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新能源车市场高速发展,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01.8万辆和102.9万辆,同比增长了113.9%和128.5%,这是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首次双超百万辆,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这一成绩,不仅反映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预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
然而新能源车涨声一片的背后,难掩新势力车企的隐忧。曾经我国的造车新势力车企数量将近500家,如今能够正常经营的企业只剩下40家左右,骤减幅度高达90%,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如此残酷。2023年汽车行业淘汰赛加剧,很多造车新势力已经到了穷途末路阶段,为人熟知的就有威马、拜腾、奇点等品牌纷纷陷入塌房危机。
时代的步伐从不停歇,行业的淘汰赛还继续,车企是否具备稳健的经营体系尤为关键。现在新势力阵营已经到了去伪存真的新阶段,2024年如何活下去是很多新势力车企的主旋律,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2023年座次生变
今年新势力局势是有人春风得意,也有人正在摇摇欲坠。理想就是新势力阵营的赢家。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理想汽车押注的家庭用车细分市场在2023年有了爆发式的增长。今年前11个月提前达成全年30万辆销售目标,全年累计交付32.57万辆,其中11月理想汽车新车交付量按年增172.9%至逾4.1万辆。
同样,零跑汽车的市场成绩也连续刷新单月销量记录,11月份交付量超1.85万辆,同比增长130%,今年1-11月份,零跑汽车共交付新车125537辆。这两家车企的出色表现均说明了新能源车市场充满机遇,但前提是车企有能力紧抓机遇。在新能源的战场上,不仅考验技术和速度,也考验车企的市场洞察力。
然而在这些高光背后,却是更多倒下的新能源车企。进入2023年以来国内车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内卷降价,主流车企在确保利润的同时大打感情牌,进一步让利给消费者,造车新势力明显力不从心,越来越多的车企面临破产退市。
曾经风光无限的恒驰汽车,现在已经陷入经营困境,今年进行了多次裁员,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天际汽车受产销失衡的影响,现在也走到了退市边缘;而威马汽车曾被誉为新势力四小龙之一,发展前景还算不错,但与天际汽车面临同样的问题,门店关闭、工厂停工、售后困难,距离退市不远了;曾被看作最有前景的爱驰汽车,也已经多个月没有发放工资,现在已经在申请破产。
强如蔚来和小鹏,今年也不算好过。其中蔚来汽车最近陷入了多事之秋,凭借亏损、裁员、开放换电等话题频频冲上热搜。小鹏汽车也是曾经陷入了泥潭,刚刚挺过了危险期。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原因无非是资金链断裂、产品力不足、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
在一个高度内卷化、竞争白热化、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只有那些具备稳定的资金来源、核心的技术创新、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灵活的市场应对的造车新势力才能生存下去,并且走向繁荣发展。而那些缺乏这些条件的造车新势力则可能会面临出局或者被收购的命运。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2024年市场更严峻
现在政策还在大力鼓励新能源车发展,加上车企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持续进步,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追捧程度不断提高,相信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这能为新势力车企的发展提供良好市场环境。
但机遇与挑战也往往相伴相随。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厂商涌入市场,企图分得一杯羹,尤其是体系力强大的传统车企,纷纷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2024年也将是各大车企在新能源车市场决战的阶段。
同时更多先进的新能源技术也会进行下放,激光雷达、空气悬挂、800V高压、3C快充等技术均有望同时出现在20万以下的车上,甚至会成为标配。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实际上是企业对于市场趋势的深度理解和精准把握。面对瞬息万变且技术越发成熟的新能源车市场,只有能够快速跟进并推出相应产品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优势。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也能带来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驾驶体验。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一场生死攸关的较量,谁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掌握更多话语权。未来各大新势力车企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产品性价比,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只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2023年车市拉开了内卷的帷幕,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逐渐下降,对没有造血能力的造车新势力造成很大的冲击,以致身陷困境,四面楚歌,最终宣告倒台。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进入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乃至进入大决战的阶段。新势力车企想要更好地活下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打造有竞争力的新车型,但是这并非易事,估计明年还会有更多新势力车企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