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等孩子上初中,我就开始锻炼身体。”半年前,闺蜜晓柳在一次聚会中,当众立下了一个目标,还让大家监督她。
半年后再聚会,晓柳已经提前实施计划,就连我们坐着聊天的间隙,她都靠着墙壁站立,说是在练习腿部力量。
晓柳经营着一家皮鞋厂,丈夫主管生产,她主管销售,平日还要兼顾辅导孩子学习,的确有点忙。长期超负荷的劳动,让她的身体出现了十五项异常指标,虽然还不至于是最坏的消息,但当看到几个“癌前病变”的字样,晓柳觉得再也不能放任自己的健康不管了。
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会知道,潜力有多大。很多事情,不到火烧眉毛的时候,不会有那种急迫感。
02
上学的时候,如果今天的作业拖到明天来做,明天的又该什么时候完成呢?所以,我们常常被教导,今日事,今日毕。
但拖延症似乎从小就伴随着我们一起长大。参加工作之后,那些时常把今天的工作拖到明天再做的人,往往会叫苦不迭。
同学小炎,四十岁那年,辞去乡镇学校校长的职务,到市区一家私立学校去当语文老师。他说,人生的挑战才真正开始。
因为是寄宿制学校,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六点半,都要准时出现在操场,陪学生一起跑操。接下来是晨读,匆匆吃过早饭,便开始上午的课程,一般是三节,剩下一节用来备课。
饭后,学生返回教室,班主任也有个座位,边改作业,边守着学生自习,如果学生没有来问问题,偶尔能小睡二十分钟。下午是教研活动和批改作业,以及教学反思、处理班主任工作事务。每晚的第一节晚自习是班会课,需要对全天的班级表现进行总结。十点学生就寝之后,还需要查寝。
小炎说,一天下来,嗓子喊哑了,脚走累了,身心疲惫。但家中,还有个读六年级的孩子,等着自己检查作业,每每认真批改好,已经十一点了。
职场上,拖延无处不在,人们一边厌弃着它,又一边享受着它。
03
真正厉害的人,都“惜时如金”。
堂哥阿林,十年前从深圳回到老家,一边工作,一边坚持文学创作,已经出了三本散文集。平常亲戚们聚会,他难得出现;要不,也只是在饭点才赶到,吃完饭,匆匆打声招呼就走了。
两年前,他开始转型做自媒体,我们见面的次数就更少了。为了不被人打扰,听堂嫂子说,堂哥现在上班也对同事很是冷落,甚至想要辞职,专职做自媒体。
堂哥的所言所行让我很是佩服。反观自己,虽然也喜欢写散文,但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有点什么事情,这一天就什么都不写了。
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有希望了才坚持,而是坚持下去才会有希望。
一旦你真正舍得让自己去吃苦,去折腾,不达目的不罢休,你的人生一定会迎来新的转机。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