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是居住空间的核心;
建筑本身,是庭院景观的一部分,
是看与被看的关系,
因为人与自然界的接触,
大多都是在庭院里产生的,
比如光、风、雨……
又比如风吹落叶、雨打芭蕉……
今天,
与大家分享一个课题:中式私宅院墅的景观营造,
从整个江南中式园林的赏析,
延伸到桃李春风卢府营造的实例。
在这里,不作为一个学术来探讨,
只是作为一个与大家相互学习的课题。
一
江南古典园林与生活畅想
江南园林的发展脉络:
整个中式园林的脉络史,与文人的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有关,是对最佳人居环境和园林生活的一种追求。
当下背景
人与园林,是实实在在有接触的。
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园林梦,有天,有地,有鸟语,有花香,这就是中国式的生活美学,唯有中国的园与院才能微妙承载。
人与园林产生接触,而后就有了园林生活。
围池养鱼,游鱼戏莲,或是辟地种草,花木成荫,设几处小亭,几处茶室,闲时望月,无事论禅,最是悠闲自在。
目前中式庭院营造元素,基本都是从过去的经典名园里面提取的,比如网师园、留园。
二
江南古典园林经典设计要素
宅园合一
园子是整个建筑的延伸与扩大,建筑多成院落布置,可游、可赏、可居。
叠山理水
园区里面以水为主景,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轴,水为陆之眼,水不在深,妙在曲折。
建筑灵巧
在院落里面布置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一些景观建筑,造型轻巧玲珑,富于变化。
曲径通幽
园林游廊为整个院落的脉络,用于路径和景点的引导,然后廊庑回僚,形成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意境。
三
如何营造一个好的中式庭院?
设计为先
设计为先,其实就是关于设计手法的运用:
用前两种手法,完成借景、夹景、框景、障景这样的景观处理,最后实现生境的自然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设计为先”里的四大要素:
然后搭配建筑、亭台、楼阁,形成景观画面。
工程为重
如何营造一个比较好的中式院墅?工程是比较重要的,归纳起来有五大节点:
养护为精
园林养护人总说:“园林三分种,七分养。”
上图:左边是刚完成的效果,右边是养护了两个月的效果。对比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说,建造只是院子的前半部分,后期的养护非常重要。
四
杭州绿城桃李春风卢府案例解析
设计理念:给业主打造一座能读书、烹茶、会友、畅饮且享受最富生命本真乐趣的壶中天地。因为业主非常喜欢中国文化,所以以借古、自然等手法,营造一座中式小院墅。
庭院平面图。
改造前
对于改造方案,张明智先生跟业主进行沟通后,把整个院子分为前院、中庭和后院,然后增加了一些景观节点。
第一稿方案在现场进行对接时有一些出入,于是,第二稿方案在第一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和统一,并且增加了一些实用的功能,比如储藏空间,让每个空间的定义更明确。
改造前,前院比较糟糕,入口处原本是一块菜地,感观很不好。
改造方案:前院变成一进院,一进院是服务于入口、餐厅与厨房之间的一个空间,业主可以在里面进行中秋观月、聚会等活动。
改造方案:中庭变成二进院,定义为举行大型聚会的场所,给业主过节用,可以摆放一张容纳16人的圆桌。对于中庭,并没有做太多的设计,而是对景做了一个升华。
这里原本就有做一些植物和铺装,起初,张明智先生想把原来的铺装全面进行更换,但业主考虑到经济效益问题,所以就没有做。
改造方案:后院变成后花园。业主可以在这里喝茶、赏鱼,享受“小桥流水人家”般的生活。
另外,结合业主家有老人的情况,在后花园里设置了一块阳光草坪,以此满足老人晒太阳的需求。
前院在施工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
比如前院的铺装,原先没有小边,加了这样一个收边后,院子更显干净。
假山和茶亭的搭建、中庭小品——梅兰竹菊的安装。
其实,做假山,更能体现设计师对现场的把控和二次深化设计的能力,因为理想设计与实际效果往往不太一样,需要现场指导施工师傅进行二次优化设计。
比如堆砌石头,因为太湖石比较形象,而有时候可以用它做一些有意义的堆砌,像是海马、神龟,这些东西都需要在现场进行二次深化才能保证效果。
这是施工过程中的苗木进场。在苗木进场之前,需要设计师去苗木市场找适合的苗木。
因为图纸上设计的植物不一定能在现场直接使用,比如原先植物高度定的是2米多,来到现场却发现高度不适合,就需要重新设计,需要去苗木市场找合适的,使整个植物与现场的关系更加协调。
苗木找好后进场种植,这种植的过程也需要设计师亲自在现场把控。苗种植的方向是往左?往右?往前?往后?苗怎么跟石头进行搭配?这个步骤——设计师现场把控,还是比较关键的。
不是说一棵苗进来了以后,工人就可以直接把它种好,这还需要考究设计师的现场把控能力。
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往往比二维差很多,当苗木运到现场的时候,种多高?高十公分还是低十公分?地形要不要再拉起来一点?这些对空间感的营造有很大影响。
乔木种完以后,张明智先生还对整个院子做了修正,比如石头细节的调整、收边的太湖石与园路、植物的融合。
竣工后的效果
这是前院竣工后的效果,陆陆续续经历了很多程序,如铺装调整、二次深化调整、苗木调整。
在设计的时候,张明智先生考虑了很多景观面的效果,像是从餐厅逛出来的感觉、整个空间的氛围,通过一些老石臼、老石凳、老件的运用,让空间更有古朴的味道。
这是中庭竣工后的效果,保留了原来大铺装的设计,并进行改良升级。
在此基础上,还添加了老条石和石臼,让整个中庭看起来非常干净,业主平时可以在这里练习太极拳等体育锻炼。
这也是中庭竣工后的效果,从几个设计手法如对景、框景,让每一扇窗户都有景可观,然后其他功能尽量做到简洁。
这是后院的效果,以假山和茶亭作为整个后花园的重点,然后辅以一些功能性的元素,比如业主家父母喜爱晒太阳,便设计了一块阳光草坪;女主人喜欢种菜,便在偏角的地方做了几米花圃,既可以种菜也可以养花。
后花园小景:牌额、石臼、小桥边角的处理、月洞门后面植物的栽植……
后院这个空间很小,里面的景观元素却比较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达到有景可看的效果。始终围绕步移景异来进行设计改造,思考在小空间里怎么处理空间及视线的问题。
这是茶亭和阳光草坪的衔接,是用植物去进行分割的,比如一个空隙形成两个植物的夹景。
后花园的景观节点照片,通过植物、石头之间的衔接,让整个院子看上去更加自然。
节点营造的经验和心得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张明智先生景观节点营造的一些经验,以及现场随机应变和二次创作的心得。
门出去与进来的对景,通过门框而形成,主要是用盆景来处理。
业主买的石条太新了,不能用又不想浪费,于是,在这里增加了一个对景,通过石条与小狮子的新旧结合,让餐厅外形成这样一个景观效果。
从主卧室窗户看出去,正对连廊下面的梅兰竹菊。
这是从月洞门进来的对景,整个假山在营造的时候要讲究体量,所以这个地方比较关键,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矮,要从月洞门看过去刚刚好。
从客餐厅出来的中庭对景,采用了一个极简手法,就是一棵罗汉松加一块卧石,然后加入一些中式植物做简单处理。
对于框景和对景,尽量用门框作为画框,比如月洞门、主门、窗户形成观赏画面,让庭院每一处都有景、有惊喜。那么就借景和漏景(透景)而言,我们应该怎么实现前后景的呼应?
在月洞门后面种了一棵玉兰,刚好衔接了两个建筑的顶部,让整个关系更加融合。
中庭景观除了盆景,还可以通过月洞门的借景,把后花园的景借到中庭里来,形成景中有景、画中有画的效果。
在植物种植上,张明智先生希望每棵植物都能表达它的一种设计意境,通过一棵歪黑松的运用,一个小小的框景就形成了。
通过造景手法与景观功能空间的有机结合,也在营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比如植物的采购、石头的堆砌,可以根据现场进行随机调整。
后花园水池中有一处景观叫神龟探海,在营造过程中发现有块太湖石有些像海龟,就跟假山营造师傅沟通:能否做成神龟探海的一种感觉?后面通过师傅的修饰,出来的效果非常好,这属于二次创造。类似这种二次通过现场再设计的事情,发生挺多的,也非常有意思。
茶亭的建造发生过一件影响比较大的事情,就是隔壁的业主投诉围墙超出了高度。围墙有限,只有2.4米,但茶亭有3米,超出了围墙,于是进行了二次变更设计,把亭子做下沉式处理,做到水面上去,使得人在亭子里有在水面上的感觉。
桥的细节里,桥边雕有祥云的花纹。
植物和石笋、柱子的搭配。
其实,在整个项目营造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与原来设想不太一样的问题,这需要设计师在现场进行把控和优化,最后达到一个可观的效果。
注:图文素材源于网络,由最美农庄编辑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公众号平台:最美农庄(ID:Farm_plan)
商务合作:17813279513(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