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元宵丨欢欢喜喜闹元宵 身在宿迁的他们准备好了

2023-02-04   速新闻

原标题:我们的节日·元宵丨欢欢喜喜闹元宵 身在宿迁的他们准备好了

我们的节日·元宵丨欢欢喜喜闹元宵 身在宿迁的他们准备好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你印象里的元宵元素都有哪些?一口软糯的汤圆;热闹的舞龙、舞狮、旱船表演;各式精美的花灯……相信这些今年的元宵节同样少不了!2月2日,笔者采访了数名宿迁手艺人、民俗文化爱好者,了解他们为元宵节做了哪些准备。

苏艳玲:传统花灯会一直扎下去

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有着观赏花灯的习俗。今年60岁的苏艳玲制作花灯已近50年,2月2日,笔者来到宿城区民间文艺馆,苏艳玲正忙着制作兔子花灯。

“一个花灯看上去简单,想要做好看要花心思和时间,工序也很多。”苏艳玲说,花灯主要由彩纸和竹篾制成。竹篾是削成一定规格的长条状薄竹片,竹篾作为花灯的骨架,必须厚薄适当,软硬有度,她一般选用竹子靠外的部分“篾青”。

苏艳玲介绍,制作花灯最费时间的就是制作框架。“比如制作兔子灯的框架,要将竹篾弯曲,用铁丝捆扎成兔子的身体、脑袋、耳朵,这样兔子灯的框架就初步形成了,然后再将小灯泡扎进去。我扎出一只兔子灯的框架,需要3个小时。”苏艳玲说,要把灯笼的架子搭好,长短、粗细都有标准,一点也不能马虎。

框架搭好了,接下来就是糊彩纸。“兔子灯裱糊时也要讲究技巧,每一块立面都要单独裱糊,这就需要不停地调整角度,同时,应选择较薄的纸张,这样做出的花灯透光好,裱糊时,要注意纸张绷紧,过松过紧都不行,做出来的花灯才不易皱。”苏艳玲一边介绍,一边用浆糊刷纸。

“花灯寓意祈福祝愿,所以还需要再剪一些彩纸造型,贴在灯笼上,像这只兔子灯成品上贴有很多装饰。牡丹花代表富贵吉祥,葫芦则代表福禄,莲花寓意年年有余……”苏艳玲介绍起成品的兔子花灯,不同的花灯各有寓意。

笔者了解到,苏艳玲的祖辈就以制作花灯为业,从她记事起,每年的腊月,家中就会忙碌起来,一家老小一起制作花灯。等她稍微大一些,每到元宵节,她就和妹妹、父亲抬着花灯到街上售卖。“现在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我经常会参加一些教学花灯活动。”苏艳玲说,花灯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自己会一直扎下去。

刘宁宁:卡通兔子汤圆寓意美好

随着元宵节的临近,汤圆也开始热销起来。除了人们喜爱的传统汤圆,卡通兔子形状的汤圆也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区宿支路附近的一家面点店,店主刘宁宁正忙碌地制作兔年卡通汤圆。

“我们设计了‘兔元素’的汤圆,不同造型的汤圆,寓意各有不同。比如我手里拿的这一款兔子礼盒,共有12种可爱的卡通造型,锦鲤兔子代表年年有余;草莓兔子表示兔年美满;手拿福字的兔子寓意福兔临门;元宝兔子寓意招财进宝……”刘宁宁向笔者详细地介绍。

笔者现场尝了一口汤圆,汤圆软糯可口,特别香甜。“我们将煮熟的糯米粉和生粉混合,这样做出来的面皮更有延展性,馅料是我们自己炒的黑芝麻馅,里面还加上白砂糖和黄油,炒出来的馅料特别香。”刘宁宁介绍,每一个汤圆,配料比较多,工艺也比较复杂。

“这些兔子造型的汤圆,颜色鲜艳,都是用果蔬泥制作。比如黄色是南瓜,绿色用的是菠菜,粉色用的是仙人掌果,因为工艺比较多,所以我们做得也比较慢。”刘宁宁说,店里从去年11月下旬就着手准备材料,去年12月末就开始制作,春节前已经售出50多盒。

“我们正月初七又开始制作汤圆,因为产量有限,目前售出了100多盒。现在兔子礼盒已经售罄,不再接单了。”刘宁宁说,兔年卡通汤圆也将美好的祝福传递给大家。

黄海艳:“舞”出美好生活

今年59岁的黄海艳是宿城区项里街道关口社区阳光里艺术团的一位成员,同时也是艺术团舞龙队中负责龙头部分演绎的“龙头大姐”,2月2日,她正与队员们展开紧锣密鼓地排练,为即将到来的元宵节表演做准备。

“今年元宵节,我们舞龙队受邀到宿豫区大兴镇演出,大家都非常高兴,目前我们正在排练节目,希望到时候陪着大兴人一起欢欢喜喜闹元宵。”黄海艳介绍,舞龙是我国传统民俗活动,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中国人在重大节日等最常见的娱乐方式。每逢吉庆时节,各地群众都会通过舞龙的方式来祈福纳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自己所在的舞龙队,需要9个人相互配合,才能舞好一条龙。

作为“龙头大姐”,黄海艳已经参与舞龙表演有近十年时间了,在演出过程中非常卖力。她笑着告诉笔者,舞龙头非常考验体力,相较舞龙的其他成员,龙头的部分需要更多的动作。

一场演出下来,她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但听到观众的热情回应,疲惫也就随之消失了。回顾刚开始接触舞龙表演,黄海艳也付出了很多精力,她说,自己就和队员们通过网络观看舞龙表演视频学习,近百种动作,有时候学会了过段时间就会忘记,忘记了就接着学,她和队员们终于掌握舞龙的精髓。

“龙头一动,龙身跟随,龙尾摆动。上下掀起,左右翻舞,再配以有节奏的鼓点击打,表演非常精彩,也非常受欢迎。每年过年期间,我们很忙碌,今年也不例外,这段时间演出不断,希望在元宵节,我们也能圆满完成演出,为大家带去精彩的表演。”黄海艳说。

朱景梅:从未减弱对旱船的热爱

旱船表演是宿迁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演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随着唢呐、锣鼓等音乐响起,“船”中人踩着节奏表演起来,划“船”人夸张地合乐划桨,大家相互配合,进退有序,随着“小船”上下起伏,左摇右晃,“船”身流苏摇曳,布幔飘动,如同行驶在河水之中……

家住宿城区隆城世嘉小区的朱景梅正是一名旱船表演爱好者,她参与旱船表演已经有6个年头了。朱景梅今年64岁,她告诉笔者自己接触到旱船表演源于在宿迁运河一号桥下的一个偶然的机会。

6年前,朱景梅在宿迁运河一号桥下看到了有人在锻炼身体、划旱船,自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了围观的一名群众。后来在旱船队其他成员的邀请和鼓励下,她也慢慢成为了旱船队的一员。

“我们表演,没有多么华丽的舞台和灯光,但观众都看得有滋有味,这是咱们的传统民俗文化。我们还经常到养老院等场所进行公益表演,大家都很高兴。为了今年的元宵节,我们正在准备节目,计划到本地各个小区表演闹元宵。”朱景梅说,6年过去,自己内心对旱船表演的热爱从未减弱,希望给大家带去欢乐的同时,将传统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颜靖尧 朱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