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让人脊背发凉的新闻,引发全网热议。
3岁男孩小宇跟同小区的8岁男童陈某曦,在一起玩耍。
后却意外摔下,被医院诊断“肺挫伤、闭合性胸部外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左肩肩颈与肱骨骨折”等伤情。
一开始,新闻报道的是孩子攀爬17楼窗户时不慎坠下。
但很快,反转来了。
据小宇醒来后的自述、小区监控、警方调查,事情根本没那么简单!
1、据小宇自述,他不是失足坠楼,而是被8岁的陈某曦推下去的!
2、陈某曦对警察撒谎,作伪证。
他跟警察说小宇是从2楼掉下去的,但小区监控却拍到了小宇坠落过程中经过5楼的画面。
3、陈某曦涉嫌故意伤害。
在大厅监控中,他不止一次地对小宇做出摔、打、踩、踹等暴力性动作。
电梯升至23楼后,他强行把小宇抱出电梯,不让小宇进电梯,自己乘电梯下去了。
陈某曦是不是将小宇推下楼的元凶,警方还在调查中。
小宇妈妈发声,孩子生命体征平稳、能交流,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不敢想象,如果事发当时没有下过雨,小宇坠落的绿化带土地比较湿软:
后果会是一起多么惨痛的悲剧。
而更不敢想象的是,整件事中,除了8岁的陈某曦:
还有两位凶手,一直躲在背后。
父母是背后的加害者
据小宇妈妈自述,事发后,陈某曦的父母没有半句道歉和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
面对小宇妈妈的质问,对方只回了一句:
“孩子都8岁了,没必要一直跟着。”
只有在小宇妈妈找到陈某曦学校时,父母才表态,要去医院看看小宇。
而据小宇妈妈到陈某曦学校了解的情况:
陈某曦不止一次有过撒谎和偷窃的行为,学校说他喜欢惹事、经常和同学起冲突,还曾劝家长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可显而易见的是,陈某曦父母并没有放在心上。
可能对他们来说,陈某曦不过就是个孩子。
这次暴打小宇、疑似推小宇坠楼的所作所为,也不过就是“小孩子不懂事”。
可事实上,这是故意伤害!如果真的是他推的,甚至是杀人未遂!
《少年法庭》中有句话说:“少年犯罪并不是单纯的犯错,而是环境使然。”
其中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环境。
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父母。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张白纸。
是父母对底线教育的忽视,才让孩子从天使变成了未成年犯;
是父母的纵容和包庇,才让孩子恶行变本加厉、更加残忍。
比起孩子,父母不是直接凶手,却是罪魁祸首。
《少年法庭》里导致8岁男童被杀害的帮凶,13岁男孩白成友,他的妈妈向来不管教他。
案发后,她觉得儿子会无罪释放,刚开始不以为然。
从未向受害者家长说一句对不起,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直到法院宣判,回到家看到地上的血迹,才意识到:
“这是杀了人,是犯了罪。”
可儿子变成未成年犯背后,是她的缺乏管教,是她的无限纵容。
孩子与恶的距离,取决于父母与教育的距离。
无视孩子教育的每一位父母,都是背后的加害人。
小孩子的恶
更触目惊心
在湖南3岁男童坠楼案中,最让人感到害怕的:
是陈某曦小小年纪,却有如此深沉的心机和暴戾的行为。
为了将小宇从寸步不离的奶奶身边带走,一副乖孩子的姿态演得炉火纯青;
殴打小宇时的残忍和凶狠,让一个成年人看了都触目惊心;
面对警方询问时都敢谎话连篇,让人不敢想象他究竟还有什么是畏惧的。
《误杀》里有句台词:“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是禽兽。”
而陈某曦这样的小恶魔,并不是个例。
还记得那个重庆1岁半男童被10岁女孩李某,在电梯内暴打后从25楼抛下吗?
2013年,吴女士带着自己一岁半的孙子原原,乘电梯下楼玩耍。
电梯下到一楼之后,她刚把童车搬出电梯,10岁李某走进来迅速关闭电梯。
将原原高举后摔下,反复用拳脚殴打。
最后将原原从25楼窗户扔了出去。
事后,李某还若无其事地主动陪吴女士一起下楼找孩子。
小小年纪如此恶魔,太恐怖了!
3岁的小宇、1岁半的原原、还有他们的家人,何其可怜!
就因为陈某曦、李某不满12岁、不用负任何刑事责任,他们伤害了人,却可以无所畏惧。
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真的很揪心。
我们再谨慎也不可能做到,一秒不差地让孩子不远离自己的视线。
万一遇到像陈某曦、李某这样的孩子,我们能拿什么来保护我们的孩子?
年龄不是未成年犯的保护伞
惩处需要监护人们共同承担
对象陈某曦、李某这样的孩子,因为没有法律的约束:
他们做起恶来更无底线,年龄成了他们的保护伞。
还记得大连13岁男孩蔡某杀害10岁女孩后,抛尸小区花丛案吗?
蔡某当时因为未满14岁,所受惩罚只是收容教养3年。
曾看过这么一句话:“没有是非观的孩子,是这个地球最可怕的生物。
他们有好奇心、行动力、破坏力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
因为不受法律约束,他们变本加厉,一次次犯案,而且罪行越来越严重。
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曾发过一组数据:
初次犯罪年龄小于11岁的,有65%的人会重新犯罪;12-15 岁的,再犯率为 54%。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未成年犯罪开始呈现低龄化趋势。
所以,没有什么他还是个孩子,不能葬送他的未来。
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有句话:
“让误入歧途的少年改过自新固然重要,但由谁来医治无辜受害者心中受到的伤害呢?”
不该有任何一种罪,无法受到惩罚。
另外,追责父母监护人的责任,非常必要。
正如《少年法庭》里所说:“处分对象虽然是少年们,但处分的重担,需要监护人们共同承担。”
如果父母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孩子永远不会改过自新。
最后,希望我们每位父母,都能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都能做好麦田里那个守望者,把向悬崖边狂奔的孩子,牢牢拦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