,不仅能针对脑损伤后语言/认知/吞咽等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和治疗,同时能对无明显大脑结构损伤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心在规范化评估基础上,结合认知心理前沿科学提出新的诊疗思路,从大脑功能网络和语言认知加工模型角度介入,结合非侵袭性脑刺激技术治疗脑功能障碍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心引进了ERP脑电系统、经颅磁刺激技术、多参数脑电生物反馈、德国Rehancom电脑认知评测系统等国际先进设备,开展了大脑功能的测评,不仅能针对脑损伤后语言/认知/吞咽等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和治疗,同时能对无明显大脑结构损伤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心在规范化评估基础上,结合认知心理前沿科学提出新的诊疗思路,从大脑功能网络和语言认知加工模型角度介入,结合非侵袭性脑刺激技术治疗脑功能障碍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儿童语言/认知障碍:

中心开展了多种原因导致的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学习障碍等功能障碍的评估,从语言发育、加工效率、工作记忆、语音样本分析等多个方面抽丝拨茧明确患儿语言言语障碍的原因,并引进不同种类的计算机语言、听辩、语音、认知等矫治系统,开展了包括多参数脑电生物反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声音疗育和计算机语言/言语/认知辅助训练系统等在内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吞咽障碍:

中心是国内最早将电视录像造影、食管测压、表面肌电图应用于吞咽障碍评估的医院之一,为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和科学研究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心将非侵袭性脑刺激技术、吞咽生物反馈技术等运用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从大脑功能网络角度探讨吞咽障碍康复的机制,在临床疗效和研究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嗓音障碍:

嗓音障碍又称发声障碍,多由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麻痹、神经系统疾病等导致,以声音嘶哑、发声费力、音调、响度异常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同时与职业也有很大关系,多见于销售人员、老师、医生、歌唱人员等。中心开展了针对该类患者的计算机嗓音评估、电声门图、动态喉镜等检查,治疗方面开展了计算机嗓音矫治、共鸣训练、呼吸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多种方法改善患者的发声情况,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5、中医传统特色治疗:

中心有专门的传统(音乐)治疗室,针对成人/儿童语言认知障碍、吞咽障碍、嗓音障碍等功能障碍开展了中药、针灸(包括头针、体针、腹针、手针等)、艾灸、刺血拔罐、刮痧、耳穴、穴位注射、五行音乐治疗等中医特色治疗。运用“虎符铜砭”刮痧法治疗鼻咽癌后吞咽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头针和中药治疗儿童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同时能改善患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和饮食等功能障碍。

团队成员出诊时间

本期作者:

林淑梅

治疗师,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

擅长:脑卒中、脑外伤、头颈部肿瘤手术/放疗后、运动神经元疾病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吞咽、构音、嗓音障碍,脑血管意外导致失语症、认知障碍等疾病的康复评估及治疗。儿童运动、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等疾病的评估及治疗。

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认证会员,获得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初级治疗师资格证、儿童言语治疗师系统培训资格证书。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语言认知康复中心

执行编辑:竹心有天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