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穗小鱼
题记: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不知不觉又到了中秋,这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一个思亲忆友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为今年的中秋增添了别样的风采。或许,在我们举杯邀明月的时候,心中会泛起波澜,为已逝的朋友,为已故的亲人,为永垂不朽的战士。
朋友是一生的财富,有句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古往今来,描写和歌颂朋友情深的诗句多不胜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朋友,就像一杯水。平时不喜欢喝,却往往最解渴。
朋友,也像一杯酒,越不是勾兑的,越会醇香留齿。
某年,单位组织中秋团宴。领导安排我与一群老者坐在一起,方便照顾他们。他们个个头发花白,年龄最大的已逾70。
有人说:“现在的人,五年一个代沟。”按此说法,我与这群老者至少相隔六个代沟。但是,我决然没有一丝剥离感和陌生感。相反的,听他们聊天唠嗑亦别有一番风味。
他们聊从前的生活,聊过往的人生,聊曾经吃过的苦和受过的难,我就这般静静地听着,仿佛看到了他们走过的“人生长征路”,有苦也有甜。
此时,前台的大荧幕里响起了周华健的《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一声朋友你会懂。......会寂寞,会回首。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
或是为了渲染气氛,又或是为了告诉那些退休的老干部,我们会永远记着他们为这个单位作出的贡献,会沿着他们铺好的路一直走下去,请他们放心。
“情到浓时泪失襟”,一位老者听着听着便老泪纵横了。我赶忙递上纸巾,他接过去擦干眼泪,向我们娓娓道来那段葬于心间的故事。
他说:“这首歌让我想起了一位和我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前两年这个最要好的朋友因病去世了。我们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很穷,很多家庭都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我的母亲在我三岁时就走了,父亲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更是穷的揭不开锅。朋友家就两个孩子,日子过得还算凑合。从我记事时起,放了学便一直在朋友家吃,有时候还会住在朋友家。朋友的母亲待我如同亲骨肉,冬天会给我纳一双千层底,夏天会给我做一件薄衣裳。记得,有两年的学费还是朋友家帮着交的。我们虽然没有八拜之交,但情同亲兄弟。”
大家都不忍插话,就这样静静地听他诉说。
他长叹了一口气,接着说:“朋友走的那天,我和他母亲一起在他身边守护着。我说,老伙计,放心的走吧,有我在,咱爹妈以后我来照顾。”
说着,说着,他又哽咽了起来。我们也为之动容,同桌的其他老者也都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每个人的一生中,除了父母是最爱我们的,身边总会出现几个知己与我们相伴一生。在我们受了委屈时,可以找他们倾诉;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二话不说出手相助;在我们难过时,他们会给予安慰;在我们高兴时,又总想和他们一起分享。
这就是朋友,可以很久不联系。但是,只要你有所需要,他们总会第一时间站到你面前。
朋友,是炎炎夏日里的凉白开,是冷冷冬季里的暖手宝。不求他们为自己两肋插刀,但求与己肝胆相照。
无论是天各一方,还是从此不见。举杯邀明月时,请别忘了给朋友说一声祝福,告诉他们你挺好,无需挂念。
朋友今生一起走,来生继续做朋友。
中秋,是个阖家团圆的日子。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秋月,既温馨又热闹。
小时候,常常缠着妈妈问:“月亮怎么这么亮,这么圆啊?”、“月亮里面那个嫦娥在哪里?”“我怎么没看见玉兔啊?”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一段那么凄美的故事。
相传,王母娘娘送后裔一包不死药。并告诉他服下此药,便能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就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有一天,后裔率众徒外出狩猎,而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跟随后裔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便持剑闯入嫦娥闺中,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自知不是蓬蒙的对手,情急之下,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后,身子便升了天成了仙。由于无比牵挂着丈夫,她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独自一人在广寒宫里承受着相思的煎熬,寂寞时唯有玉兔相伴。
待后羿回到家听闻此事,悲痛欲绝,欲哭无泪。为了一解相思之苦,后裔便在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妻子。
从此,民间便有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主要是用来祭奠已故的亲人,给他们送去自己的祝福。虽然阴阳两隔,但那份思念永留心间。
我们家一直都有在中秋之夜,给逝去的亲人上柱香的传统,为了了却相思之苦,也为了给自己一个安慰。
有一个说法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图片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微专栏
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当然,有很科学的解释。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是一个天文现象。我们知道,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转动,所以其形状和大小才会出现周而复始的变化。即,月相变化。当月亮运动到地球和太阳正中间时,天文上称之为“朔”,这时侯晚上我们是看不到月亮的;而当月亮绕着地球转过一百八十度时,月亮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侧,天文学上称之为“望”。此时,还没等太阳落山,又圆又大又亮的月亮便急匆匆地从东方升起了。月亮由“朔”到“望”大约会经历15天。正常来说,如果“朔”出现在初一凌晨,那么“望”应该出现在十五的晚上。即,十五的月亮十五圆。然而,如果“朔”在初一出现的比较晚,那么“望”也就相应推迟。所以,就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甚至“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据统计,从1951年到2050年这100年时间里,“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会出现39次,“十六圆”的情形有48次,“十七圆”会出现13次。
但是,我更愿意相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是因为已故的亲人在收到我们的祝福时,会有时间上的延后。或许是,这一天给亲人送祝福的太多了,信息在路上出现了“堵车”拥挤。所以,亲人们要到第二天十六号才会收到我们的祝福。
为了给大家一个最完美的、最温暖的祥和之夜,月亮公公才故意拖延时间,在十六号那晚才会露出最完满的笑脸。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久久不能忘怀的亲人,这个人可能是奶奶、爷爷、外婆、外公,也可能是最亲最亲的那个人。血肉相连的亲情,让我们每每想起便隐隐作痛。
有人说:“即使至亲生时是你厌恶的人,待他们逝去,你只会记得他们的好。”
这就是人性的善,“性本恶,性本善”我们无从考究,也不必弄个一清二白。能成为自己的亲人,那便是注定的缘分。
“亲人已仙游,未呈儿孙福。游魂于千里,何时度思量。”当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举杯畅饮时,也别忘记了给他们送去一句祝愿。——一切安好,别无牵挂!
有句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每每看到这句话,就想起了为新中国成立捐躯的将士们,为我们的美好生活丧生的抗震救灾、消防救援的战士们。
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抱怨这抱怨那,甚至崇洋媚外。
但是,在我看来,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想一想,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饿了吃树皮,渴了抓把雪,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浴血奋战;
想一想,人民的儿子董存瑞为了炸毁敌人的暗堡,毅然地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紧急时刻,他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牺牲时,未满19岁;
想一想,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保证部队攻克敌人高地,在手雷掷完后,毅然用胸膛堵住敌人地堡的机枪射孔壮烈牺牲,此时年仅21岁;
想一想,严守纪律为国捐躯的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潜伏任务时,敌人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点燃了他身上的衣物。此时,邱少云的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向后一滚,身上的烈火就可熄灭。但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行动意图,也为了战友们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咬紧牙关,强忍剧痛,坚定地趴在地下,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整整燃烧了30多分钟,最后壮烈牺牲,牺牲时手指头已全部插入地下;
像他们一样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还有很多很多,刘胡兰、王二小、赵一曼、海娃、杨根思......,千千万万个英雄们用自己的鲜血铺出了胜利的道路。
没有他们的英勇献身,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铮铮铁骨,托起明天的太阳。是他们用不屈不挠的大无畏,铸就祖国的辉煌。他们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心目中永恒的丰碑,他们是每一寸祖国大地上不落的太阳。
还记得汶川地震中不畏生死,永远走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烈士吗?还记得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那30位向火而生的消防队员吗?还记得2014年5月1号,上海两名90的消防员在扑救居民楼火灾时,被巨火掀起的热浪推下13楼坠亡,坠楼时两个人手拉着手的画面吗?还记得......
我们总会在最危难的地方看到一丛丛绿,他们是我们的希望,是社会平安的卫士,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我们总会在最危险的时刻看到一丛丛橙,他们用橙色点亮希望,用生命护卫生命,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留下逆行身影,笑容化作遗容。
然而,这一丛丛绿、一丛丛橙尽染了江山,也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死的无畏,换回了我们生的希望。
他们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也向世人诉说着“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舟”的壮丽和无悔。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在我们举杯邀明月时,可否撒酒三地,以告慰英雄们的在天之灵。
明月几时有?
在这个花好月圆之夜,让我们为朋友、为亲人、为英勇的战士们斟满酒,共饮、共忆、共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