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杂谈#
2023贺岁档《满江红》做为开年历史悬疑大片,上线以来,受到全国网友的追看和热议,其情节疑窦丛生,逻辑褒贬不一,很多细节值得反复推理复盘。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8个网红问题,抛砖引玉哈。。。
1.孙钧最后为什么不带走桃丫头?
“你们两个活不了,跟我走!”孙钧最后带走了将死的旧部。桃丫头忠烈之后,父母双亡,不带走必死无疑;这一点,孙钧不可能想不到。
以何立的人设,凡事以利益为中心,阴狠狡诈,滴水不漏;就算说桃丫头的镯子是他使计诓骗而来,故意摔碎逼张大就范,可也确实找不到留着这个被杀父弑母的仇女意义何在?杀之,轻巧如处理物件;留之,则无异于定时炸弹(十年后又是一个瑶琴)。所以,桃丫头不死,与何立人设不符,剧中也并无任何一处显示何立尚有人性。
小姑娘最后起诵《满江红》,目光坚定,神情自若,身陷囹圄毫无波澜,应该已是幻象。(参考《叛逆者》大结局,林楠笙幻象朱怡贞的情节)。
结尾两次复诵《满江红》,也是完美解决了替身的担忧,“他们记不记得啊?”“我需要再背一遍吗?”搞笑归搞笑,确是《满江红》深入民心、千古传诵体现。
2.何立如何知晓张大与瑶琴的关系?
樱桃红了的春天,桃丫头带着母亲给的樱桃,应该是在何立以她威胁刘喜时被何立发现;樱桃辗转到张大再到瑶琴手中(舍不得吃),直至最后绿珠搜身时,瑶琴将樱桃一口呑下,足见其对樱桃如视珍宝。一颗樱桃将刘喜(桃丫头)、张大、瑶琴串成了一条线。所以,张大是刘喜的同伙,瑶琴是张大的同伙和女人。
细心的观众也都看出了前后两种樱桃的不同,前者无把,后面有把。把者,柄也,剧中暗喻胁将秦桧的密信。第一次刘喜看到的樱桃是无把的,喻指信失人亡;第二次张大得到的樱桃是有把的,密信失而复得;第三次瑶琴吞掉的樱桃也是有把的,与前处吞掉密信前后对仗。
3.郭京飞(饰角亲兵营统领王彪)是演了个寂寞?
王彪,亲兵营统领,出场不到5分钟就被打更兵丁三旺以“莫须有”的拙劣证词外加一枚伪造“小金人”的水货道具成功陷害,副统领孙钧在不问案件清红皂白,不顾杀人灭口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一剑封喉结果了王彪,直接让郭京飞领了盒饭。
手起刀落,震惊之余颇感意外,为什么?就因为被领导骂了句“走狗”???孙副统领,哪里来的勇气?!
那么问题来了,“走狗”,谁的走狗?打(骂)狗还要看主人,什么样的背景又敢直接不给狗主人面子?“走狗”,当然是秦桧的走狗!王彪做为体制内高层,又能安插进秦桧的亲兵营做到统帅位置,敢骂“狗”主人秦桧的,那就只能是当朝圣上宋高宗赵构。所以,王彪是赵构的人。
所以,赵构给了武义淳皇权象征的“免死金牌”,也同步安排了重兵在握的王彪。后期,已经失去兵权控制的武大人,仍然敢用一块金牌独自起势,最终丢了小命,只能说是“一蠢”到家。
所有合理的意想不到都是蓄谋已久。统领孙钧虽算不上奸险狡诈,也绝非脑壳差电、情绪冲动的兵撸子,连张大都知道武义淳是武贵妃的“亲戚”,孙钧不可能不知道这层关系,也更明白王彪的存在对于秦桧的狭制。
抓住机会,公报私仇,果断铲除丞相的“眼中钉”、“肉中刺”,看似出口恶气的冲动,实则晋职上位的捷径。
事实证明,判断无误。
4.何立怎么会那么不小心被瑶琴所杀?
何立,亲兵府总管,脑力和手段最接近秦桧的第一人。一世“英明”,如何就能如此草率地死在一个弱女子手中?有观众看到此情节纷纷吐槽,大呼出戏,直言编剧强行写死。
让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下何总管。开局,以何立之口说出“凡是知道信的内容”、“凡是知道有信存在这个事的人都得死”!何立深谙秦桧的阴狠多疑,做为局中人,他早晚得死!正如孙钧所言“不是死在秋凌渡会谈之后,就是死在以后的某件事上”。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在努力地寻找自己能活下来的方法;是的,贵为何总管,他也只是想拼命活下去。终于,他找到了同样必死无疑的瑶琴,瑶琴是惟一能够证明秦桧私通金人的证据,也是惟一能够保全性命的把柄。所以,以何立一切以个人生存利益为中心的认知和视角,瑶琴想要活命必须与他合作,他们是一条藤上的蚂蚱,是世上最坚固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双活的双赢,毕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为重要。
所以,他放松了警惕,甚至为了讨好瑶琴,答应了她去见张大的要求,后来又害怕时间太长意欲上前催促。可惜,他不知道瑶琴根本不想活,他更不知道世上还有比命更重要的东西。
当然,这次何总管还是一如既往地使用了生死道具,一次机会,红蓝单选。让他没想到的是瑶琴参透了鬼刀秘密,红蓝共选,才能杀人。
所以,何立死在了过于自负,或者说是认知盲区。这一点,最后秦桧对他也有点晴的判词。
5.替身为什么要自杀?
孙钧用刀抵住替身逼背《满江红》,替身为了活命全文领诵;事后,孙钧并未手刃替身,反是替身主动送死,到底想死还是想活?
应该说,替身也是人,是有思想、有立场的汉人,他代替秦桧目睹了岳飞的大义惨死,亲见了可歌可泣的鹏举遗言,多少次惊魂不定、多少次午夜梦回,《满江红》早已是滚瓜烂熟、深入骨血,无时无刻不在敲打着他质数不多的人性与良知。
从内心讲,他也希望能把岳飞的故事传承下去,想让世上能有《满江红》。可是,他做不了自己(包括外在的压迫和内在的怂庸)!他只能私下地传播岳飞遗言的小道消息,也只能吊线木偶一样参与着这场血腥厮杀!
终于,机会来了!孙钧用刀架住了他的脖子,不背,被孙钧砍死;背,被秦桧杀死;左右都是死,不如做自己,所以才有了“秦桧”高潮版《满江红》!此处也许替身想说的是,“有时候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的血也是热的”!
初次看到此处,也是一边激动、一边疑惑,让秦桧背诵岳飞词,还“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么大的历史反转,估计也只有张艺谋能有这样大的脑洞。
6.在牢房,张大、孙钧2V1,在楼上,孙钧1V2;同样是刀架到秦桧脖子上逼背《满江红》,为何先不动手后动手?
因为,根本不可能。
不可能的并不是双方人数多少与武力高下,也不单单是孙钧的个人生死,而是《满江红》能否流传下来的千秋伟业。
脑补一下,牢房内孙钧结果了蓝玉,用刀胁持秦桧出来,逼迫秦桧当场诵读(场面尴尬。。。),众目之下胁持丞相,估计不会全军复诵,而是全军护驾!或可命人取纸墨记录(各种不妥。。。),且强逼之下诗词真假必受质诟。以当时情形,孙钧以一抵万,腹背受敌,结局必定万箭穿心,最多与“秦桧”以命抵命。
对的,此处“秦桧”并非真身,而是替身!真正的丞相仍在高楼之上,留下绿珠就是保护真身(替身不用留人保护)。
所以,在牢房处动手,张大死、孙钧死、替身死,《满江红》直接失传(剧终)。
7.信。到底有没有信?信里说了什么,秦桧为什么把信看得那么重?为什么知道信的局中人都要死?
信,肯定是有。以当时的通讯科技水平,两国高层秘密会晤是非常麻烦的大事件。金国使官不可能净身人过来,必定带来了金兀术(完颜宗弼)的手谕及金对于两国局势的主张。
以当时的情境,金与(南)宋的矛盾,(重点)宋高宗赵构的猜忌,朝中以韩世忠为首的群臣党争,更有广大爱国民众的国仇家恨,秦桧已然是峰口浪尖上的小丑,高处不胜寒。贵为权臣,每日不得不全衡、拿捏和计算自己狭缝中生存的最大面积(点赞雷佳音满屏的压迫感)。
所以,金对(南)宋的狭制,是秦桧必须要争取的外援力量;换句话说,金是秦桧更高层的天线领导。信代表金国的态度,是保命的符。所以,秦桧必须在第一时间拿到信的内容,才有可能把控局势,相机而动。
本来,单知道有信这个事并非多大秘密,可使官不是“没见到”“被强匪绑杀了”嘛,所以,信就应该没有(张大献计)。至于信的内容更与其他人无关,无论总管还是统领,都是打工的,上不了军国机要那个档次。知道等于揭了(赵构)秦桧的底牌,百害而无一利,什么都不知道才是保命的刚需。
8.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情节反转,逻辑混乱?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场局?
因为,他们只有目标,没有计划。
他们的目标:第1步,杀死金人使官,拿到密信;第2步,用密信胁迫秦桧,逼背《满江红》,并世代流传下去。简单说,以信换诗,以命抵命。
至于其中的步骤、进度、细节、收尾。。。十万个怎么办,都没有计划、也没法计划。所有一切只能是上步看下步,反转再反转,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张大们,一个底层的效用兵、一个更夫、一个马夫,外加三个临时起义加塞进来的舞姬,这就是他们全部的阵容和资源;对方老谋深算的秦桧、阴狠狡诈的何立、皇权卧底的武义淳(一蠢),还有亲兵营的各统领们,哪一个不是重权在握外加800个心眼子的大人物(武大人估计250个,哈哈哈哈)。
天使神差,阴差阳错,太多的人物、情节、变数、意外穿织进来,突发的手起刀落,兀转的一剑封喉。。。,每个人都不可能预算到自己何时死、死于何处、何因、何果(第一次抽长短麦杆时,没有孙钧临门一脚,张大早已身首异处)。他们有的只能是以命设局、见招拆招。
然而,这一切又恰恰是有意无意、杂乱有章。正方张大、刘喜、丁三旺以及瑶琴和她的两姐妹柳燕、青梅;反派何立、武义淳、王彪、郑万以及秦桧的两个女保嫖绿珠、蓝玉;双方数量对仗、势均力敌!这是小人物的胜利,是向死而生、舍生取义的胜利!
然而,这一切又刚刚好险象环生、环环相扣。从开始的丁三旺、刘喜,到后来的瑶琴、张大;倒数第二棒,孙钧;最后一棒,替身。至此,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全部实现,而且实现地感天动地、气壮山河!这是家国情怀尽忠报国的民意,更是岳飞精神世代传承的天命!
最后,还有一个小彩旦[烟花][烟花][烟花]
丞相一直咳咳咳咳。。。不是因为阳了,而是不能生育(参考中医的说法)。。。是不是惊喜又意外。
笑到最后,哈哈哈哈。。。。