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要男大一春,不可女大一辰”,有无科学依据?现代还适用吗?

2023-12-20     郝杰

原标题:“宁要男大一春,不可女大一辰”,有无科学依据?现代还适用吗?

俗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境,人们经常会用俗语来安慰身边的人,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真没有线长,酱没有盐咸;千里搭长蓬,没有不散的宴席等等,这些话虽粗,却蕴藏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些俗语,城里人已经忘得一干二净,村里的老人却记得非常清楚,不过能流传至今的俗语,一定是有它的智慧在里面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句俗语饱受争议,那便是“宁要男大一春,不可女大一辰”。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宁可男子比女子大一个春天,也不能女子比男子大一个时辰,这是老祖宗为男女婚配定的规矩,这句话到底有无科学依据?现代还适用吗?接下来,小编为大家解开神秘的面纱。

大家都知道古代讲究“门当户对”,却不知道古人对于结婚年龄也是有讲究的。古人在结婚前,都会先看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年龄也是一个很好的参照,古人对于男女结为配偶通常是男大女小,女的比男的大一个时辰都不行。古人为啥会这样说呢?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一个家庭中,当家的一定是男人,而当家的人必然要成熟一些,古人衡量成熟的标准就是年龄,所以才衍生出了这个俗语。

在古代,年纪越大的女人往往越嫁不出去,古人结婚通常都比较早,男子到了及笄之年就可以婚配,而他们找的妻子也通常是比他们年纪小的。就算到了如今,还是会存在大龄剩女的情况,如果女子到了一定年龄还嫁不出去,就算自己不着急,家里人也会替他们安排相亲对象。我想,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大概也与老祖宗留下的这句俗语有着密切联系。

老祖宗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呢?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那是一种具有歧视意义的俗语,因此,现代人并没有必要遵守这个。一个人成熟与否,与年龄没有半毛钱关系,有些人身到中年,依旧是小孩子心理,有的人看着年幼,可为人处世却非常老练。况且,现在讲究婚姻自主,父母并没有权利干涉子女的婚姻,如果两个人看对眼了,年龄就不是问题,现在的“姐弟恋”十分盛行,甚至还有一些少夫老妻的结合也不足为奇,因此那句俗语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

俗语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祖先之所以代代相传,就是为了让后代子孙记住自己的血泪教训,少走弯路。但是,这些俗语并不是都是有道理的,有些俗语在现代依然适用,应该继续传承下去,有些俗语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就需要义无反顾地摒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8e5090397373365de5ebbe2785319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