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这片八百里秦川上的汉唐故地
不仅孕育出了关中沃野的万般风情
更是成为了科技创新的西北高地
一批批饱含激情的高校师生
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自身的价值与理想
假期结束后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陕西多所高校的青春风采吧~
西安交大材料学院丁俊教授
获ISMANAM青年科学家奖
近期,第27届国际亚稳、非晶和纳米结构材料会议和第17届快冷和亚稳材料大会在波兰华沙联合举办。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丁俊教授荣获ISMANAM青年科学家奖(Young Scientist Award),此奖项通常授予一名35岁以下,在相关领域作出重要工作并且具有潜力的青年学者。
丁俊教授于2010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 2014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获得Acta Student Award,2019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以及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于2019年11月起任职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非晶合金和高熵合金在内的高性能合金材料、材料力学、多尺度模拟与机器学习等,共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的Nature Material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Acta Materialia等重要论文。
西安交大学子获中国研究生
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近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
西安交通大学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王小华、杨国锐、胡桥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西安交通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
西工大“信鸽”,刷新世界纪录!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仿生飞行器研究团队研制的“信鸽”仿生飞行器续航时间突破3小时,刷新了扑翼式无人机单次充电飞行时间吉尼斯世界纪录。而此前的世界纪录为2小时34分38秒,由该团队研制的“云鸮”仿生飞行器创造。“信鸽”翼展70厘米,起飞重量260克,与2022年11月15日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云鸮”相比,“信鸽”机身更小,翼展不足“云鸮”的一半,重量约为“云鸮”的四分之一。
“信鸽”刷新世界纪录是西北工业大学仿生飞行器研究团队在该领域长期深耕的结果。20多年来,该团队从鸟类翅膀结构、扑动方式与飞行性能的内在机理研究入手,详细研究了鸟翼结构、运动形式等对飞行性能的影响机理,突破了仿生飞行器设计中扑动翼、驱动机构、飞控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先后研制了“小隼”“云鸮”“信鸽”等不同特点的仿生飞行器,并在全国10余个地区完成了1500余架次的飞行任务,在多个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仿生扑翼飞行器模仿鸟类等生物扑动翅膀的方式飞行,因其质量轻、体积小、噪声弱等特点,具有仿生性、隐蔽性和便携性,一般为手抛起飞、滑翔降落,起降不受场地限制,可应用于局地复杂环境应急救援信息获取、野外生物科考等多个领域。”该团队首席科学家宋笔锋教授介绍,“此次续航时间的大幅提升不仅验证了飞行器的性能,更使小型化仿生飞行器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有助于该类飞行器早日走向实际应用。”
西工大:给“水下无人机”装上“千里眼”
大家都知道,空中无人机主要依靠电磁波进行通信控制,如5G信号、Wi-Fi信号等,实现无人机智能起飞、准确回收。而电磁波在水下无法传播,水下无人机,也就是水下无人潜航器只能靠声和光来控制。声传播距离远,但是定位精度不高。要达到更高精度,实现准确导引回收,就要靠光。
在西北工业大学李学龙教授的主持下,科研团队将“领航者”深海光学智能导引装置及系统搭载于水下无人潜航器,在不同海域开展了10余次试验,验证了多象限测角的光学智能导引新方法,实现了高速、高精准的水下潜航器导引回收。海试证明了团队自研的“领航者”深海光学智能导引装置及自主开发的水下无人平台定位导引系统的可靠性。
李学龙教授介绍,该技术可广泛应用在海洋渔业养殖、海底管道维护、海洋勘探等领域,实现无人潜航器更长工作时间、更高工作效率、更隐蔽作业能力、更智能作业方式,使深海开发活动更加高效、安全,更具可持续性。
西安理工大学:让铝合金“强身健体”
铝合金是轻量化制造的主要耗材,但铝产业的利润空间受到铝价、能耗、人工成本和终端售价的限制,如何能够降低铝产业链的成本从而提升利润空间?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蒋百灵教授团队,从消减挤压模具粘黏、抑制压铸模具熔蚀上下功夫。2018年开始,以两类模具的延寿降耗为材料制备的突破口,研发出自润滑挤压模具和抗熔蚀压铸模具,通过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而达到降低铝合金产品制造成本的目标,为提升铝产业利润水平创造出新的空间。
自润滑材料的出现,将有效解决材料磨损问题,使高速运行的“关键运动基础件”的使用寿命更长,未来还将运用到特高压电能传输、电动汽车的高速减速机等更广泛的领域中去。经过3年多的反复试验和探索,满足自润滑边界条件和可于500C°以上使用的共晶石墨钢型材的制备难点被一一突破,并已迈入小批量试产阶段。
目前,以铝合金为主要耗材的轻量化制造在西安市及我省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结构。“自润滑挤压和抗熔蚀压铸两类专用材料的应用推广,必将为我省轻量化制造的利润水平提升和产品竞争力增强作出贡献。”
务实、开拓、创新、担当
定准了一个目标,便一往无前
为勇创佳绩的师生们点赞!
往期回顾
期待!“数字火炬手”最后会去哪?亚运会闭幕式剧透来了
假期余额不足 返程高峰安全必知看这里
来源:三秦青年、西安发布、陕西都市快报、陕西日报、古都先锋、西安交通大学、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
责编 | 韦世钰
编辑 | 魏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