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500多年历史的“白衣寺塔”竟隐藏在这个地方

2019-10-05   甘肃新视觉

兰州繁华闹市之中、兰州市博物馆办公驻地,隐匿着一座距今约500年的古塔,始建年代不晚于明嘉靖时期,因寺院大殿内曾供有白衣大士像而得名“白衣寺塔”。


白衣塔寺

古塔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其所在的白衣寺是兰州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寺院遗存。198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将该塔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州市博物馆里的文物有很多,但是隐匿于博物馆里的白衣寺塔不可不提。白衣寺塔在民间俗称多子塔,据清咸丰十年(1860年)撰刻的《补修白衣寺塔记》碑文记载:“白衣寺为前明肃藩王所建,相传乃王妃之功德,至今四百余年,数则重修。”

寺院为明肃藩王所建,而白衣寺塔则是明肃王祈求得到神佛的庇护,以保子孙兴旺、祈福镇邪、自利利人的功德善举。


白衣寺曾规模较大。原寺院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以中轴线为主,主体建筑依次为山门、白衣菩萨大殿、多子塔以及两层木楼阁(一层观音阁、二层文昌宫)。

东西两侧的厢房均供奉祠堂。东侧由南向北依次是伽蓝祠、送子将军祠、送子催生子孙三慈母宫。西侧由南向北依次是土地祠、旃檀神王庙、眼光痘疹庙三慈母宫。

曾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和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两次修葺,如今仅有白衣菩萨大殿和多子塔幸存。


白衣寺塔为八角十二层实心砖塔,总高25.7米。由塔基、须弥座、塔身和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基为错牙式方形须弥座,长、宽各约七米,高约2.8米。须弥座的四面均为吉祥纹样的砖雕,以如意纹、莲纹、暗八仙等传统图案为主。

塔身份为两部分:上部为楼阁式,呈八角形锥体,高约18.5米,共做密檐12层,偶数层级在佛塔中极为罕见,在国内属特例。塔身每层八面开龛塑像,每龛内供奉一尊泥塑佛像,96尊佛结印各异、生动唯美。每层角檐处各悬挂风铃1个,若逢起风,铃声悠扬,清脆悦耳。

塔身下部呈覆钵状,正南方与塔基相连处开有一个较大佛龛,佛龛内原供三尊佛像,现已无存。两侧外有凸起砖雕对联一副:“玉柱玲珑通帝座,金城保障永皇图”,横额是“耸瞻震旦”。

据题款“太华道人崇祯辛未孟夏之吉”(太华道人是明肃王朱识鋐的别号),可推断肃王朱识鋐尊崇道教。此对联明确了修建此塔的目的是明肃藩王为保皇权永固。最上面的塔刹为釉陶中空,由蓝色仰莲状刹基、绿色宝瓶状刹身、葫芦形刹顶三部分构成。

塔刹藏宝



明崇祯五年金累丝嵌青玉抱子观音簪





明崇祯五年金累丝嵌白玉鱼篮观音簪




明代德化窑文昌帝君像



明肃藩王



白衣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