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预报预测,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区域传输及局地污染积累叠加,预计10月31日-11月2日,北京市将发生一次轻—中度污染过程,部分时段可能达到中度以上污染程度。
那大气污染物,是怎么来的呢?
公众又该如何应对?
01
大气污染是怎么来的
大气污染原因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源和人类活动排放,如:沙尘暴、火山灰、海盐、生物质燃烧、化学燃料燃烧、汽车尾气排放等。另外,气象条件也会影响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在小风、逆温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静稳天气条件下,污染物浓度会积聚加强。
02
PM2.5
空气中的“隐形”颗粒
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来源十分复杂,既有一次排放的污染物,又有二次反应生成的污染物,涉及日常发电、工业生产、燃煤、机动车、扬尘等多方面。与大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那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01
绿色出行
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尾气排放。
02
节能减排
合理使用取暖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03
环保意识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同时,个人防护也非常重要
减少外出:在雾霾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佩戴口罩:外出时,佩戴专业的防霾口罩,减少吸入PM2.5。
室内净化: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为了我们的健康和未来
一起行动起来吧!
为守护清新空气贡献一份力量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