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路的石道碑亭大概是三四年前修建的,周围居民拆迁后,石碑曾经裸露在外,为保护文物,朝阳文物局出资修建碑亭。近日随着朝阳路环境整治工程的开展,三间房乡政府开始修建石道碑花园。
ㅿ工期从6月到9月截至,历时3个月。
ㅿ石道碑花园平面图,修建后成为供市民休闲的街边花园。
ㅿ几年前朝阳路曾经重修朝阳门石道碑,与通州八里桥的京通辅路边的碑是姊妹碑。通州的碑立于雍正七年,是记录朝阳门至通州码头铺设石板路的事,之前这条重要的大路一直是土路,雍正皇帝为了南粮北运方便,决定改土路为石板路,此次共耗银三十四万三千四百八十四两。乾隆二十二年,朝阳路经三十年大负荷使用,多有损坏,皇帝决定重修,历时四年,于乾隆二十六年竣工,用银二十八万四千九百余两。两次修路用银数目,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每次都用了十亿左右,看来,什么时候修路,都是个大工程。
ㅿ碑亭一角,这个碑只是记载修路而并不是墓碑。
ㅿ新修的石狮通道,也是进入花园的通路之一。
ㅿ里面有供人乘凉的石质座椅。
ㅿ碑亭的假山一角。
ㅿ在此碑亭不远,大黄庄桥东站公交车站不远,朝阳路定福庄段路北主辅路隔离带内,有通县界碑(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立于1928年,是目前所保留的唯一一处通州界碑。该碑高1.95米,宽0.86米,系旧碑改造磨制而成,上书“通县界”三字,在朝阳路历次改造拓宽工程中均进行过位置迁移。
ㅿ而与界碑位置迁移类似,上图为国图网站上关于重修朝阳门石道碑拓片的资料,标示此碑在东大桥,但其他资料标注为三间房乡即现在二外语对面。究竟是国图拓片资料记载有误,还是这个碑原址在东大桥,后由于某种原因迁移至此,还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