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满天。
“莉西娅”在“迪莫波斯”(右上方)遭撞击后拍摄的照片。左下是它的主星“迪迪莫斯”。NASA / ASI
“莉西娅”在“迪莫波斯”(右上方)遭撞击后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它已被一团明亮的碎片云笼罩。左下是它的主星“迪迪莫斯”。NASA / ASI
“莉西娅”在“迪莫波斯”(上方)遭撞击后不久拍摄的照片。下方是它的主星“迪迪莫斯”。NASA / ASI
昨天,太阳系的一颗星体被“光粒”击中。“光粒”来自地球,名叫“飞镖(DART)”。人类想要免遭天体碰撞的威胁,于是想要拥有改变天体运行的能力。这种尝试是空前的,古代人绝对想像不到。
“飞镖”探测器击中的,是小行星“迪迪莫斯”的卫星“迪莫波斯”。
要想以2.3万公里的时速击中距离我们1100万公里、直径只有170米的“迪莫波斯”,难度比飞镖击中靶心要高得多。
“飞镖”视角的撞击过程。NASA
按照科学家的设想,“迪莫波斯”的轨道速度会因为“飞镖”的这一击而降低,其公转周期和轨道半径也会因此缩短和变小。但实际效果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详细情况可能要再过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公之于众。
不过这一击果然举世瞩目,围观者甚众。包括哈勃、韦布等在内的诸多大型望远镜全程监控,搜集数据。
“飞镖”有一颗意大利制造的伴飞小卫星,名叫“莉西娅(LICIACube)”。“莉西娅”在撞击发生之前,就已经退到了1000公里开外。它的职责是对撞击过程进行跟踪和拍摄。
“莉西娅”拍摄的首批照片在撞击发生后三小时传回了地面。
“莉西娅”拍摄的这些质量并不太高的照片显示,“迪莫波斯”在遭到撞击后被一团明亮的碎片雾所笼罩。这使得“迪莫波斯”的亮度大增。
而在ATLAS小行星监测系统拍摄的视频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迪迪莫斯”小行星系统被击中后亮度陡增数个量级,随后在其行进的前方,出现了一大团逐渐扩散并最后消失的雾。
在ATLAS小行星监测系统拍摄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迪迪莫斯”小行星系统被击中后亮度陡增数个量级,随后在其行进的前方,出现了一大团逐渐扩散并最后消失的雾。ATLAS
“莉西娅”在“飞镖”的撞击任务完成后,近距离飞掠了“迪莫波斯”,并对新出现的撞击坑,以及小行星与之相对的另一面进行了拍摄。这些照片目前尚未传回。
研究人员正在等待来自“莉西娅”及其他望远镜的更多数据。人们最希望了解的是,“迪莫波斯”在被“飞镖”击中之后,其轨道参数究竟有没有发生变化?以及发生了什么样和多大的变化?这个数据才是试验是否成功的关键。但目前我们似乎还不会那么快就知道。
理论上“飞镖”的撞击,只会改变“迪莫波斯”作为一颗卫星,绕行“迪迪莫斯”的方式,且改变的幅度很小。对“迪迪莫斯”整体环绕太阳的运行不会有影响。所以理论上“迪迪莫斯”也不会因为这一击而对地球构成威胁。
“飞镖”任务是人类基于担心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大规模灾难而进行的一个试验,其目的不但是为了检验使用当前技术偏转小行星的能力,或许也是为了树立一种信心。
参考
Behold the 1st images of DART's wild asteroid crash
https://www.space.com/dart-asteroid-crash-first-photos-liciacube
星空天文“星球”系列笔记本,由星空天文创始人老孙亲自设计开发。笔记本以太阳系11个主要成员:太阳、水星、金星、地球、月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为主题,精心设计分批推出。首批两款:月球和土星已发售。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