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延安保育院带着几十个孩子行军2000多里,才撤出敌人包围圈

2023-11-22   兔宝绘画

原标题:1946年延安保育院带着几十个孩子行军2000多里,才撤出敌人包围圈

前言

很多70后的读者大概都看过电影《啊,摇篮》,这是一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谢晋执导,朱希娟、张永寿等主演的战争剧情片,于1979年上映。该剧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从延安撤退的一所幼儿园,克服重重困难,安全撤离敌对环境的故事。

本文要分享的是电影《啊,摇篮》的原型——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幼儿园的故事,行军2000多里,历时3个多月。在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之后,他才得以退出敌人的圈子。

1946年底,胡宗南出动20万大军攻占延安。党中央当机立断,决定撤出延安。撤离延安的人群中,有一支独特的队伍——延安幼儿园的孩子和老师,以及中央党校的数十名人员。母亲和孩子们。

这支以妇女和儿童为主的独特队伍,随部队转移到晋绥解放区。那是隆冬,寒风刺骨。这支由妇女和儿童组成的队伍变成了强大的骡马。孩子们被安置在木架上,用骡马驮着,勤务兵牵着骡马。母鸡在前面带路,老师和妈妈们紧随其后。

路上,孩子口渴了,要及时喂水;天冷的话,木架外面要盖一层布,挡住冷风。每个人都担心这些孩子会受伤、被冻、饿、渴。

有一些非常活泼、善良的兄弟。她的父亲是越南将军弗拉德,回到越南领导革命。她的母亲陈剑阁也是这个独特团队中的一员。陈剑阁的小儿子已经会说话了。这是他第一次体验马背上的生活。他没有注意到危险。相反,他觉得很新鲜、很有趣、很刺激。他问母亲陈剑阁,父亲长征也是这样做的吗?

陈剑阁耐心地对儿子说:长征期间,父亲没有马可骑,没有食物吃,在草地上挨饿,在雪山受霜冻。如果不是有很多叔叔阿姨的帮助,他早就死了!在他们的长征途中,敌人在他们身后追击,天空中不断有敌机投下炸弹。

陈剑阁话音刚落,没想到敌机就到了。在天空中盘旋了一会儿后,投下了一连串的炸弹。勤务兵、老师和妈妈们赶紧把骡子和马身上的骆驼架架起来,带着孩子们躲到附近。直到确认飞机已经飞走后,他们才继续赶路。

这支队伍过夜,一整天不停歇地赶路。终于渡过黄河,我们向山西东南方向前进。虽然敌机每天尾随队伍投掷炸弹,但幸运的是,除了几个经常害怕尿裤子的孩子外,所有人都毫发无伤。

当队伍抵达山西省柳林镇后,准备继续前往晋东南的太行解放区。恰巧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前往延安途中路过这里。他看到这群骡马带着许多孩子,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考虑到天气极其寒冷,他要求队伍在柳林休息,等到明年春天再出发。

因此,球队在柳林待了三个月,直到第二年春节后才恢复。在汾河渡口,他们遭遇了阎锡山军队的重重封锁。幸运的是,359旅将阎锡山的军队赶走了,并架起了浮桥。众人踏上摇摇欲坠的浮桥,最终跨过了汾河。

当晚,一行人在太岳山的一个小村庄过夜。这时,陈剑阁发现命令和他的小儿子已经落后了。他们搜寻了一整夜,但没有找到她。直到第二天黎明,命令才赶上了背着他小儿子的队伍。原来,下令的只是一个15岁的孩子本人。他背着陈剑阁的小儿子太辛苦了,在路上就睡着了。

陈剑阁惊讶、感激,同时又心酸。这件事也提醒了她,不能再大意了。毕竟,凤凰社本身也只是一个15岁的孩子啊!当队伍行进到这里时,到处都是乱石、曲径,大部分地面还被冰雪覆盖。

经常导致人和骡子从十几米高的斜坡上滑下来。幸运的是,大家把包架弄得很结实,孩子们才没有受伤,裹着温暖柔软的被子。他们中有多少人有勇气这样做?大孩子们觉得好笑,开心地笑起来。

这一带是两军胶着的拉锯区。他们待得越久,就越危险。我们必须连续36个小时翻山越岭。他们太累了,已经无法行走了。危急时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得知这支妇女儿童队伍将穿越前线,特派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前去保护。

在陈赓部队的保护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一大群人主动出手相助,每人背着一个孩子,穿越了白雪覆盖的绵山,寒冷而顺利。全年。孩子们被保护得很好,被子做成了背包,戴着棉帽和口罩,只露出两只黑黑的小眼睛。

就这样,翻过绵山后,队伍到达了晋冀鲁豫边境地区。直到这时,他们才终于彻底退出了敌人的圈子,也终于安全了。这次旅程历时3个多月,行程2000多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