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即将到来,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地表上的“积热”完全退去 ,天地变得非常寒冷。同时冬至这天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极盛则衰,之后就开始慢慢往北回归线移动,白昼时间逐渐加长,黑夜的时间慢慢缩短,太阳往返运动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循环,天地之间的阳气也逐渐上升,古人便将冬至看做是一个“大吉之日”。
古人对冬至的重视程度可与春节比肩,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流传下来不少传统习俗,像冬至吃饺子、吃汤团、祭拜先祖等传统,都是隆重又热闹的民俗,下面介绍各地冬至的一些风俗,吃5样忌3事要知道,不管贫富,老传统都要懂,顺利平安过寒冬。
记得吃5样
一、吃饺子
在北方有句俗语叫“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每到冬至天,北方人都会回到家中包饺子、吃饺子,即使没有时间来包饺子,人们也会选择买上一些速冻饺子,煮着吃,这是北方人冬至节最有魅力的仪式感。
饺子相传是张仲景为医治百姓在寒冬时节冻烂的耳朵而发明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也为了在寒冬时节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逐渐将其发展成为冬至的节日美食。饺子的形状如同元宝,还有包罗万象的特点,人们便赋予了其福气、财运等美好寓意,符合冬至的节日氛围。另外包饺子的时候,一家人都能在一起忙活,也能感受家人团圆的幸福氛围。
推荐做法:芹菜猪肉馅饺子
准备食材:芹菜、猪肉馅。
1、猪肉馅放入碗中加入盐和鸡精,2勺生抽和老抽搅拌均匀,调味上色。
2、准备好的葱姜花椒水,少量多次的打入肉馅中,打入一个鸡蛋,搅拌至上劲,倒入一勺油再次搅拌。
3、芹菜去掉叶子,洗净后控干水分切碎,拌入一勺香油。
4、芹菜倒入肉馅中搅拌均匀,就可以直接包饺子了。
二、吃汤圆
冬至北方吃饺子,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习俗,汤圆在一些地区也叫“冬至团”,汤圆不仅名字中有“圆”,外形也是圆滚滚,故而也有团圆和圆满之意,在冬至吃汤圆有阖家团圆、幸福圆满的美好寓意。另外还有“冬至阳始生,则为米圆,以象阳圆圆也”的说法,也就是说冬至之后白昼时间逐渐变长,黑夜时间慢慢变短,天气之间的阳气也逐渐开始回升,人们用吃汤圆来“迎阳”。
推荐做法:油炸汤圆
准备食材:汤圆、鸡蛋和面包糠。
1、锅中倒入适量的凉水,汤圆下入锅中煮开后,再往锅中添3次凉水,再次煮开后捞出汤圆过一下凉水。
2、用牙签在汤圆上扎出一些小孔,排出空气。
3、汤圆在打散的鸡蛋液中蘸一下,再放入面包糠中,裹上一层面包糠,再蘸一下鸡蛋液,裹上一层面包糠。
4、放入热油锅中炸1分钟左右即可。
三、吃羊肉
民间有“寒冬羊肉赛人参”的说法,羊肉味道鲜美、温热滋补,冬至这天刚好也是进入数九寒天的第一天,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时候吃点羊肉不仅能为身体补充各种营养,而且还能为身体提供大量的热量,寒冬天也不怕冷,羊肉的吃法很多,冬至还是用羊肉炖汤最合适了,好吃不易凉,喝完全身都暖和了。
推荐做法:胡萝卜羊肉汤
准备食材:羊肉、胡萝卜、白芷、姜、小茴香和盐。
1、选用略有肥肉的羊肉,洗净切块,炒锅中加入少量的油,倒入羊肉煸炒出油脂,倒入较多的热水。
2、不用盖锅盖煮20分钟左右,加入白芷、小茴香和姜片,继续再炖煮10分钟。
3、胡萝卜洗净切块,羊汤全部转入砂锅中,倒入胡萝卜块,煮20分钟左右,加入盐和花椒粉调味即可。
四、吃面条
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有的地方在冬至有吃面条的习俗。面条顺滑且细长,古人认为面条有长长久久、生活顺利的美好寓意,在冬至这天吃面条,为以后的生活讨个好彩头。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在做面条的时候多加生姜和花椒粉这2样料,好吃又能驱寒发汗,一碗热腾腾的汤面下肚之后,全身都很舒爽,一点也不冷了。
推荐做法:麻香浓汤面
准备食材:圆面条、上海青、芝麻酱、腐乳、姜、胡椒粉、生抽、盐和鸡精。
1、一勺芝麻酱放入碗中,再加入半块腐乳,2勺生抽、半勺胡椒粉,适量的盐搅拌,将芝麻酱澥开。
2、姜切片放入热油锅中炒香,倒入热水煮开,鸡蛋打入盛有清水的碗中,让鸡蛋滑入锅中关火焖2分钟左右,开水煮3分钟左右捞出。
3、圆面条下入锅中,煮开后小火慢慢煮熟后,盛适量的面汤倒入碗中,搅拌均匀。
4、面条出锅前下入洗好的上海青,捞出面条和上海青放入碗中,放入荷包蛋,撒上小葱碎即可。
五、吃馄饨
老北京在冬至这天也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在汉代时期,边疆一直受匈奴的侵扰,百姓痛苦不堪、生活不得安宁,而当时匈奴部落两个首领,一个是浑式,另一个是屯式,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便用肉馅包入面皮中,并取名“馄饨”,带着对他们的恨意吃下去,以祈求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推荐做法:鸡汤鲜虾馄饨
需要的食材:鲜虾、五花肉、鸡腿、胡萝卜1根。
1、煮鸡汤,鸡腿洗净剁块,放入锅中放料酒、花椒、八角、干辣椒、大枣、盐,加入凉水大火炖半小时改小火慢炖。
2、鲜虾洗净去头去皮,倒入少许料酒腌一会,剁成颗粒状、胡萝卜洗净,切末备用。
3、肉馅放入料酒、生抽、蚝油各一勺,盐和调料适量,均匀搅拌。
4、馄饨包好下入炖好的鸡汤里,煮三四分钟,关火,盛入碗中,放入香菜小葱香油。
这3件事别做
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也有一些忌讳是需要注意的。
一、熬夜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熬夜,躺在床上刷手机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一两点,这种习惯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冬季阳气潜藏,早睡早起有助收敛阳气,养精蓄锐。
冬至这天更不要熬夜,尽量早点放下手机,早点睡觉。从古至今人们都很看重阴阳调和,冬至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人认为是“阴极之至”的一天,如果熬夜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影响身心健康,老传统在冬至日这天忌讳熬夜。
二、坐石头上
民间有句老话叫“冬不坐石,夏不坐木”,这是因为冬至之后地表上的“积热”已经消失殆尽了,在室外的石头非常冰凉,温度甚至还要低于室外气温,而且石头的散热速度还非常快,如果这时候人们坐在石头上,不仅暖不热,石头会一直处于冰凉的状态,就会很容易导致寒邪的侵袭,严重的还会拉肚子等。
如果在公园或者户外其他地方,尽量不要坐在石凳上或者石墩上,避免寒气入体。这个禁忌其实就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人们对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认知关系,更提醒人们在冬至之后更要注意保暖防寒,尽量不要长时间待在室外寒冷的环境中,对健康有益。
三、远行、晚归
到了冬至这天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下午可能不到五点太阳就下山了,天黑的特别早,加上古代的交通不发达,出门远行基本都是靠走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可能在天黑之前赶不回家,加上天气寒冷、道路湿滑,没有照明设施,出行多有不便,更有可能发生危险。
另外老话常说“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在古人眼中冬至的重要程度可与过年相比较,也是家人团圆相聚的一天,最好留在家中与家人团聚,吃一顿热腾腾的饺子,感受家人团圆的幸福时刻。
——老井说——
冬至之后,虽然阳气开始回升,但此时刚进入三九天,天地之间还是非常寒冷的,除了要在日常饮食上要多注意外,也要注意添衣保暖,室内多通风换气,避免滋生病菌,也要适当的进行一些舒缓的锻炼,保证身体健康,平安顺利的度过寒冬。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