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疯狂宰割同僚,诛尽洛阳一半官员,而为背后狡诈的人背了“锅”

2022-06-14     枫叶谈古今

原标题:他疯狂宰割同僚,诛尽洛阳一半官员,而为背后狡诈的人背了“锅”

前言:

尔朱氏的发展源头

尔朱荣在历史上是个,从出身到功过都充满争议的人,有学者认为他是契胡人,也有人说他是羯胡人。虽然无他是哪个民族,其实都算是中原人了,但在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人的出身非常重要,这关乎着两千多人的死亡原因。早在东汉时期,羯人跟着匈奴人入塞,进入中原后居住在山西。到了十六国时代,羯人还建立起了赵王朝,不过后来赵王朝覆灭,羯人也消亡殆尽了。尔朱氏生活在偏僻的尔朱川,他们没有参与中原的军阀混战,因此可以保留下来。此地位于山西朔州北部,正是因为尔朱川,尔朱荣的祖先,便用尔朱作为姓氏,世代领导着这一支部落。公元396年,北魏道武帝率军南下攻打燕国,尔朱荣的高祖尔朱羽健,带领1700人加入了北魏大军。

占据北秀荣家业逐渐丰盈

在魏军攻克晋阳与中山,进入中原之后,道武帝对功臣进行封赏,欲将南秀荣也就是忻州,北部的三百里肥沃土地,赏赐给尔朱家族。但尔朱羽健却说北秀荣虽然贫瘠,但是却离家乡更近,不能因为土地不好,就选择远离家乡的地方。事实证明尔朱羽健的眼光超强,当时北魏正将都城,从草原上的盛乐,迁到平城。而北秀荣正好靠近都城,所以尔朱羽健更看重这个地方,而且北秀荣都是山地,十分适合放牧。得到道武帝的恩准后,尔朱家族依靠地理优势,将家业做得越来越大。传到尔朱荣父亲尔朱新兴这一代的时候,尔朱家家财充盈,牛羊驼马弥漫山谷,是远近闻名的大富户。而且尔朱家与北魏朝廷,相交也十分密切,每到战事尔朱家都是积极捐款捐物,受到北魏皇帝的多次嘉奖,还任尔朱新兴为平北将军、秀荣第一领民酋长。

北魏国内的文化冲突问题

尔朱新兴死后,尔朱荣开始掌管尔朱家,他的发迹正是与河阴之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进入中原后对北魏全盘接受中原文化,改说汉话、穿汉服与中原人通婚,还恢复了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六年后孝文帝去世,当时改革还未普及全国,造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区,和以平城、六镇为中心的鲜卑区,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拿门阀制度来说,这种等级接班制度,在中原十分适合,但鲜卑人却很不习惯。孝文帝迁都后,南迁的鲜卑人变成洛阳人,等级高贵,而留在平城和漠南的鲜卑人,则滑入了下品之列。而且门阀制度重文轻武,鲜卑人大多都是武官,地位随之下降了很多。

门阀制度引发激烈矛盾

当时鲜卑人以两种文化共存,尔朱家把自己定位为鲜卑人,属于鲜卑武人集团,不久后发生了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当时给事中张仲瑀,上书请求朝廷修订法令,将武人排除到上品之外,这样一来武人就不能再做大官。此书一上京都哗然,洛阳的禁卫军是从平城,跟随孝文帝南迁到洛阳的鲜卑人,这些武人的祖先们,曾跟随历代北魏皇帝开拓疆土,为帝国流血流汗,所以他们强烈不满张仲瑀,近千名禁卫军来到尚书省抗议。越来越激动的人群,点燃火把手持木棍、石头,攻进了张仲瑀家中,将张仲瑀发父亲打死后,还将张宅一把火烧掉。后来更大的冲突,在六镇爆发,漠北的柔然国与江南地区的萧梁国也趁火打劫。

尔朱荣与董卓类似的人生经历

军官闹事是上层社会的争斗,而六镇的鲜卑平民,也卷了进来,他们与贵族产生了激烈冲突。在此局势下,尔朱家趁乱兴起来,这一次他们与朝廷站在一起。尔朱荣带兵进军洛阳,除掉了把持朝政的灵太后与幼帝,还将受中原文化影响的鲜卑同僚诛杀殆尽,史称河阴之变。这件惨烈的事让世人,将尔朱荣与董卓相提并论。他们的人生轨迹也的确类似,都是以勤王为名带兵入洛阳,从此控制了朝政,最终都死于宫廷斗争之中。尔朱荣虽然体型与董卓差距巨大,但他武功高强,同样性格残暴崇尚武力,平日里武器不离手,动辄发怒杀人。北魏末期四方兵起,尔朱荣仗义疏财,结交了大量的豪杰,并训练出一支四千人的精锐骑兵,这是北魏最勇猛的军队。

尔朱荣的“发家”之路

尔朱荣先后打败柔然平定内乱还镇压了匈奴、敕勒人的起义,成为北魏帝国的救命稻草。朝廷为了笼络尔朱荣,不断给他加官进爵,让尔朱荣做了车骑大将军,与六州大都督。各地豪杰争相来投,连乱世英雄高欢,都来到了秀荣。尔朱荣步步强大起来,而北魏王朝却濒临崩溃,河北、关中与江淮地区,都燃起熊熊战火。这时候尔朱荣,主动请求到河北平叛,扫灭葛荣恢复六镇的安宁,《智囊》中所讲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此时。然而尔朱荣的第一次请缨,却遭到了朝廷的拒绝,掌权的胡太后认为尔朱荣,比葛荣与其他起义军还要可怕。19岁的孝明帝不甘心做傀儡,也不甘心看着胡太后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就悄悄下达密旨,令自己的岳父尔朱荣出征河北。

攻进洛阳杀掉太后与幼帝

尔朱荣带领秀荣精锐骑兵,以高欢为前锋进发洛阳。队伍走到上党地区,孝明帝又令尔朱荣班师回朝,尔朱荣知道,朝中一定发生了天大的阴谋。随后孝明帝离奇死去,胡太后又准备立前皇妃所生的女儿,谎称为男孩立为皇帝,事情败露后为了继续掌权,胡太后又选了一个三岁的皇族男孩为帝。尔朱荣听闻后勃然大怒,最终杀了胡太后与小皇帝,接下来就是河阴之变的爆发。尔朱荣残忍杀戮文人,固然是一个罪人,但事实并没有如此简单。当时尔朱荣只有一万人马,怎么能兵不血刃地进了城?面对尔朱荣的虎狼之师,强大的数万洛阳禁卫军并未阻止,因为尔朱荣与洛阳禁卫军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洛阳禁卫军早就盼着尔朱荣前来。

尔朱荣杀心大起酿造河阴之变

其实尔朱荣一开始并没有打算杀官员,在他进洛阳之时,官员们都对尔朱荣表示效忠,当时尔朱荣还准备立元子攸为帝,而元子攸却不信任尔朱荣,溜出洛阳自立为帝,官员们也开始倾向于支持元子攸。禁卫军官员费穆劝尔朱荣杀人立威,他敢得罪天下人出这个主意,主要就是背后有禁卫军集团的支持,他们恨不得杀尽读书人,正是这些读书人划分阶级,才引起了乱局。尔朱荣自己也是个武人,他对这个想法也很动心,所以召集部下商议此事。尔朱荣的鲜卑部下们,大多支持着这个行动,最后尔朱荣决定,以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诛杀百官。行动开始后,大批的王公贵族,相继死在了屠刀之下,这次事件共有1300名官员遇难,占据洛

阳城全体官员的一半以上。

背后的阴谋者高欢

尾声

当时尔朱荣的部下贺拔岳,看出了高欢的狠毒,劝尔朱荣放弃为帝,杀了高欢以谢天下。尔朱荣拒绝了这个提议,但是他也后悔了,洛阳禁卫军不会支持他,杀完百官也不能时光倒流。背负巨大压力的尔朱荣,到元子攸面前请死,最后元子攸原谅了他。但这个“黑锅”他是背定了,日后尔朱荣虽然大败葛荣,战败风头正盛的陈庆之,平定了关中叛乱,扑灭北魏帝国的遍地烽火,但他始终逃脱不了历史的骂名。也正是因为如此,尔朱荣最后死在了北魏皇帝的刀下。综上所述,能看出尔朱荣背后,站着狡诈的高欢,正是尔朱荣的这口“黑锅”,才成就了高欢的大业。尔朱荣死后,高欢收拢六镇残部,在普泰元年攻入洛阳,扫灭尔朱荣集团,从此控制朝政长达近二十年。可见尔朱荣固然应该背负历史的骂名,而背后的始作俑者高欢,也应该被钉在耻辱柱上。

【参考资料:《智囊》,《魏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7533b1afade98dc7fc9109792e4f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