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夫妻俩在小镇上经营一间卖油条豆浆的小铺子,生意还算红火。一天,老杨正洗着碗,忽然听见一阵叫骂声,出门一瞧,只见一个中年男人正拿着皮带抽打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起初,老杨以为是父亲教训孩子,过了一会儿才发现不对劲,孩子被打得皮开肉绽,哇哇直叫。老杨扒开人群,说道:“你这做父亲的心也太狠了吧,你这是把他往死里打啊,不是你亲生的吗?”
“这是小偷,刚才偷我钱来着。”听这样一说,老杨才明白过来,但仔细一想:“他还是个孩子呀,这样打也不行啊!”
“你先住手!孩子,你没钱花,可以管爸妈要呀,为何要偷呢?”老杨问道。孩子蜷缩在地上,抽泣着说:“我从昨天起到现在还没吃饭,肚子实在太饿,想吃东西所以才偷钱的。”
“一天没吃饭了?那你爸妈呢?”老杨不解地问道。
“我没爸妈,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前天奶奶病了,不能出门捡废品,家里的钱都给奶奶买药了,能吃的东西都留给奶奶了,所以我才…”孩子一番话,令所有人心中一震。老杨马上扶起孩子,跟中年男子说道:“孩子也是没办法了,他也没偷成,你也没损失,你打也打了,气也消了,算了吧!”围观群众也纷纷劝说着,中年男子这才罢休。
老杨把孩子带到店里,盛了一大碗白粥递给孩子,说道:“先填填肚子吧!”说着,又拿出20块钱给孩子:“钱你拿去,给奶奶买些吃的,以后早上来我这儿吃,还可以给你奶奶带些。”孩子听了老杨的话,连续来了五天。
第六天早上,孩子吃完之后,他跟老杨说:“杨大叔,谢谢你,明天我不来了,奶奶病好了,可以带着我一起捡废品了。”孩子说完,转身就跑。一转眼过去了二十多年,老杨已是年过半百之人,孩子也上大学了。然而老杨的家被划入拆迁区,由于地处偏僻,评估之后老杨只能得到3万元的补偿款,这点儿钱连半套房子都买不到,为此老杨和负责征收的工作人员吵了起来。
“钱我可以不要,但你们必须给我一套房子,房子大小我不管,你们拆了我的房子,总得给我一个住处吧,现在3万块钱能干什么用?”老杨说道。工作人员冷笑一声说道:“这话你跟我们说也没用啊,这是上头的意思,我们只是负责来通知你的,要不要钱都得拆,你准备准备吧!”
这时门外出现一个年轻人,他站在门外问道:“搞好了吗?搞好了就走吧!”
“张总,这户主不愿签协议啊!”工作人员说完,那年轻人走进了屋里,他看见老杨时,整个人已经呆住了。老杨不停地说着自己的要求,表明着自己的态度。了解情况后,年轻人说:“给他加30万,另外再补偿一套房子。”
“什么?张总,这是为何?”工作人员惊讶地问道。“钱和房子都算在我私人头上,你们先走吧!”年轻人这一句话,让老杨的脑子顿时短路,盯着眼前年轻人,不停地眨着眼。
“杨大叔,不认得我了吗?二十多年前,你帮助了一个偷钱的孩子和他的奶奶…”张总提示着老杨,这时老杨一拍脑袋,惊呼道:“哎呀!是你小子啊!自从你那天走后,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
“当年要不是杨大叔,我可能会被打死。奶奶临终前还提醒我,让我一定要报答您的恩情。可是我回老家一年多,发现你原先的铺子已经关了。没想到今天居然在这样的场合下我们又见面了,现在我终于完全奶奶的遗言了。钱和房子,杨大叔您一定要收下。”张总话音刚落,老杨握着他的手突然大哭起来。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也许这句话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