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扫码被获取个人信息商家赔5000,要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2023-11-21   科技生活快报

原标题:顾客扫码被获取个人信息商家赔5000,要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近日,一则关于顾客扫码被获取个人信息,商家赔偿5000元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报道,孔某在某餐饮公司用餐时,店员未告知可以人工点餐,孔某通过手机扫码方式进行了点餐并结账。然而,事后孔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注册为某餐饮公司的会员。

即使取消关注后,其个人信息依然停留在该餐饮公司内无法删除。孔某因此将对方告上法庭,法院经审理认为,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征得该自然人或者监护人同意。最终法院宣判后者删除孔某个人信息,并赔付5000元。

有律师认为,面对“商家强制关注公众号”的行为,消费者可以向消协、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以以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强迫交易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鉴于个人维权成本较高,消费者协会可以提起公益诉讼,为消费者争取权益。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和知情权,更是在无形中强迫消费者接受某种交易行为,让人感到十分无奈和不满。因此,消费者应该勇敢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打击这种不法行为。

这一事件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现在这些扫码被迫留下个人信息的事情太多太普遍了,真的需要好好整理这个乱扫码的行为。同时,也有一些网友对孔某的行为表示赞赏,认为他敢于维权,捍卫了自己的隐私权。

有网友表示,这个消费者是不是律师?然后手上刚好没有案子,闲得很。普通人谁有这个闲功夫花这个时间去处理这样的事情?处理下来得多少个工作日?成本这么高值得吗?

有人认为,所有app和小程序貌似都是这样的,不同意不授权你就用不了,个人信息不都是这么出去的吗?真的太恶心了,还说不会泄露个人隐私,这样事经常会遇到,都快麻木了,商家这样做违法成本很低,真的要好好管管了!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也提醒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谨慎地处理个人信息。在扫码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不信任的商家或机构。同时,商家也应该更加注重保护客户的隐私信息,避免过度收集、使用和泄露客户的个人信息。

总之,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谨慎地处理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给不信任的商家或机构。只有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才能更好地享受数字化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