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策略丨专家视角

2019-07-24     医脉通神经科

导读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可减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在2019年6月举办的中国慢病管理大会上,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的马锐华教授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策略”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报告。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缺血性卒中患者降压治疗的必要性

高血压管理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关系密切。PATS、PROGRESS等多项研究证实,对卒中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可显著减少卒中的复发和血管事件的发生。

JNC8高血压指南、2018ESH高血压指南等国际最新指南也强调,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达到并维持血压目标值,降压药物带来的获益主要是血压降低本身。因此,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很有必要。

降压的目标值

1. 有卒中病史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一般为140/90mmHg

2018年ESH高血压指南推荐:急性缺血卒中后>3天仍有高血压≥140/90mmHg的稳定患者,应当考虑启动或重新启用降压药物;

2104年中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推荐: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推荐血压<140/90mmHg;

美国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推荐:数天后未经治疗时血压≥140/90mmHg时应启动降压治疗。

2. 美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2014指南关于高血压的主要推荐(修订后)意见

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发病后数日Bp持续≥140/90mmHg,应启动降压(I,B);Bp<140/90mmHg者,降压获益不明确(IIb,C);

既往高血压并接受降压治疗者,为预防卒中复发和其他血管事件,应在数日后恢复降压治疗(I,A);

降压目标值尚不明确,应个体化,但一般可将血压控制<140/90mmHg(IIa,B)。近期腔隙性卒中者,SBP控制在130mmHg可能是最合理的(IIb,B);

颅内大动脉狭窄(50%-99%)导致的卒中或TIA患者,推荐SBP<140/90mmHg和高强度他汀治疗(I,B)。

3. 相关研究

卒中二级预防PROGRESS研究发现,不同血压水平从降压治疗中的获益不同(图1);

图1 不同血压水平从降压治疗中的获益分布

一项发表于Stroke杂志的研究,分析了3个研究中的8328例患者,得出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图2);

图2 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压水平

SPS3研究探索了腔隙性梗死患者的降压目标值。该研究入组了3020例既往半年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标准降压组(130-149mmHg)和强化降压组(<130mmHg),研究主要重点为卒中复发,次要终点为主要血管时间、认知减退和死亡。研究平均随访3.7年。结果显示,低目标值血压(SBP<130mmHg)减少卒中复发率达19%,显著减少了63%的出血性卒中风险。

何时启动降压?

1. 急性期VS慢性期降压指南推荐差异巨大

1)2014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推荐:

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

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可予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可选用静脉药物,避免使用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的药物。

2)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推荐:

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后数天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

降压治疗减少脑卒中发病风险的获益主要来自于降压本身。应全面考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三方面因素。

2. 卒中患者急性期降压

1)卒中患者急性期的血压特点

约7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原因主要包括:疼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升高、意识模糊、焦虑、脑卒中后应激状态及病前存在高血压等;

多数患者在脑卒中后24h内血压自发降低。

2)相关研究

最大规模的国际双盲随机对照研究——SCAST研究,对如何合理地处理卒中急性期的高血压进行了探讨。该研究入选了来自9个北欧国家146家医疗中心的2029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组(1000例)和安慰剂组(1004例),研究终点为6个月内发生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和6个月时的脑功能结局。研究最终发现,伴高血压的急性卒中患者应用坎地沙坦降压治疗可能不能获益,甚至可能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2014年5月前26项临床研究,共计17011名(8497名阳性药物治疗和8514名安慰剂/对照组药物治疗)卒中急性期患者,讨论急性期血压干预的临床疗效。降压一级中终点为每个临床研究结束时(卒中发生至少1个月后)的复合死亡或致残/依赖性。干预时间分为:极急性期(≤4h)及入院前,超急性期(≤6h)及院中,急性期(≤48h)和亚急性期(≤168h)。结果发现,急性期降压并不能改善预后。

INWEST研究、SCAST研究及VENTURE研究分别证实大幅降压、适度降压及轻度降压都可能不存在获益。也就是说,急性期不宜积极降压。

3. 二级预防降压治疗何时启动?

平衡急性期降压的风险和二级预防降压的获益:把握降压时机是关键(图3)。

图3 从指南变迁看降压治疗启动时机

1)相关研究(图4)

图4 临床研究涉及降压的时间节点

INWEST研究是一项纳入29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IS)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对IS患者24h内进行积极降压,其神经功能和日常功能无获益,高剂量降压风险更高;

SCAST研究是一项纳入2029例急性卒中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该研究发现,对卒中患者30h内谨慎降压,复合血管事件和功能性结局不存在获益;

VENTURE研究是一项纳入393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多中心、前瞻、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终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IS患者在24-48h内进行小幅降压,死亡/依赖性、复合血管事件等都不存在获益;

CATIS研究是一项纳入4071例48h发病未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单盲、盲法终点的随机试验。该研究发现,IS患者24-48h降压可能减少3个月时的全因死亡及严重残疾风险;

ENOS研究是一项纳入4011例发病48h内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伴血压升高的患者的随机、单盲、盲法终点、部分析因、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结果显示,卒中患者6h内降压可能改善90天功能性结局;

PROGRESS研究是一项纳入6105名卒中/TIA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该研究发现,平均8个月启动降压治疗,可显著减少卒中复发及严重血管事件的发生;

ENOS研究和SCAST研究共同指出:IS及ICH患者6h内降压可改善90天时的功能性结局,谨慎降压可减少6个月后的复合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2)二级预防开始时间节点(图5)

图5 二级预防开始时间节点存在分歧

晚于24/48h可启动降压

二级预防降压不应早于24h,24-48h间降压仍可能存在风险;6-24h内积极或谨慎降压均可能不存在获益,需尽量避免。

不同研究间24-48h降压效果存在差异,但二级预防阳性研究均不早于4w。2d-4w间的降压治疗仍需更多临床证据支持,但当血液动力学特征较为稳定时,建议可及早启动降压。

一些特殊人群可能需要尽早启动降压治疗(表1)

表1 溶栓剂血压过高患者:指南推荐的及早干预人群

CATIS研究和ENOS研究均显示,重症患者较早启动二级预防降压治疗可能存在获益。

4. 急性期的降压药物选择

推荐使用:需要时可选用静脉药物(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谨慎使用: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避免使用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的药物。

5. 二级预防的血压管理:应基于高血压治疗的常规降压药物进行选择

1)利尿剂: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

基于PATS和PROGRESS研究,利尿剂是唯一具有大规模卒中二级预防临床证据的降压药物。另外,2014AHA/ASA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推荐,现有的数据提示利尿剂以及利尿剂与ACEI合用是有用的(I,A)。

2)卒中预防中,个别药物可能存在额外获益

ARB类:可对抗大动脉粥样硬化,逆转IMT(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少金属蛋白酶表达,抑制纤维帽降解稳定斑块;

CCB类:可降低氧化LDL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组织,抑制高血压患者的丙二醛产生。

3)一项纳入1995-2002年间42项临床研究共计192478名患者的荟萃分析,通过严重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评价使用低剂量利尿剂(D)、β受体阻滞剂(B-B)、ACEI、CCB、ARB和α受体阻滞剂(A-B)一线降压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发现,常规降压药物使用均可降低卒中风险,ARB、CCB和利尿剂呈现相对更强的作用。

小结

急性期降压和二级预防降压存在不同的结局,为了平衡急性期降压的风险和二级预防降压的获益,把握降压时机尤为重要:

(1)6小时内积极降压可能存在一定获益;

(2)6-24小时间降压可能不存在获益,需避免这一时间降压;

(3) 24-48小时间降压,不同研究存在分歧;

(4)48小时-4周内降压仍需更多临床研究数据,当患者状况稳定时,尤其是在48小时后,可考虑尽早启动降压;

(5)4周后降压存在获益,可强化降压至目标值140/90mmHg。

急性期及二级预防的药物选择存在差异。与急性期不同,除直接来源于降压的获益外,不同的作用机制可能带来额外获益。利尿剂、ARB、CCB等常规降压药物均可用于卒中二级预防的血压管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NFNMGwB8g2yegNDpN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