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猫:这样的亲爹我不需要!
作者:Crystal
本文由萌爪医生团队原创,谢绝转载
萌爪君闲着没事刷视频,刷到不少 父慈子孝、相亲相爱一家喵的画面。
在视频中,从小 就接受社会主义熏陶的公猫,俨然成为了完美的奶爸典范。
看到这些“温情”画面,大家底下的弹幕一片awsl的羡慕声音。
但萌爪君想认真告诉大家的是:不要把人的思维放到猫咪身上,大家看到的一家N口其乐融融的画面,背后藏着让人心惊的真相
在没有危险的时候,身边的公猫就是幼崽最大的危险。
耐心逐渐归零
据吧主@iluwoohyuk35讲述,朋友家 “一夫一妻制”的猫咪生下一窝可爱的小猫崽,这本应该是幸福美满的故事。
可不知道为何, 猫爸爸突然对幼崽产生了攻击行为, 把亲生孩子的下巴几乎咬断,被发现时已经满地鲜血。
图片来源:百度贴吧
受伤的猫崽被立即送去医院,缝了10多针,医生说再晚点猫崽就会失去生命。
图片来源:百度贴吧
像这样公猫攻击亲生孩子的行为并不是个例:
截图来源于@豆瓣熊猫(岁月空)
截图来源于@知乎tokiya
明明家中没有其他公猫存在,为什么猫爸爸还会对 百分之百是自己后代的幼崽,有如此凶狠的攻击行为呢?
难道是公猫根本认不出自己的孩子?
抑或是嫉妒心在作祟?
今天萌爪君带你一探公猫当爹后的真相。
/1/
公猫是否能认出自己的崽?
猫科动物中雄性极少会参与幼崽抚育,所以 即使幼崽的气味很熟悉,也未必意味着公猫有这是自己的“孩子”的概念,熟悉可能也只是认为这小家伙是和自己或自己的领地有点关系。
这个味道……仿佛在哪闻过
/2/
公猫为什么会有伤害幼猫的行为?
由于猫科动物绝大多数,是由母亲承担养育后代的责任,所以公猫对于自己的幼崽,大多数时间是处于无视的状态。
但如果幼猫 沾染了陌生气味,或 公猫本身比较敏感、领地意识和猎杀天性极强,则会将“突然出现”的 幼猫,视为入侵者或猎物产生攻击行为。
立刻!马上!滚出我的地盘!
若是公猫仍旧处于 寻求交配的状态下, 发情的公猫非常容易杀死幼猫,目的是保证母猫再次与自己交配。
还有一些公猫 无法准确区分“游戏时间”和“狩猎时间”。
幼猫的体型和叫声都很接近猫的猎物,它们的猎杀天性会被激起并变得猛烈,狩猎本能会从打闹变为现实,这时的公猫会试图杀死本是“玩伴”的幼猫。
可能在不少公猫眼里,幼猫看起来就像猎物
/3/
幼猫的成长是否需要公猫参与?
也许有人会担心:没有父亲陪伴的小猫,童年会不会不完整?
答:是人类想多了。
在猫的世界中,父亲在照顾后代方面本来就没有太大作用(而且没有经验没有耐心的公猫,很可能在打闹中坑了自己的崽儿)。
这是因为 公猫交配的目标仅仅是保证自身基因的世代流传,纯粹出于生理本能。
一只公猫在发情期间会和数只母猫交配, 比起当“绝世好爸爸”它们更愿意做“甩手掌柜”。
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
换言之,父爱如山这个词不适用于猫,发情期的公猫就是一个半身思考的动物,只会以动物的本能发泄,提上了裤子就不认猫了,渣的明明白白!
只有少部分公猫会在荷尔蒙刺激下,对幼猫产生提供食物的行为,极少数公猫会承担起养育幼猫的责任,而且这些基本都是家养猫。
大部分对幼猫有照顾行为的都是已经绝育的家养公猫。
/4/
如何避免幼猫被公猫伤害或杀死?
1.将 公猫与幼猫和母猫隔离,杜绝为公猫攻击幼猫提供条件。
2.当幼猫的体重增加到约2磅(至少在幼猫出生后 8到12周)时与公猫相见,这个阶段的小猫有了躲避、示弱等社交能力,受到的伤害会小一些。
为了幼猫安全,只能暗中观察!
3.绝育, 与其直面父子对线失控,不如咔嚓一刀“防患于未然”。
绝育可以 从根本上避免公猫配种,还能杜绝它们因发情产生嚎叫、乱尿、对入侵动物反应过激、出走等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攻击性,更是 对猫咪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追求美好是人类的天性,网上很多公猫温柔对待小猫的视频,确实能让人会心一笑,只是 这些视频的内容,并不是广泛存在于猫实际的“父子关系”中。
对于大部分公猫来说,幼崽都是令猫迷惑的存在, 一味相信、追求视频上的效果,酿成悲剧则后悔不及。
对于猫的天性和本能, 我们不应该一厢情愿的将人的想法和意志,强加在猫的身上,也不能将人群居动物的习惯,强加在猫这种典型的独居动物身上。
相信萌爪君,它们绝不会和人类一样对“养儿防老”有那么深的执念。毕竟,有你就够了。
如果家里或者身边有“相亲相爱一家喵”的情况,可以把这篇文章转发给她们,提前避免发生悲剧。
本文宠物养护知识由谢春(Master of V.M, 执业兽医师)审核
与其直面伤害,不如咔嚓一刀,转发给你身边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