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入伏,牢记:1要避,2不睡,3要吃,4不做,平安度过40天

2024-07-11   简食记

三伏天的命名,源自于古代中国对季节和气候变化的精细划分。据《周礼》记载,早在周代,古人就根据太阳运行的轨迹和地面上的物候变化,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其中,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标志着头伏的开始,随后是中伏和末伏,总计三十或四十天,这段时间内,阳光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大,因此成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伏天不仅是一个气象学上的概念,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古代文人墨客常借三伏天的炎热来抒发情感,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六月三日夜闻蝉》:“六月三日夜,明月照高楼。蝉鸣高柳上,风动绿窗幽。”通过描写夏夜的静谧与蝉鸣,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感悟。

三伏天的习俗与健康观念,体现了古人对生活智慧的积累。例如,“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句民谚反映了人们在不同阶段对饮食的偏好,以适应炎热的天气。而在中医养生学中,三伏天被视为调养身体、排湿排毒的好时机,提倡“冬病夏治”,利用这一时期进行艾灸、拔罐等疗法,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7月15日入伏,牢记:1要避,2不睡,3要吃,4不做,平安度过40天!

“1要避”

避伏!在三伏天这个全年气温最高的时期,遵循“要避伏”的原则,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要尽可能避免在日照最强的中午至下午时段外出,减少直接曝晒,以防中暑和皮肤晒伤。如果必须外出,务必做好防晒,穿戴轻薄透气的衣物,佩戴帽子和太阳镜,涂抹高SPF值的防晒霜。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时使用空调或风扇调节室内温度,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要避伏”还包括适时补充水分,选择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脱水;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给予身体充分的休息;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等,既能保持健康,又可规避高温带来的风险。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在三伏天有效“避伏”,保护身体健康,安然度过炎夏。

“2不睡”

不湿头发睡觉。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容易出汗,特别是洗完澡后,头发湿漉漉的,如果直接躺下睡觉,湿气会随着体温下降而凝结,可能会让头皮感到不适,甚至影响睡眠质量。湿发睡觉还可能引起头部肌肉紧张,第二天醒来时感到颈部僵硬或头痛。因此,睡前应确保头发干燥,可以使用干发巾轻轻吸干水分,或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这样能让人睡得更加安稳,醒来时精神饱满。

不生气睡觉。情绪管理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尤其是在炎热的三伏天,情绪波动可能会因为高温而被放大。带着愤怒或不满入睡,不仅会影响睡眠的质量,还可能让负面情绪在夜间持续发酵,导致第二天醒来心情不佳,影响一整天的状态。因此,睡前应尽量保持心情平和,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或轻松的阅读来放松心情,将白天的烦恼暂时放下,以平和的心态进入梦乡,从而获得更加优质的睡眠,迎接充满活力的新一天。

“3要吃”

吃饺子。饺子是中国北方的传统美食,尤其在三伏天,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寓意着夏季的开始。饺子的馅料多样,既可以是鲜美的肉类,如猪肉、牛肉,也可以是蔬菜、海鲜或是混合搭配。在三伏天吃饺子,不仅能够补充因高温出汗而流失的能量和营养,其丰富的馅料还能够满足人们对不同口味的需求,带来清凉与满足感。饺子皮薄馅大,一口咬下去,汤汁与馅料交融,既解馋又提神,是夏日里的一份温馨慰藉。

吃伏果。三伏天正值水果丰收的季节,市场上可见各式各样的时令水果,如西瓜、桃子、李子、葡萄等。这些水果水分充足,口感清甜,能够迅速为身体补充流失的水分,同时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帮助人们在炎热的天气中保持清凉和活力。例如,西瓜被誉为“天然饮料”,其高水分和天然糖分能够迅速解渴,而桃子和李子的酸甜口感则能刺激食欲,增进消化。享用这些伏果,不仅能够满足味蕾,还能促进身体健康,是夏日里的自然馈赠。

吃鸡。在中国的某些地区,有三伏天吃鸡的习俗,特别是吃白斩鸡、清蒸鸡等清淡口味的鸡肴。鸡肉蛋白质含量高,易于消化吸收,且烹饪方式多样,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在三伏天吃鸡,不仅能够为身体补充蛋白质,增强体力,还能通过清淡的烹饪手法,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腻,保持饮食的平衡与健康。鸡肉搭配时令蔬菜一起烹饪,既能享受美味,又能兼顾营养,是夏日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4不做”

不长时间吹空调。在炎热的三伏天,空调成为了避暑的利器,但长时间置身于空调环境中,尤其是温度设置过低时,容易导致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人体在忽冷忽热的环境中频繁转换,可能会引起肌肉紧张、关节不适,甚至影响睡眠质量。因此,使用空调时,应保持室内温度在适宜范围,一般建议与室外温差不超过7℃,并定期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直吹空调,以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不剧烈运动。三伏天高温多湿,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额外的能量来调节体温,这不仅会加速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还可能使心脏和肺部承受更大的压力。建议选择早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段进行轻度到中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或太极,既能保持身体健康,又可避免高温带来的不适。

不洗冷水澡。在大汗淋漓后直接洗冷水澡,虽然能瞬间带来凉爽感,但这种温度的骤变可能会使皮肤血管突然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起身体不适。正确的做法是等待身体自然冷却,或用温水洗澡,以渐进式的方式帮助身体降温,避免对心脏和血管产生突然的压力。

不大量吃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在夏季可能会加剧体内的燥热感,引起口干舌燥,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特别是在三伏天,过量食用辛辣食物可能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建议适量食用清淡、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粗粮,以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和营养均衡。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