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一辈子都没有生育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2022-06-01   皮皮宠PPPet

原标题:你身边的一辈子都没有生育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村里的三婶,一辈子都没生过孩子,是一个让人生气又可怜的人。

听母亲说,当年三婶嫁到我们村的时候,可是轰动了一时的。只见她肤白貌美大长腿,妥妥地一副少男们梦里的初恋模样。

那天新郎新娘挨桌敬酒的时候,新娘的美艳看痴了众人,连村里的大妈都不由得多望她几眼。据说那天新郎并没有如愿进行洞房花烛,而是被一票男人灌醉得趴成了一摊烂泥。事后每当新郎回想起来时,总觉得那些人是故意的,只是没有证据而已。

话说,三叔是怎么娶到这么个大美人的呢,原因有三:

1.家里有钱;(帮女方重病的父亲,交了医药费)

2.高中毕业,有学识;(五六十年代那会的高中生很少)

3.长相清秀,有书生气。

三叔家据说以前也是书香门第,祖上还出过进士和秀才,只是经历了战争年代的洗礼后,家族没落,传到三叔爷爷那一代时就主要以木工手艺为生,正所谓一技在手,百世不愁。

随着家底的不断殷实,老一辈就想让后代继续传承祖先的荣光,把学识捡起来,用知识改变命运。

所以三叔被赋予了厚望,从小就被送到学校里读书,就这么一直读到了高中才回来,那年头大学不好考,所以村里能有个高中生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事情。

就这样,三婶心甘情愿的嫁到了我们村。

结婚后的日子,小两口着实过了一段蜜里调油的生活,可把村里的年轻人和光棍汉给羡慕坏了。逮着机会就拿三叔调侃,有些脑子里黄色废料比较多的人,甚至晚上会悄悄去三叔的窗外偷听墙角,然后私底下几个人讨论得异常欢快。

不过这些事,三叔是蒙在鼓里的,一般当事人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电视里都是这么演的不是吗?而这种桥段一般就是来源于生活的。

按理说,就他们俩人这黏糊的劲,三年抱俩都不足为奇。可是婚后两年,女方的肚子还是没见一丝动静,这可让平静的村子里又多了项谈资。

大家都在猜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两人至今还没要孩子呢?难道是他们身体有什么疾病吗?那是男方有还是女方有呢?这个问题常常被那些闲暇时间坐在大榕树下乘凉的长舌妇们争论不休,就差开赌桌了。

其实作为当事人的三叔一家,也一直被这件事所困扰着。三叔是独子,老人传宗接代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那段时间被长辈要求去看了好多个医生,但结果都让他们感到很绝望。

诊断的结果是:女方没毛病,男方应该是得了弱精症。

这种病放在现在应该还有治愈的可能,但在那个年代就属于疑难杂症了。

三叔一家一边对外人笑呵呵地解释:“不急!还年轻,孩子晚些时候再要也不迟。”一边让三叔抓紧时间各方寻医调理身体。

可是事与愿违,又是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两个人还是没有如愿诞下麟儿。

这时候各方猜疑再也压不住了,村里人由原来的私下议论,变成了明目张胆地询问和背后的指指点点。

三叔一家的压力非常大,而且这段时间光给三叔看病的花费也不少,家里的经济开始慢慢变得紧张起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三叔的父亲因为年龄的原因和心情抑郁,开始缠绵病榻了。

为了冲喜,也为了延续后代,三叔的母亲听从别人的建议,去隔壁县城抱养了一个女娃回来,让三叔他们当成自家孩子一样抚养,希望这个孩子能给他们带来好运气。

三婶起初是不同意的 ,但是家婆已经出于自己儿子的面子考虑,向外人传递了她因为身体健康问题,暂时要不了孩子的消息。这让她既委屈又无奈,最后也只能接受了。因为她自己娘家的妈妈也告诉她,有些夫妻刚开始时也没有孩子,后来领养了别人的女娃后,自己过个一两年也生了自己的孩子。

所以接下来三婶顶着被别人笑话的压力,和三叔尽心地对待孩子,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结果等到孩子长到八九岁的时候,他们还是没能迎来他们期待中的好运气。

这时候三叔的母亲也已经过世,而老父亲也因为常年劳累病倒在了床上,木工做不了了,主要经济来源没有了,一家人只能和其他人家一样伺弄庄稼,靠天吃饭。

三叔从小就是父母的掌心宝,很少干农活,又因为读过一些书,自命不凡。整日总是喜欢呆在家里舞文弄墨的,所以地里的活多数时候都是媳妇自己去做。

时间一长,三婶也不干了,开始闹离婚,家里经常鸡飞狗跳,各种吵闹。就这么僵持了一年多,俩人终于离婚了,孩子跟着三叔,三婶如愿离开。

那几天三叔很后悔,但是他也知道以自己的能力留不住三婶,只能背地里自己抑郁寡欢。

就在大家以为三婶已经回他娘家了的时候,居然在他们离婚后的第2天,看到她从三叔邻居家的院子里施施然走出来了。

后来又听说她已经和邻居家的男人领了结婚证,这个消息一时间惊掉了众人的下巴。

原来在之前的一段挺长的时间里, 三婶去地里干活的时候,邻居家的男人经常主动到田里帮她的忙,两人日久生情,不久就搞到了一起。

邻居家的这个男人长得高大威武,娶过两个妻子,戏剧性的是他的这两个老婆都意外死亡了。其中一个是病逝,另一个是搭乘别人的拖拉机车去赶集时,从车上掉下来摔死了。

他和前妻有三个孩子,最大的有十七八岁,最小的也有十岁了。但是三婶,还是觉得这样的男人可以给她安全感,并且从以往相处的方式来看,男人很懂得疼女人,对她很体贴很照顾。所以她就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个男人的怀抱,丝毫不顾世俗的眼光。

三叔作为男人,头顶着青青草原那么久,一着得知真相,肯定是气不过的,于是他找上了那男人的家想为自己讨个公道,但结果总是被揍得鼻青脸肿的,最后只能含屈做罢。

之后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建筑队,让他们帮忙在两家之间建起了一堵2米高的砖墙,从此对三婶再也不相见、再也不怀念。

接下来的日子里,三婶很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但是那男人已经有三个孩子,不想再要多一个了,因为那时候的农村多一张嘴巴就多一份压力。

几经努力男方都不松口,三婶只能委屈作罢,后来转念一想,只要自己把男人的三个孩子视如己出,到自己老了的时候,他们肯定也会给自己养老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三婶对待男人家的孩子可谓不细致,好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都省出来分给了孩子们。穿的衣服,宁愿自己不买也要坚持每年给三个孩子添新衣过年。

她在那个家可谓过得掏心掏肺,但是她低估了孩子们对自己亲生母亲的孺慕之情。

三婶入他们家的时候,他们已经年纪不小了,看问题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也有了自己的喜好。他们并不觉得自己需要一个继母,他们只知道父亲在自己母亲刚去世不久便陆续娶了两个女人,替代了他们心目中母亲的神圣位置。

这就导致了在那男人死后,三婶年老时,他们把她独自留在了老宅里,互相推诿不肯为她养老。后来经过村委会的调解,三兄弟才勉强答应每个月轮流给她支付生活费,但还是不同意接她来自己新建的房子一起住。

三婶辛苦半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落到了这样的地步,她时常对着很久以前三叔砌的那堵墙发呆感慨。

反观三叔,条件就好太多了。当年自从老婆离开后,他终于扛起了家庭的责任,照顾父亲、支持孩子读书、照料农田,事事亲为。老了之后,女儿也因为好好读书,在城里有了好工作,买了房、结了婚。心疼自己的养父,于是把三叔接到了城里一起住,顺便帮忙照顾孩子,含饴弄孙,好不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