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中国式哄睡方式”,容易伤到娃的大脑,很多家长不自知

2022-08-03     羊驼妈妈

原标题:这种“中国式哄睡方式”,容易伤到娃的大脑,很多家长不自知

宝宝能够自主入睡,要让父母省了多少力气呀!

宝宝能够自主入睡,要让父母省了多少力气呀!

对于宝妈来说,孩子刚出生的一个月应该是自己最清闲的时候,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能够达到22小时~23小时,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喝奶。

慢慢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孩子的睡眠时间也会逐渐下降,就算是睡眠状态下更利于孩子身体发育,但是苏醒状态下的外界刺激也是必不可少的。

哄睡成为大多数家长的噩梦

孩子就像是装了雷达一样,放到床上就醒了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睡觉的欲望时,就会把孩子带到既定的空间内,让孩子可以快速进入睡前的准备状态。有些孩子习惯于父母边走边哄睡,有些孩子则是习惯父母唱摇篮曲。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因为孩子是不接受静止状态下的哄睡,必须要时刻动起来才行。如果孩子体重过大,太胖,就会让哄睡的父母痛苦不堪。

但这只是第一个步骤,当你觉得孩子已经完全睡着了,可以把他放在小床上后,才是真正的考验,因为父母放下孩子的速度过快,孩子只要一挨到床,就会马上惊醒过来。

随后,就要开始第二次的重复动作,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孩子筋疲力竭,或是父母的动作符合孩子的要求之后,孩子才会接受自己躺在床上睡觉的这个行为和事实。

孩子睡醒后疯狂哭喊,像个戏精

当孩子被放在另外的空间里睡觉时,父母是怎么发现他苏醒过来的呢?当然是孩子用哭声来传达了!就算是他们已经学会了说话,也还是会使用这种最原始的求助方式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力。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宝宝在睡醒后会立刻呼喊妈妈,有的则是非常安静地等到妈妈自己发现。这类宝宝就不是高需求宝宝,妈妈也会感到轻松很多。但这类宝宝的比例非常少。

这种“中国式哄睡方式”,逐渐流行起来

在网络上,偶然一次看到了一位长辈的经验分享,说自己发明的这种哄睡方式可以让孩子快速入睡,并且不仅适用于自己的孩子身上,他身边的很多宝宝都很受用。

这种哄睡方式的精髓就是“疯狂摇晃”。基础版的做法是把宝宝抱在怀里,边走边摇晃自己的身体,幅度一定不能太小,不然孩子是感受不到的,目的就是伪造出一种孩子在摇篮当中的感觉。

而升级版是把宝宝放在自己的双腿之间,上下踮脚来保持孩子处于运动的状态。这种方式不仅考验宝宝的耐受程度,是否喜欢这种较为激烈的方式。还会考验父母的腿部力量,会不会忍受得了这样的折磨。

容易伤到娃的大脑,很多家长不自知

这种方式之下,之所以会让家长初试成效,就是因为孩子被孩子晃迷糊了!一方面是这个年龄宝宝的前庭器官发育得并不是很好,保持自己平衡的能力还很差,出现晕车、恐高的现象也在情理当中。

另一方面就是宝宝的头骨较软,内部的组织结构不完善,在摇晃的状态下,内部的血管会因为升压而出现破裂的可能,通俗地说就是脑出血。听到这样的结果之后,你还觉得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了吗?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尽快入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在把他们放下的时候,尽量轻一些,慢一些,不让他们产生失重的错觉,这样才是有助于他们缓解入睡困难的最好方式。

羊驼妈有话说:

短时间的好用不能代表就是科学的,就像是这种哄睡方式一样,在无形之中威胁到孩子的生命安全,要不是因为父母们的无知,怎么会轮番使用呢?

今日小结:

你在家都使用什么样的哄睡方式?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87ae4ac9486ff42d2d752797b1c3c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