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从2月5日收治首批患者以来,其中的14家方舱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12000多人。武汉的患者中,每4人就有1人是在方舱医院治疗。
从紧急修建到有序休舱,方舱托举着生命之舟。
2月3日,武汉开始建设首批方舱医院,上午9点,家住武昌紫沙金苑的市民赵丹了解到“方舱医院”需要人帮忙安装床位之后,在微博上发起呼吁,一时间就有200多人加入微信群,其中39位志愿者连夜赶到洪山体育馆。
经过一夜的施工,这里已具雏形,也让我们见识到“中国速度”。
几乎所有“方舱医院”都是依托城市原本的公共设施,连夜赶工建成,建设时长以小时计。
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主任王健曾回忆,“153台从全国各地赶赴武汉的车跑了一天一夜,最远的是在接近4000公里之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月5日的晚上就开始收治病人。”
援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最初的3所“方舱医院”分别是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洪山体育馆和武汉客厅,共设超过4000张床位,主要收治轻症患者。
建成34年的武汉市洪山体育馆,这个迎接过小虎队、李宗盛、NBA明星队等名人的武汉文化地标,第一次成为一家“临时”医院。
武汉方舱医院
2月7日,首批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客厅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志愿者袁向东接受采访时说,A舱600多床位患者的生活垃圾清运,每天就有4吨。
从“人等床(位)”到“床等人”,方舱医院成为扭转疫情的关键一战。
2月9日,3.4万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发起了“应收尽收”总攻。12日,湖北新增确诊病例达到14840例,其中武汉市13436例,是此前单日确诊人数的十倍之多。
多少人那天早上以为自己看花了眼,随后大家意识到,虽然数据难看,但确诊多意味着排查多,数据公开透明。
2月19日,仅半个月的时间,武汉全面启用12家方舱医院,床位超两万张,“充裕”到有些方舱医院甚至没用上。
考虑到病友仓促搬入方舱医院,工作人员为他们发放了牙具、毛巾、卫生巾、袜子、拖鞋、保暖衣等生活物品,甚至他们还发现了盲点:指甲刀,于是赶紧申请了100个送进方舱。
医护人员来回奔走、照料病患
方舱内的餐标是每日120元,此外还有水果和牛奶,营养充足,甚至有患者觉得,在方舱比在家更安心,因为“吃喝不用愁”。
21岁的周玉婷2月9日进入方舱时,这里已经有了吹风机、微波炉。她原以为这里“就是几张床”。5天后,淋浴间也建好了,解决了洗澡的大问题。
方舱虽小,五脏俱全
方舱故事源源不断地从舱内传到舱外,有的患者在医护人员带领下跳起广场舞、打起太极拳、扭东北大秧歌,甚至自编自导演起了小品……
方舱医院的轻症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硝烟中开出了花朵。
2月12日,新疆援鄂护士巴哈尔克丽教患者跳起了新疆舞,原来新疆是真的随便拉一个就能歌善舞。
黑龙江齐齐哈尔医生郝仁义在武汉沌口方舱医院带领患者系上红绸,扭起了东北大秧歌。网友:给你一个医疗队,还你一城东北人!
来自黑龙江的医生带领大家跳东北大秧歌
“各位乘客,大家好,本次列车由方舱站开往健康站。香烟饮料矿泉水瓜子了啊,来把脚挪一下,挪一下了啊……”
视频里,穿着军大衣的夏斌扮演列车乘务员,推着“食品车”走向正在休息的医务工作者。简单生动的短视频,传到网络上一下子火了。“小品哥”夏斌一下就成了“网红”。
31岁的夏斌是一名货车司机,每天变着花样逗大家开心的他是病友的“开心果”。
医护人员和患者上演《方舱地道战》
2月5日,“清流哥”看书照刷屏,那正是疫情的焦灼期,这一幕,让所有人焦虑不安的心情瞬间安静下来。
江汉方舱医院的“清流哥”鼓舞了不少人
后来就连书作者本人弗朗西斯•福山也转发了他的报道。
书作者本人转发了此篇报道
祖国的花朵们,在逆境中向阳而生。
“考研哥”和“高考妹”,一个边治疗边学习考研英语,愿望是考上武汉大学。一个备战今年的高考,每天坚持学习。
身边病友降低音量,为小姑娘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内,备考的学子
生活真是在哪儿都会发芽。
“您好像比我这个身在外地的武汉人还要乐观?”一记者采访方舱患者,对她的“谜之乐观”感到好奇。
“不乐观不行呀,医生说了没有特效药,只有增强自己抵抗力,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早日康复。我们的乐观就是特效药。”
休舱这天,可爱的医护人员,终于可以摘掉口罩,露出灿烂的微笑,而我们,终于看清你们的脸。
来源:央视新闻
10日上午开始,武汉江夏方舱医院,95名治愈患者陆续出院。休舱前夕,最后一次在江夏方舱医院上班的河南医疗队员于莉,手持话筒“一展歌喉”,用甜美的歌声送别最后一批患者。
医护人员用歌声送别治愈出院的患者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在江夏方舱外手拿纪念T恤衫,上面写着“与子同袍”“有你们在,终会胜利”等标语和漫画作品。
10日下午,武汉最后一个方舱——武昌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患者出院。
“感谢白衣天使,感谢政府!”从武昌方舱医院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张凤玲,刚出门,就看到了早已前来等候自己的9岁儿子。她迟疑了一下,然后把儿子揽了过来。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武昌方舱医院正式休舱后,一名医护人员送走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开心得边走边跳,像孩子一样。
来源:新华社
35天的时间,武汉的病患早已和医护人员亲如一家人,他们有的甚至互相留下电话号码,相约以后去彼此的城市看看。
挥手告别,已哭成泪人儿。
武汉人从来不会忘记他人的恩情,一批批治愈出院的患者更是。9岁的雯雯是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年龄最小的患者,她家四口人全部感染上新冠肺炎,分散在四个不同的隔离点。
出院时,雯雯的一句“我替武汉谢谢你们”,瞬间让医疗队员们现场泪奔。
方舱医院里,94支医疗队,8000多名医护人员,在最危急的时候,不舍昼夜,用他们的专业、善良、乐观的态度,和武汉病患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据了解,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在方舱医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只是打针发药,更多是管理者、组织者。
一般情况下,一个护士管理几十个床的病人。广东援鄂医生李文浩在武汉方舱医院工作已一个月,曾有一次工作6小时后出舱时,全身被汗水浸湿,他脱下雨靴后从靴子里倒出百来毫升的汗水。
援鄂医生值班后,从雨鞋里倒出汗水
在8000多名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下,武汉方舱医院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据了解,武汉开放的14家方舱医院,床位1.3万多张,累计收治患者1.2万余人,武汉每4名新冠肺炎患者中就有1人在方舱医院治疗。方舱医院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方舱医院休舱,但医生们的步履不停。武体方舱医院医生、山西援鄂医疗队队长白文启说,病人出院转诊完成后,他们连夜开会,已经接到新的医疗任务,会继续在武汉抗疫一线战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说:“方舱医院这段历史将写在武汉、湖北、甚至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上,创造了中国经验。”
武汉方舱医院战“疫”线
中国网-中国有数
生命的方舟已抵达彼岸,
但我们不会忘记那一声声关怀备至的嘘寒问暖,
也不会忘记握手拥抱时的温度和温情,
这一切,
将成为患者与医护人员间共同的珍贵记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ApJy3AB3uTiws8Ku_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