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体重管理”重在用科学替代盲目

2024-06-28     北青网

秋实

“小胖墩”“节日胖”“假期肥”……这些健康风险,该如何科学有效应对?日前,国家卫健委、全国爱卫办、教育部、体育总局等16个部门联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和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的目标。

近年来,相关部门明显加大了体重管理的力度。不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明确要减少超重和肥胖人口,而且各种细化措施也陆续推出。比如,不久前《成人、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一经发布,“国家卫健委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新闻冲上热搜。此次国家卫健委等16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当能推动体重管理进一步具体化和常态化。

目前肥胖乱象十分普遍,不少人减肥不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追求“瘦美”,因此不惜以损害健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如吃减肥禁药、违规施行吸脂术或神经阻断术、参加没有资质的减肥训练营等,甚至吃蛔虫卵或泻药,超适应症做切胃手术或断肢增高手术等离奇减肥方法也时有耳闻。当前部分糖尿病药品的减重适应症受到热议,滥用降糖药减肥现象因此变得日益严重。加强和完善体重管理,就是不能任由机构误导和个人盲目摸索加重减肥乱象,有必要将体重管理上升到全国的高度来统一布局,通过科学的方式来替代盲目控制体重。

体重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需从多方面入手,尤其是要为体重管理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比如,为了便于公众“迈开腿”,就得建设更多运动场馆;要让公众“管住嘴”,就得对食物摄入强化指导,比如很多饮料的糖和脂肪含量较高,却普遍没有分级标识来提醒消除,消费者仅仅因为喜欢喝饮料就可能导致肥胖。不久前上海试行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这类做法值得推广。

此外,体重管理还要增加技术含量,开发出更多减肥产品与服务。目前减肥药品不足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糖尿病药被过度追捧,应该强化减肥药研发,让居民能够通过药品来辅助减肥。目前一些医院开设了减肥门诊,但这类门诊数量太少,且减肥只是体重管理的一个部分,有必要将减肥门诊升级为体重管理门诊,并增加这类门诊的数量,等等。

超重和肥胖人口日益增多的趋势有待遏制,且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息息相关。因此,体重管理既是个人的事,也是一道公共卫生命题,既是为了追求美,更是为了促进健康。化解居民在体重方面的错误认识,强化体重管理的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注重服务与产品开发并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居民化解各种不同的体重管理问题,才能用科学来替代盲目,让居民减肥有方,体重管理不再成为社会的一大困扰。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3a26ae06717663ad6231aaea5efe8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