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减不下来肥,就说自己是“易胖体质”,但在减妞看来,大多数人,根本不是什么易胖体质,而是吃了就忘的“健忘体质”。
开玩笑啦!那么怎样才算真正的易胖?你真的了解"易胖体质"吗?
1、什么是才算是真胖
或许大家习惯于用BMI(身体质量指数)去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肥胖,即:体重÷身高的平方。
然而,BMI体系,或许从一开始,就被错误地使用了。BMI指数并不能真正地体现体内的脂肪量,而且同样,它也无法判定脂肪分布的位置。
如上图,可以直观地看到,BMI相同的人,由于身体脂肪含量的不同,身材上也有很大差异。体脂肪含量多,看起来也会更胖。
所以BMI指数并不能体现一个人的脂肪含量。要通过BMI结合体脂率的方法,才能真正的判定你是否患有肥胖症。
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分别是男性15%~18%和女性25%~28%。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
2、你属于哪种肥胖
知道了自己是不是真的胖,接下来就要明确自己是哪种肥胖,才好“对症下药”。
(1)继发性肥胖
像我们平时生病吃药,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少、长期服用皮质醇激素等,在激素的刺激下,内分泌失调,会导致这种胖,属于一种病理型肥胖。
(2)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还分两种。一种是获得性。一种是体质性。获得性肥胖咋说呢,基本都和平时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关系;而体质性肥胖,就是一种由于基因中缺乏瘦素的肥胖。你可以理解为遗传。
那么应该如何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肥胖易感人群?2007年,学界通过全基因组研究发现了第一个与肥胖相关的基因,称为FTO基因。科学家称之为“肥胖基因”。
该“肥胖基因”就是导致你体重不停飙升的“罪魁祸首”,此研究结果由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首先鉴别出来,并发表于当年的Science杂志上。后来各个研究单位都不断地对此开展研究。
FTO基因具有控制体重的功能,同样,在调控能量代谢方面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携带有FTO风险基因型的人,抱歉,在减肥的起跑线上,你已经输了。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携带有FTO基因,就天生是个胖子的命。
有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对携带有FTO基因的人的体重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另外又有研究表明,如果你即携带了FTO基因,又不加以锻炼,那么你体内脂肪的聚集速度,只能用令人发指来形容了。
总而言之,肥胖易感人群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有些人就是比常人更加容易受到肥胖的困扰,但是,通过合适的运动干预,他们的肥胖同样可以很好地控制。
一、选择能提供足够饱腹感的食物
我们常常过分注意食物的热量,而忘记了让我们停下筷子的不是“超过热量”,而是“已经饱了”。
同样的300大卡的食物,如果吃的是燕麦等粗粮,恐怕早就“撑过头了”,换做薯条汉堡,却是刚刚塞牙缝的量。
同样,热量的不同食物给人的“饱腹感”是天差地别的。所以,餐桌上高饱腹感的食物可以多些,这样能少摄入一些热量。
含有优质蛋白质的豆、鱼、肉(白肉肉为主,例如去皮鸡肉、鸭肉)、蛋类和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粗粮类,都能给到长时间的饱腹感,能帮助控制食欲,对限制热量是十分有利的。
二、适当力量训练
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过程中,减掉脂肪的同时,也会减掉一些会水分和肌肉,这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在平时运动中做一些力量训练。
平时我们一提到减肥,多会建议有氧运动,是因为有氧运动相对强度较小,小白更易完成,且更加安全。但这并不表示力量训练就不适合减肥。事实上,如果不做无氧,你就忽视了消耗热量的最佳武器——更多肌肉。
大家应该知道,力量训练可以保持并提升肌肉含量,这样一来,我们的基础代谢就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那么就必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达到了减肥的目的。据估计,每增加 0.5 公斤肌肉,身体每天可多消耗 50一100 千卡热量。
三、规律作息
有研究证明,大脑中控制我们食欲,并参与脂肪代谢的重要荷尔蒙“瘦素”,只有在深夜才能大量分泌。
玩着手机电脑不顾黑眼圈熬夜,不仅会伤害器官健康,也会因为瘦素分泌不足而对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等减肥大敌失去抵抗力。
所以经常熬夜的人,真是一言不合就吃夜宵。如果是这样,即便白天你怎样守规矩,只要晚上恶补一下,不仅瘦不了,还会影响健康。
所以早睡早起、按时吃饭。保证每天最晚11点上床睡觉,这样才不会扰乱内分泌的平衡,阻碍脂肪代谢。
四、持续性减肥
慢慢来,比较快。减肥切记急功近利:一个月体重减少的目标设为体重的5%为宜,不要盲目追求减脂速度,即使进入停滞期,也不要轻易放弃减肥。
身体的代谢平稳需要1~3个月时间去调整和适应。因此选择持续不间断的减肥方式对防止反弹来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