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在客场以1-2不敌布莱顿的结果,让滕哈格和他的支持者们感到不可接受。这场失利不仅给球队争夺欧冠资格蒙上阴影,也暴露出队伍内外多个问题。尽管曼联和布莱顿在阵容和战术体系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布莱顿在中场的表现更为出色,赫尔泽勒的胜利确实是水到渠成。
中场对比,揭示关键差距
本场比赛上半场,两队几乎一模一样的布局让人觉得如同照镜子:都是通过中锋回撤和边锋突击来创造机会,主攻地面配合,避免高空球传递。然而,这种同质化的形式下,谁的中场更强、指挥能力更出色,就能更胜一筹。梅努和卡塞米罗虽然有实力,但整体发挥欠佳,尤其是年轻的梅努显示了他缺乏经验的一面。反观布莱顿,吉尔莫展现出极强的积极性和全能性,帮助球队形成稳定的控制。
尽管曼联在场面上看似热闹,但真正创造的机会却屈指可数。
滕哈格的战术安排及其局限
由于主力伤缺,滕哈格在中锋的战术选择上受到影响。在霍伊伦德缺阵的情况下,球队必须依靠伪中锋和边路进攻来制造威胁。4-2-2-2的体系下,芒特和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充当伪中锋,布鲁诺频繁进入禁区造成威胁,而芒特则更多参与防守,协助队友。
然而,随着芒特和布鲁诺缺席,拉什福德被迫扮演中锋角色,他的表现未能达到预期,显得迷失,除了一个越位进球,其他时刻都难以令人信服。
丢分原因及战术反思
从丢分来看,布莱顿在右路的持续攻势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而曼联的进攻则受阻于拉什福德的低迷。与此同时,梅努和卡塞米罗的防守也未能提供足够支撑,导致老问题再次显现,马奎尔的盯人失误让对手抓住了机会。三笘薫的快速反击和维尔贝克的敏锐倒地,则进一步暴露了曼联的脆弱。
加纳乔的作用与登场时机的质疑
在加纳乔替补登场后,曼联确实创造了一些机会,其中迪亚洛的进球便源于边路的突破,而加纳乔本有机会完成进球,但遗憾的是被齐尔克泽拦住。整体来看,加纳乔的早期上场或许会更合理。但滕哈格的调整未能在比赛的最后阶段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最终,若昂-佩德罗在第95分钟的绝杀为曼联送上了深深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