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国车市早已脱离了我们曾经想象中的发展方向。电动化转型叠加新旧势力的权力交割,让全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围绕市场份额和价值体系的重建,几乎所有企业都牟足了干劲,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占得发展先机。
也正因如此,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为了创建利于自身发展的利益链也好,或为了将自己更好地推销给消费者,当时间牵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告别过去,VAG FAMILY、现代嘉年华等一个个熟悉的文化盛会都渐渐褪去了颜色,对于品牌本身的传承,已不再如往常那样,有着太多人在坚守。
时代向前,生死攸关时,或许放弃文化建设是车企出于对市场现状研判后做出的决定,谁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但是,随着中国车市开始从无序中走向成熟,试问一下,中国的汽车消费者真的不再对那些有着弥足历史沉淀的品牌抱有向往了吗?
答案不言而喻。
年关将至,11月18日是广汽本田又一届躁梦节启动之日。再现火热的现场仍在向外界表明了一个态度:偌大的中国车市离不开汽车文化的支撑,在走向新时代的过程中,那些伟大的汽车品牌本身所散发的魅力,依旧值得所有人留恋。在经历前几年的市场洗礼和局势动荡,围绕本田魂所构筑的精神世界,此刻仍在中国市场涤荡着每一名汽车用户。
而站在广汽本田的视角去看,当广汽本田的基盘用户在这二十五年间来到了千万级体量,全产品线以雅阁为起点发展到覆盖全场景的车型矩阵,背靠行业电动化转型聚焦新兴人群的需求,我愿意将这一届成功举办的躁梦节,视为广汽本田、乃至整个本田汽车在中国,完成从守势者到创变者蜕变的深刻笔触。
技术进步与文化建设,缺一不可
不知不觉,中国车市已经逐步褪去了最初的稚嫩和无序,在产业转型和消费更替的势头中,完成了蜕变。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定义,再到市场开拓,中国汽车工业日渐完善的产业链,几乎让所有人都认为,这里将成为车市未来的发展风向标。
就像在此届2023广汽本田躁梦节上,除了本田粉丝津津乐道的那些元素之外,和新能源相关的展区同样人潮涌动,实则就是在说明,中国车市不断进化的底色,已经深深影响到像广汽本田这样的合资车企。接下来,围绕电动化转型的故事将在它们的诠释下,变得愈发丰满。
一直以来,对于最广大的本田粉来说,广汽本田始终将最新车型和最先进的技术带到国内的动作,就是他们所推崇的要点。而广汽本田至今累销千万辆的达成,成长为以技术为标签的企业,其背后的核心原因均在于此。
每每换代均与世界同步的雅阁、时刻和日本本土保持同一调性的奥德赛、将MM理念贯彻进全生命周期的飞度……纵观整个合资阵营,广汽本田就是为数不多的几家能将全球范围内领先的产品逐一引入国内的车企之一。
另一边,多年来,i-MMD锐·混动技术的升级优化、Honda CONNECT智联互导系统的完善以及Honda SENSING 安全超感系统的持续进步,必然也使得中国消费者看到了日系合资车企“在中国 为中国”的决心。
而与此同时,和许多只讲究生意的同行相比,作为国内最早将品牌文化作为自身标签的企业,广汽本田从未因企业的飞速成长而忽略对用户的关怀和呵护。尤其是数届躁梦节的落成都足以证明这样一个观点:市场变化再快,也抵挡不住广汽本田向所有人传递品牌精神的决心。
你可以说,在这个人人都在讲究生死的年代,相比花精力宠粉,多花点时间卷一卷别人,显得更符合现在的市场背景。
但不好意思,只要你足够了解一个成熟市场的运行法则,足够了解一个拥有弥足历史沉淀的品牌应有的样子,必然会知道,无论是哪家强势的合资车企,寻求发展的手段绝不是仅仅局限于如何在价格战的内耗中取胜,如何在舆论场上赢得网民的认可。
在中国,随着越来越多的的品牌放弃自我文化的建设,粉丝文化的独特性俨然成了只属于广汽本田的资本,而这就意味着,在汽车行业转型向前的当下,拥有此种独特优势的广汽本田,是可以在随后的发展中脱颖而出的。
就像这短短两天时间里,2023躁梦节的火热再次让喜欢广汽本田的每一个人,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品牌方的示好,在其所缔造的精神世界中,也得到了广本式的喜悦。那从中,我们必然可以读到,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广汽本田很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车市带去一丝成熟的底色。
要知道,对于一家驻扎在中国的强势合资车企而言,累销1000万辆其实并不稀奇。相比之下,支撑其后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只会在于,用户给予的认可度是否可以转化为承托起未来愿景的绝对力量。
而今天的躁梦节,躁梦电竞馆、潮玩集结区、智享新势界等区域的设立愈加让千万用户有了归属感,更意味着,当中国车市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广汽本田一路走来所造就的用户粘性,即对品牌的绝对忠诚度,在后千万辆时代是可以为之带去全新助力的。
从躁梦节,看到品牌的力量
自从电动化的浪潮席卷了中国车市,和许多行为超前的中国车企相比,我们的确能察觉,合资的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包括广汽本田在内的头部企业,都在一边观望市场前进的速度,一边调整着自己的步伐。
但不得不说,眼看各个新兴企业的发展渐渐趋同、许多只图挣快钱的企业接连消亡,对于广汽本田来说,在深刻认识到中国车市的快速变革之余,真正审视可持续性发展的未来,仍会是最为正确的。
就像本届躁梦节上,广汽本田在延续过去对于品牌文化的维护之余,在针对电动化的发展上,也给出了自己的中国答案。当人人都在追求电动化转型带来的一时愉悦,它所希望的就是,通过长远的战略部署和文化建设,为用户打造一个绿色、环保、安心的出行新世界。
也就是说,由躁梦节衍生出的品牌积淀,终究是广汽本田对待中国车市不变的情愫所致。让中国消费者大胆感受到品牌与生俱来的魅力,其实也是在对外传达着,自身深耕中国20多年来,广汽本田时刻愿意为中国市场做出改变的心境是那样始终如一。
而未来,随着电动化转型的势头愈发高涨,我会相信,广汽本田依旧将在如何跟上时代步伐的课题上反复试炼。从推出e:NP极湃品牌到如今向市场展出该品牌第二款纯电动车e:NP2极湃2,事关自身电动化转型的举措并不会就此停下。
就像本届躁梦节上,电动共创馆的设立,一边让用户深度参与到广汽本田电动化转型的征程中,另一边,亦是将广汽本田全面触电的想法和决心向所有中国消费者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
若此,以广汽本田在用户情感的维系上所编织出的致密大网,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去猜测下,属于广汽本田的EV世代会和往日一样,极具魅力。
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中国车市的电动化转型走到今天,在为消费者带去足够新鲜感的用车体验之余,发展趋于同质化的前提下,对于品牌层面的建设有所忽视是那样日渐突出。
各个汽车企业卷完造型设计卷用料和做工,卷完三电技术,卷智舱和智驾层面的技术迭代,唯独在自我品牌文化的创建上,很是缺乏。此前,很多发生在新势力身上的维权事件,大家也都看到了。如此一来,试问,随着用户粘度的降低,对于任何一个尚在打造规模效应的车企,有何利处?
是的,在电动化推进上,可以说,那些急切想要占领市场的新兴企业,以超高频率的迭代速度令传统合资车企心生焦虑。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因为它们的存在,后者要想在声量上占据上风的确很难。可时至今日,日渐成熟的产业发展逻辑,在教育投机者的同时,我认为,这也使得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渐渐回归了理性。
在此番背景下,相比一味追求电动化所带来的高溢价,立志于在文化上为中国消费者带去传承和新意的广汽本田,显然有着比其他汽车品牌更宝贵的财富。
新时代启幕,我们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多擅长讲故事的新能源品牌。广汽本田“让梦走得更远”的潜台词就是,随着市场同质化发展愈演愈烈,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完成销量千万辆的基础上,更具品牌魅力的广汽本田将通过自己固有的客户群完成新一轮的裂变。
其次,以每一届躁梦节的成功举办为基底,中国消费者势必可以从广汽本田的身上,看到一家内心真正强大的车企,愿意为所有人提供喜悦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