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的变迁

2019-10-28     扶风同城

宝鸡的变迁

文/闰土

近日,由宝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宝鸡市作家协会、宝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秦岭文学编辑部承办的“宝鸡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大赛” 启动。我看到此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忆起三十多年前在宝鸡的风风雨雨,真是感概万分,作为文学爱好者的我,不得不拿起笔来,记录这过去一幕幕令人深思的往事。

记得那是1985年左右,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大办企业,乡镇企业以“轻、巧、快而优先上马,占领市场,当时的口号是:“以乡镇企业养农业。” 我作为一个乡镇企业的业务科长,被厂部派遣在宝鸡常驻,搞产品销售工作。

那时,乡镇企业产品,百分之九十都是自产自销,包括中小企业的产品,都是上门销售,更何况我厂生产的都是高低压配电柜的电器产品,凭着我能吃苦的毅力,在宝鸡电器市场终究站稳了脚跟。

当时,单位根据我的业务范围和各合作单位的距离,经我申请,厂部领导研究同意,常驻宝鸡市解放东路人民电影院对面的东风旅社,旅社离火车站不远,近在咫尺,做供货推广特别便利。

旅社门口挂的小牌:“扶风县天度电器元件厂驻宝鸡办事处,房间一楼十三号,当时没有什么手机、传呼机等,向外业务统一公布旅社电话号码留言登记转接。

火车站口不远的东风旅社是一个三层木板楼,加上后院的小二层楼,共有大、小客房六十多间,一百多张床位,旅社所有房间与房间之间也全部是三合板隔断,纯属老旧式旅馆,有人传说这旅社始建于解放前,属于柳巷。

旅社内有三十多名工作人员,主管单位,宝鸡市金台区饮食服务公司,百分之九十是四十岁以上的服务员,尽管条件差,但由于距离火车站近,正对面是宝鸡人民电影院,常常客源暴满,生意兴隆,无形中商机无限,使我的业务往来特别频繁。

那时宝鸡大多数地方正在开发,主要街道就是经二路、解放路,由于火车站在解放东路,所以这条街每天是熙熙攘攘,人山人海。

回想起来那时的生活,农民刚分田到户不久,城乡有个别人才起步做些小生意,吃饭要粮票,记得每碗素面二两粮票八分线,肉面二两壹毛钱,烧饼伍分钱一个。坐公交车是售月票,没月票的收费起步价是叁分,根据路途远近有伍分、壹角,最高的票价记得是一角伍分。

我在旅社住着,买饭吃费钱,又要粮票,我从家里拿来了十多斤麦面,四、五斤挂面,又从亲戚家借了个煤油炉子,又买了三斤煤油,到饭点了用煤油炉子做饭,特实惠。

由于长住,旅社里客人之间都熟了,案板、铲子都借用,有时炒一次菜,在冬季可以吃三天。既省钱,又吃的舒服。

在人们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人都说宝鸡有三多,即:讨饭的多,小偷多,打架斗殴的多。一次我乘公交车,稍不小心,被小偷割烂衣服,偷走了我二佰多块钱货款,那时的二百多元可是一笔巨款啊。第一次丢这么多钱,气得我整整沉睡了一整天,一天里几乎没吃什么东西。

那个时候,在我的记忆中,宝鸡市解放路最大的商场就是宝鸡百货大楼,经二路有人民商场、宝鸡商场。汽车站内的河滨商场,广元路有宝鸡最大的国营五金批发公司,各县所需商品凭指标都在五金公司分配领去,包括当时最紧张的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等等。

我们厂子效益在我的辛勤打理下,在厂子的密切配合下,销售额逐年上升,宝鸡许多厂家、许多电器门市部都用或经销我厂产品,使我在宝鸡扎下了根,领导满意,薪资增加,我也干得更起劲了。

一晃,我在宝鸡整整待了十年。再后来,为了方便业务,我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骑上车子,到处跑业务。

十年间,我每年三分之二时间都在宝鸡,经常骑上自行车,跑遍了宝鸡大街小巷,包括桥南的四零九医院、桥梁厂、面粉厂、一康、氮肥厂等等,自行车里、外胎都换了几次。

那些年,我和宝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许多地方都留有我的足迹,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我厂的经济腾飞做出了一点贡献,我舍不得宝鸡,更舍不得宝鸡憨厚、忠诚、老实的山城人民。

我经历了生活的曲折,看到宝鸡的人情,看到宝鸡的变迁。一次和业务单位晚上吃饭,把包忘记在饭店,内有合同、现金、公章,急的我满头大汗,第二天去寻找,店主拾金不昧,深深感动了我!

以后,因业务扩展,我又去兰州、西宁、银川、内蒙发展,去宝鸡时候少了,但每次回到宝鸡,我就要住在人民电影院对面的东风旅社。

宝鸡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连我想都想不到。高楼大厦布满城区,商贸、超市、娱乐场所无处不在,就连市委、政府都搬迁到市政中心。

高速公路的建成,北线宝鸡公路的加宽,更増添了宝鸡许多亮点,新火车站的建成,市政中心的建设,那一桩桩、一幕幕都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宝鸡解放东路的东风旅社不知什么时候拆了,旁边的商业网点也拆了,代替它的是新的建筑。唯独当时最红火的人民电影院还存在,但它门前门可罗雀,清静而冷淡,人民电影院几个大字的漆己脱落。据说这座影院受国家保护。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苍桑的岁月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纪念,皱纹已经爬上额头和眼角,满头的黑发不辞而别,昔日那刚强的身板也稍弯下来,眼睛看东西也模糊了。我一惊,老了,六十多岁了。

我身体还算可以,偶尔写些文学作品,参加一些文学活动,都在宝鸡,有时即是没什么事,我也会专程从扶风赶到宝鸡,骑上三十多年前卖的自行车,在宝鸡逛上一圈,有时呆三、五天或一个星期,看看宝鸡的变化,领略一下宝鸡的青铜器、石鼓、炎帝的文化,偶尔到公园听听秦腔戏、散散心,这是我人生最大的乐趣。

日新月异的宝鸡,我爱你!你让我流连忘返、思绪万千…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RQCFW4BMH2_cNUgxM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