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因为军阀间战争不断,加上剥削压迫和自然灾害,国内社会处于动荡甚至是失控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平民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这句话里的"蹚将"就是河南当地对土匪的特有称呼。
河南是深受匪患之苦的地方,在上世纪30年代,河南境内的土匪数量超过10万人。有些土匪的实力很强,能够和当地县城的治安队抗衡,在河南西部,有些土匪更是嚣张,敢聚众攻打县城,还杀害了县里面的官员。
匪患问题一直持续到四十年代时候,在协调配合作战中,土匪问题才得到解决。
在当地有一个叫李子奎的土匪,他曾是国民党军的师长,被称为"豫西匪首"。李子奎无恶不作并且胆子很肥,欺压百姓、夺人钱财这些在他眼中都是小事情,后来,政府决定专门建立一个剿匪队伍,目标就是抓到李子奎和他的喽罗们。
李子奎也不是一般土匪,此人非常狡猾,剿匪队进行了多次围剿,但是并没有能够抓到他。剿匪队将自己的围剿计划进行重新整理修改,制定了一个全新严密的剿匪计划。
经过几个月的被围剿,李子奎的自信心逐渐开始膨胀起来,他觉得剿匪队都是蠢材,根本不可能抓到他,所以李子奎变得更嚣张跋扈,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1949年年底,剿匪队收到了情报,李子奎现在正躲在马家寨村的地主家里。剿匪队迅速行动,为了能够准确抓到李子奎,没人都发了一张李子奎的照片。
有一个人叫卢文焕的战士,他从小家里很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做长工,后来当兵参加过多场战争。卢文焕前来抓捕李子奎,两人刚好在一个旧的烧瓦窑里遇见。
卢文焕进窑看到里面有人影,迅速冲上去用枪顶住李子奎,但是同时李子奎看到有人进来,拿出枪对着卢文焕就扣动扳机。但是李子奎的枪卡壳了,就是因为这样的幸运意外,卢文焕才没被李子奎打死,最后是卢文焕活捉了李子奎。
卢文焕一下子成了英雄人物,后来,开国上将陈再道亲手颁发给卢文焕一个特等功臣的奖状。
在1951年的时候,卢文焕回到家乡务农,做过生产队长,也做过民兵营长,还当过治保主任。随着时间流逝,只有年纪大些的村民还知道卢文焕曾是一个特等功臣,他的名字渐渐被人们淡忘。
就这样,卢文焕默默无闻地务农了几十年,他也从来不向别人说起自己的故事,定期领一些和大家一样的补助,没有凭借自己的功劳提出其他要求。即使是卢文焕的子女们都不知道他曾经有过的传奇事迹。
2011年,老英雄卢文焕因病去世,享年90岁。
卢文焕去世之后,他的子女收拾老人遗物,无意间发现一张很有年代的"废纸",打开仔细一下,惊呆了在场所有人,这是一张特等功臣的奖状。
到这时,英雄卢文焕的故事才被揭开。有记者前来采访卢文焕的家人,他们说卢文焕没有给他们留下财产,只留下了一张奖状和一身傲骨。
像卢文焕这样的英雄故事还有很多,读完他们的故事让人由衷敬佩,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奉献结束后又深藏功与名。英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参考《民国时期河南土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