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战“疫”】疫情面前勇担当——记黄花店镇党委副书记戴淑海

2020-03-23   新武清

"今天出入人员多吗?有没有异常情况?这几天气温不稳定,要多保重身体,疫情没有全胜,咱们就不能有丝毫放松,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我,我24小时开机。”

黄花店镇党委副书记戴淑海刚为五街村卡口一线人员分发完补给品,又急匆匆地奔赴下一个卡口。性格豪爽、说话利落、脚步带风——这是戴淑海给人的第一印象。


关键时刻显身手

戴淑海年轻时从消防部队转业,骨子里仍是军人那股风风火火的“急性子”。2月8日,12名密切接触人员转送到黄花店镇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有个房间的马桶浮阀坏了,需要马上修好。”“暖气摸着不热,到晚上可怎么睡觉?赶紧去找取暖设备!”细心的戴淑海转一圈就发现了好几个问题。

方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多方联系,终于在石各庄镇紧急采购到一批电暖气,马桶浮阀也修好了。然而,“按下葫芦起了瓢”,人员刚一入住,隔离点却突然陷入了黑暗。原来,多台电暖气集中使用超过了用电负荷,导致电源自动跳闸。“人员都已经入住了,这可怎么办?”现场的工作人员急得直挠头。戴淑海当机立断:“内部电不行,就从外部供电!”戴淑海迅速联系电力部门进行查验,确定了在外墙上打孔,再向每个房间接入电源的供电方案。因为涉及到现场施工,为了做好解释说明,戴淑海穿上防护服,挨个房间与密切接触人员进行一对一交流,为他们加油鼓劲,减轻心理压力。当戴淑海从隔离点里出来的时候,护目镜上已满是雾气、视野一片模糊,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他摘下口罩大口喘着粗气,仍不忘嘱咐现场的工作人员做好后续工作。“人是我接回来的,他们都认识我,我去效果最好。”戴淑海说。


勇当先锋筑堡垒

“在部队里有句话是‘支部建在连队上’,这回我们把临时党小组建在了疫情防控一线,在每个卡口都挂上了临时党小组的牌子,组织党员在一线‘亮身份’‘当先锋’,既激励了一线防疫人员,又让群众看到党员冲在前面,增强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戴淑海说。

疫情防控期间,戴淑海严格落实“四个战时”机制,多次向各村、社区“一肩挑”强调 “九个带头、九个严禁”纪律,要求“一肩挑”干部发挥好表率作用,带头扛起防控责任,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做到令行禁止、一贯到底,扎实筑牢村、社区疫情防控阵地,让党组织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坚强堡垒。

“随着天津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部分机关干部和‘一肩挑’就纷纷给我发微信、打电话,主动要求参战,有的‘一肩挑’走在了前面,提前准备好了各种防疫物资,在村内采取了防控措施。前一段时间大家工作都比较辛苦,一线卡口每天都是‘三班倒’,遇到恶劣天气没有一个人退缩,也没有人喊苦喊累,全镇干部队伍在政治上、作风上非常过硬!”戴淑海自豪地说。


心系群众知冷暖

了解戴淑海的人都知道,外表雷厉风行的他,其实在工作上“粗中有细”,面对群众,他能下足“绣花功夫”,是不折不扣的 “好脾气”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黄花店镇八里桥村幸福大院的老人们原本有每天中午集中就餐的惯例,由于疫情期间人员不能聚集,老人们怎么吃上热乎饭成了难题。戴淑海和市民政局驻村帮扶组多方筹措,联合爱心企业共同努力,不仅将原来每天的一顿饭增加到两顿,还由村干部负责为老人们送餐到家,切实保障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

疫情发生以来,戴淑海就没回过家,每天除了配合镇主要领导指导调度全镇防控工作,其他的时间都在抗疫一线奔走,“南大街存在个别摆摊商贩,不利于疫情管控”“‘四季水果店’未要求进店人员扫码登记、测量体温”“甄营村、西田庄村、西后庄村个别村民未戴口罩或佩戴不规范,经过提醒后立即改正”,这是《黄花店镇各村街疫情防控督导专报(第15期)》的部分内容,也是戴淑海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没有比守护群众生命安全更重要的事。有时候,我会特意把红袖标摘下来,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群众,通过角色互换,仔细推演每一道程序、每一处细节,反复测试疫情防控还有没有盲点和误区,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

“你看这西红柿长得多好,现在我们镇的蔬菜可以说是供不应求,有的西红柿品种能卖到10元左右一斤的好价格。” 戴淑海用手机展示着甄营村蔬菜大棚里的照片, “目前,我们正按照市委、区委的部署要求,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 戴淑海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