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鱼类都被广大民众视为一种健康的食物选择,它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丰富的营养素。
然而,今年《国家癌症中心杂志》发布的一个研究报告提到,研究者从中国10个地区招募了8.8万名30~50岁的中国人完成调查问卷,经过分析饮食习惯这一变量发现与红肉相比频繁摄入鱼类的患癌风险更高。
这一结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关注,人们不禁反问:不是都说鱼类含优质蛋白,有益健康吗?怎么还会增加癌症风险呢?
01
真正要少吃的是这4种鱼
大家先别慌!其实,研究内提及的经常吃鱼会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错并不在鱼类自身,更多的是在一些错误的养殖或烹调方式,以下4种鱼要少吃,它们可能是致癌“元凶”。
1.烤鱼、煎炸鱼:高温熏烤或煎炸后的鱼肉会产生氧化聚合产物,其中苯并芘属于一种多环芳烃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被代谢,继而产生大量的分子中间体,它们可能引起靶细胞结构的变化,导致癌症。
2.甲醛鱼:为了保鲜和增色,一些不法商家会在鱼产品中加入甲醛。而甲醛是有害身体的物质,可能引发过敏、白血病和致癌。因此,平日选购鱼类时应注意异常发白肥大、有刺鼻异味的鱼肉,以避免误吃甲醛鱼。
3.腌制鱼:咸鱼在制作过程,可能生成亚硝酸盐物质,该物质跟胃部消化产物反应后转化为亚硝胺。长期摄入亚硝胺可能导致食管癌、肝癌、胃癌和肠癌等疾病。
4.生鱼片:经常性食用未经煮熟的生鱼存在较高的寄生虫感染风险,例如肝吸虫病。这种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可能寄居在肝脏中,引发胆管癌和肝癌等致癌疾病。
02
鱼身上隐藏的“营养王者”
前面提到鱼肉致癌与错误的养殖或烹调方式相关,上述4类鱼建议大家能不吃就不吃。那么,在鱼肉本身养殖及烹调方式都无害的情况下,鱼的哪些部位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推荐食用呢?
1.鱼头: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Omega-3脂肪酸,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益。可以用鱼头煮汤、炖煮或者烹饪成各种美味的菜肴。
2.鱼皮:富含胶原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增加皮肤弹性和滋养。
3.鱼骨:富含钙和磷等矿物质,是天然的补钙食品。可以将鱼骨制成香脆的零食,或者研磨成粉末用于调味。
4.鱼鳔:也被称为“花胶”,富含蛋白质和胶原蛋白,具有滋养皮肤和关节的功效。可以用来制作汤或者炖煮,赋予菜肴丰富的口感。
03
正确吃鱼的好处比你想象中更多
1.缓解关节炎症:鱼肉中的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特性,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关节的健康状态,减少疼痛和不适,并提供支持以促进关节的正常功能和灵活性。
2.帮助健脑防痴呆:鱼肉富含DHA(脑黄金),它在维持大脑健康和促进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神经信息传递、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
3.辅助抗衰老:鱼肉中富含牛磺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清除体内无用或癌变的细胞,具有一定的抗衰及延寿作用。
4.使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鱼肉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调节血液状态,降低血液凝结及阻塞的风险。Omega-3脂肪酸还可与血胆固醇结合,将其从血管中带走,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彭秋霞
审校:郝雅竹
从胃痛到查出胃癌仅2周!医生:这5类人最危险
女人寿命长不长,看“脚”就知晓?脚上有6个特征,寿命短不了
肠道里长了息肉,上厕所时会有3个提示,别等到中晚期了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